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7日电(胡伟 石凤琴) 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青山村紧扣“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成功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子。目前,村集体经济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形成了党建大引领、土地大流转、产业大推动、民生大和谐、社会大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抓住“鸡”遇破难题
青山村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与湖南边城镇、重庆洪安镇以及该镇十里村、坝德村相邻,2014年以前村集体经济“空壳”,是典型老少边穷村寨。 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一压力背景下,村党支部不得不考虑村级组织办事“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014年,敢闯敢干的莫长江被选为青山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带头贷款50万元,动员本村蛋鸡养殖能手、村支两委共同筹资组建贵州松桃富民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得当,蛋鸡养殖场实现“开门红”,当年就盈利50余万元。
积累成功经验后,青山村在做大强上下功夫。2015年3月,青山村利用省级项目资金8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新建1条万羽蛋鸡养殖生产线,当年7月下旬鸡苗进场养殖,8月产生效益。经多年扩建,目前青山村集体经济建有标准化鸡舍2栋,蛋鸡存栏2万羽,年产优质鸡蛋300万枚(0.6元/枚),年产值达450多万元。
同时,青山村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载体,按照“支部引路、民主决策、群众积极参与”工作思路,采取“支部+合作社+市场+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动党员群众参与蛋鸡养殖。参与蛋鸡养殖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销售,消除群众后顾之忧。2014年以来,带动群众先后发展规模蛋鸡养殖场4个、养殖大户7户,蛋鸡存栏13万羽,年总产值1500多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有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循环发展强产业
为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青山村紧紧围绕蛋鸡养殖主导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蛋鸡养殖产业区鸡粪堆积污染问题,2018年青山村以村集体经济投资240余万元成立松桃苗家人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建成有机肥加工厂,采用人工辅助氧发酵处理鸡粪方式,腐熟完成后即可作为初加工有机肥出售,让鸡粪变废为宝。产品除了满足本村所需外,还销往秀山、花垣等周边县城。目前加工厂年产量3000吨,年总产值达150万元,每年纯收益60万元以上。为了解决鸡蛋自主包装,2020年青山村由村党支部带头,总投资110万元,在蛋鸡产业区新建蛋托加工流水线,年产量达24万件,带动4户贫困户入股,常年带动7户贫困户务工,月工资4000余元。生产的蛋托远销怀化、重庆等周边地区,2020年总产值突破100万元,实现利润13万余元。为降低村集体和群众发展蛋鸡养殖采购鸡苗成本,2021年5月青山村整合石头、晚森2个深度贫困村扶贫资金100万元,建成投产6万羽青年鸡育雏场,年育雏量15-20万羽,年总产值15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6人,月均工资收入3800元。此外,青山村还依托松桃吉丰公司,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代种代养代管模式,发展精品水果白皮柚1500亩、无籽石榴250亩、春见(柑橘)100亩,每年组织群众在产业园区套种辣椒、油菜、蔬菜等农作物1000余亩。依托留雁工程,2020年新建生猪代养场1个,养殖规模4000头,年出栏生猪2批8000头,年经营收入达200余万元,带动16人就业。
目前,青山村利用村内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进行有机肥加工,有机肥又满足了村内种植业施肥需求,“种养加”互补,循环促进,延长产业链,形成了“种养加”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规范管理谋长远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近年来,青山村立足本村产业发展实际,实行党支部书记牵头总抓、村支两委成员认领产业管理模式,每个集体产业明确1名村两委干部负责统筹管理,白皮柚、无籽石榴、春见等种植业采取“反租倒包”方式,村集体将产业分片由大户进行管理、经营,形成“小分工,大合作”产业管理工作格局,解决“该谁牵头”“该谁管事”“该谁落实”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水平,青山村坚持以“433”模式进行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即:将村集体收益的40%用于村集体合作社再生产再发展,30%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30%用于合作社全体成员分红。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0多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此外,青山村实行“村财镇管”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多年来,青山村集体经济财务审批制度完整,审批数额明确,坚持按季度进行财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放心。
成果共享惠民生
青山村始终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动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党支部的主导下,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级产业繁荣发展成功带动本村群众就近创业就业,产业园吸纳返乡农民工和残疾人稳定就业100余人。同时,群众通过技术、劳务、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参与利润分红,人年均增收8000余元,实现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近年来,村民“口袋富了,脑袋也富了”之后,看病难、养老难、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民生问题更加凸显。青山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医疗方面,村集体为生活困难的55岁以上老人缴纳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每年组织年满60岁的村民接受免费体检。养老方面,村里每年定期补助低保户、五保户,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为生活困难群众缴纳养老保险费;春节、“七一”等节日为困难党员群众发放慰问金。教育方面,依托新时代春晖社,每年定期开展助学活动,累计发放助学金10余万元。公共设施建设方面,采用以村集体为主,群众小量参与的方式,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完成生产机耕道、组组通公路硬化6公里,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产业园区实现路网全覆盖;全力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新建15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修缮人畜饮水管道2000米,直接受益人口1788人,辐射周边村寨群众2000多人。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到达100%。
如今的青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环境优美、生活富美、邻里和美、言行尚美”的美丽、文明、卫生村寨。(完)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