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贵州要闻

绥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让乡村更美群众更幸福

发布时间:2024-01-03 12:30:49

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2日电(张海生 徐进)宽阔笔直的乡间小道,干净规整的农家小院,分类明确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在村边道路一侧,村民在房前扫着落叶,树丫上回响着婉转动听的鸟鸣声……

60多岁的李发俊在蒲场镇大溪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当谈及村里能有如今这样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他说,这都得益于政府在村寨口设置的垃圾收运点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施。“以前没有垃圾收运点的时候,大家的生活垃圾都是朝着树林里、河里乱扔,环境很不好,很不干净。”

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让垃圾分类融入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大溪村是如何破解“垃圾围村”这一痼疾的?

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2021年,绥阳县启动城乡一体化项目。蒲场镇根据村情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垃圾收运点位,确保村民生活垃圾有收运点投放,积极引导村民营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的良好氛围,从思想根源将群众从我是“旁观者”引导转变为我是“主人翁”,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和管理的积极性。

“我们村设置了垃圾收运点后,随之也成立了民管委,为了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我们实行了卫生评比红黑榜制度。现在村民抓环境卫生意识很强,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打扫的很干净,我们吃了饭在路边来逛一下,在路上走一走,都觉得很舒心!”村民李发俊告诉记者,村里设置的垃圾分类点就在家附近,家家户户的生活垃圾产生后都及时入箱,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定时收运,门口干净整洁了,整村子也靓了起来。

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综合治理工作,蒲场镇实行“干部+党员+群众”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农村基层网格打造成建管工作的前端“哨岗”和坚实“阵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措施方案,进村入户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提升村民的垃圾治理环保意识。积极发动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群众等成立民管委,以“组管理”为载体,持续加大生活垃圾管护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该镇还以“党建+网格+积分”的模式,强化长效管护执行能力,将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细化为“积分制”评定的具体得分标准,每月民管委对照每户环境卫生情况严格打分,并进行张榜公示。这样一来,不仅激励了大家进行良性评比,无形中也推动了乡风文明,提升了基层治理实效。

“我们以村民组为单位,实行红黑榜制度,按月评选公示,对环境卫生长期保持良好的家庭,上红榜表扬,挂流动红旗,记文明积分,纳入年度文明卫生家庭评选范围,鼓励村民人人参与垃圾治理,共同维护好环境卫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蒲场镇大溪村监委主任王玉坤说,要想破除陈规陋习,除了激励机制,更重要的就是实现科学的长效管理。

今年以来,大溪村以创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引领示范点村为契机,通过以点带面,加强优化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设施运行管理,探索开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逐渐走出了一条科学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之路。

“我镇按照‘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的思路,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重点任务,坚持以点带面,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优化垃圾收集的点位布局和收运频次,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蒲场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副镇长薛春超表示。

办好群众“关键小事”,就是解决“民生大事”,也是激活基层治理的核心所在。近年来,绥阳县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按照“户分类、组管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以农村垃圾治理为重点,逐步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已建成垃圾回收点3264个,垃圾分类亭1161个。预计到2025年,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0%以上,行政村正常运行率达100%以上,全县农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

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正成为绥阳最亮丽的底色。(完)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