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13日讯(通讯员 吴洋)3月8日,长沙市第四医院介入手术室里,医生成功为一名有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植入“心”动力,解除了困扰患者多年的头晕目眩。
宋娭毑有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多年,曾于2018年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近几年,因心脏疾病多次入住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2023年宋娭毑住院期间,检查发现她窦性心动过缓合并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当时医生建议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但家属考虑到娭毑曾经做过心脏重大手术且年龄大,担心手术风险大,一直未同意手术。
直到这两个月,宋娭毑反复头晕,且有逐渐加重的迹象,只得再次入住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治疗。医生为其完善动态心电图,提示房颤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低心率仅31次/分,而正常人心率60~100次/分。由于心脏血供无法顺畅到达大脑,引起了宋娭毑反复头晕。宋娭毑随时可能突发心脏骤停危及生命,植入心脏起搏器已刻不容缓。
心血管内科学科主任龚浩、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王永红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度讨论,考虑到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最终决定为宋娭毑植入新型无导线起搏器。龚浩介绍,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种手段,但是它体积较大,需要经静脉途径植入起搏电极,还需要在皮下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因此会有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电极相关并发症、囊袋感染等可能。无导线起搏器重量仅2g,体积为传统起搏器的1/10,且自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发生器和电极系统,不需要传统手术的皮下囊袋,也降低了传统起搏器和导线所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心内科团队马上为宋娭毑进行了手术治疗,医疗团队从股静脉途径,通过递送装置,到达右心室间隔,反复调整至最佳起搏位点,一个“小马达”成功植入,老人的心脏成功起搏,异常的心跳恢复了规律。术后4个小时,宋娭毑就可以下床轻微活动了,头晕等不适症状也明显改善。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