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刘康琳
在长沙,自319国道驾车往南不过10分钟,行到雷锋街道牌楼坝水库。沿着水库边的乡村公路往牌楼坝村村里步行10分钟,一间古朴的土砖房映入眼帘,与周边的水泥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春日里的牌楼坝村,暖阳普照。 静谧的院子里,偶尔传来年轻人说笑打闹的欢快声,充满惬意与舒适。沿着石板路往里走,正门门头牌匾上写着“见喜侍茶”四个字,屋里人在走廊上进出忙活,已经6岁的拉布拉多“皮皮”摇着尾巴跟在过路人身后慢悠悠地闲逛。堂屋里,木架上的音箱传来悠扬的乐曲声,创始人姚飞燕(老姚)和主理人易建国(大牙)正商量着最近一批新茶的摆放位置。
2022年11月,老姚和大牙在藏区徒步时偶然相识。老姚的老家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而大牙则是来自青海省的撒拉族姑娘。两位在长沙“漂泊”的95后姑娘很是投缘。老姚是“锔瓷”技艺非遗传承人,喜静,当时在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开了一间茶室,但商场人来人往,环境嘈杂。恰巧身在德思勤四季汇的大牙也一直想远离市中心,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近郊院子。于是2023年初,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重新选址合伙开茶室。
选在什么位置呢?这次,她们想找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有山有水有田园的幽静村庄,房屋够宽敞,交通也便利,生活成本不用很高,邻居质朴友好,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要“合眼缘”。于是,她们开始在地图上画圈,奔波在河西城郊的各个小镇。
或许是缘分,这天,两人刚在牌楼坝水库结束露营,沿着村路闲逛,感受着乡村里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散着步就发现了一间破旧但风韵犹存的土房子。“上面有瓦,下面有渠,门前有水,屋后有树。”这不正是她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于是两个姑娘便开始着手改造。 一份份图纸设计,一步步动手修缮,一次次安全鉴定和修复加固……要将一个危房改造成安全美观的院子并不容易,周边的村民们闻声而来,也帮着出力出主意。下地打井、“上房揭瓦”……虽然有难度,但在邻居们的热心帮助下,仅用半年,这里便从被废弃的土砖房变身成精致的近郊庭院。
目前,茶室还在试营业中 。老姚擅长“锔瓷金缮”,手持金刚钻,专揽瓷器活。 所谓锔瓷,就是通过锔钉、大漆或包边等方式将破裂的瓷器进行加固和修复,以便继续使用 ;大牙则主外,负责日常经营接待和煮酒烹茶,有时身着中式传统服饰 ,细细讲述茶文化,展示宋代点茶的步骤。
如今,牌楼坝村已经有一批“手艺人”聚集在这里,除了茶室,还有邹建平艺术工作室、觅野1908营地等等。
“这里 就像蜘蛛网的‘中心’ ,从宁乡或五一广场驾车到这里,都刚刚好在1小时车程内。”大牙介绍,“ 也可以乘车到雷锋汽车站,然后换乘C13路,不一会儿便能抵达牌楼坝村。 ”
这里一年四季都美如画,春有油菜花,夏有映日荷,秋看金色浪,冬赏田园雪。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秀美的青山、碧绿的水库与乡间小路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牌楼坝村水清、景秀、人美,开发潜力大。我们选择牌楼坝村,是偶然,也是必然。我们都年轻,在这里创业,是想尽自己一份力,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为牌楼坝村的发展带来多样性和可塑性。”大牙说。
“我们推出了‘盲盒式’点餐,客人只需告诉我们用餐人数和口味要求,品类我们来决定。”有时,大牙也会替邻居们带带货,用“盲盒”的方式将村里的时令果蔬和土特产向外推介,增加周边村民的收入。
清闲的时候,她们还会邀请朋友们在村里散散步,走在牌楼坝水库旁边的村路,吹着晚风,看着湖面荡漾起来的一泓清波,水库峰峦叠翠,水趣盎然,背面飘来稻谷的清香,很是惬意;或是“串串门”,露营、钓鱼、围炉煮茶、露天电影、自助烧烤、非遗手艺等等,各种体验,乐趣满满。“在这里,你可以干各种你想干的事。”大牙说。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