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阮霖浩 记者 金慧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在这个春天,随着新质生产力加持,新农机驰骋、新品种生芽、新农艺见效……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科技范儿”,正将长沙县安沙镇的大地“翻新”一遍。
向“新”而行,育秧工厂“育”新机
3月30日,走进唐田新村天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集中培育的水稻秧苗整齐排列,看上去绿油油的一片,长势喜人。通过智能化控制,能确保所有秧苗都能有充足的光照和均匀的温湿度,再过不久,眼前的这批秧苗便可移栽入田。而在不远处的集中育秧工厂,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一个个育秧盘经过撒土、浇水、撒种、盖土等工序后,被转移到催芽暗室,码放整齐。
“育秧是提升水稻机械化率最有潜力的环节之一,把育秧从大田搬进工厂,提升的不仅仅是育秧的速度,还有实实在在的粮食产量。”天健农机负责人王泽峰介绍。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的关键时期,为做好今年的双季稻生产,安沙镇拟新建工厂化育秧设施11处,其中建设轻钢结构厂房6150平方米,集中育秧大棚66000平方米,预计可服务农田超12000亩,更好地助力农户春耕春播,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随“新”而动,轮换种植谋新路
天空湛蓝,艳阳高照,青色的小麦迎着微风沙沙作响。“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里中了一大片韭菜呢!”看着眼前麦田,龙华岭村金嘉盛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金丰燚打趣地说。
在长沙县“水稻+小麦”模式种植并不多见。2023年11月,金丰燚就忙着对收割完水稻的田块进行翻耕、撒种、施肥,尝试将3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让“冬闲田”变“增收田”。“我这也是第一次尝试,现在小麦长势不错,已经开始抽穗了。”金丰燚一边说,一边拨开翠绿的芽芯,一颗颗饱满的麦粒惹人喜爱,闻上去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一直以来,安沙镇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铆足干劲、抢抓时节,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做好农资供应保障、提升田间管理水平、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三补两奖”激励措施,切实扛稳粮食、油料安全责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安沙镇将坚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三农”工作,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打破学术与成果应用的壁垒,共同答好粮食安全“考卷”。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