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通讯员 张旭明 易赞
4月,正值春耕时节。行走在宁乡市回龙铺镇,随处可见农机手正在翻耕田地,田野弥漫着泥土芬芳。
眼看着气温升高,种粮大户李世豪揭开育秧棚上的薄膜,露出长势正旺的青绿秧苗。他告诉记者:“趁着天气好抓紧翻完田,再过几天就要准备插秧了。”
李世豪是一名90后大学生,主修机械自动化专业。回乡务农后,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立瑞兴农机服务合作社,购入30余辆农机,耕地、抛秧、收割、烘干各环节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是远近有名的“种田好手”。
今年,李世豪在沿河村流转了700多亩良田,打算大干一场:“今年政策好,土地直接从村里流转,不用抓破脑袋和村民算账,省了不少事。”
今年以来,回龙铺镇在回龙铺村、沿河村、丰收村、白金村4个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水系规划、机耕道修整等,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完成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并统一种植品种。
说起整村流转的好处,李世豪深有体会。去年,李世豪同样是流转700多亩土地,要与300多户村民签订合同、结算租款。其间但凡有一户不同意流转,就会出现“插花田”,影响机械作业。再者,田地分属不同农户,不便建设机耕道。只要一段走路不通,秧苗、肥料等就得人工扛进去。
今年翻耕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李世豪驾驶着农机一路推进,畅通无阻:“初步估算,每亩田的综合成本减少50元以上。”
事实上,要推进整村流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些农户想留着自己耕种,有些则觉得要把土地抓在自己手上才放心。
要让村民改变想法,就要让他们知道统一管理后能获得更大收益。
在沿河村,有一块田地曾种植过草皮。草皮退出后,土地耕作层变薄,肥力变弱,无人愿意耕种。整村流转、完成改造后,土壤肥沃了,水系通达了,渠道硬化了,大户抢着流转。
看良田抢手,不少种粮大户瞄准了以前无人问津的“抛荒地”。由于灌溉不畅、机械出入不便等原因导致零零星星的“抛荒地”,已经被种粮大户陆续翻耕种粮。白金村丁国强和丁四清两兄弟组织大型机械开进山冲旮旯,抢占荒地滩涂,已开垦荒田300多亩。种粮大户李良辉在王子组流转了一片还未进行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的土地,打算守株待“田”。
与此同时,回龙铺镇还在各村规划出耕种条件优越的“散户种植区”,与热爱种粮、不愿流转田地的村民进行置换,确保耕者有其田。
“近年来,回龙铺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业生产技术稳步提升,惠农政策全面普及,实施土地整村流转,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防灾抗灾应对科学,规模经营成效显著,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环境稳步向好、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回龙铺镇镇长谢继韩说。
来源: 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