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爱尔眼科之光|奔走在生死之间的光明“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4-04-10 17:28: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茜颖

自2016年起,连续七年,我国年度遗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一边是生命逝去,一边是重见光明,眼角膜捐献协调员是这场光明接力的“摆渡人”。

42岁的明维原本是爱尔眼科医院的一名护士长,13年前,她离开护理岗位成为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一名专职的眼角膜捐献协调员,是武汉首个专职角膜捐献协调员,13年来,她经手办理捐献角膜的志愿者已超过900人,帮助近2000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为角膜续航,让大爱传递

“明主任,我丈夫已经走了,他生前就说自己视力好,要捐献角膜。”不久前,明维接到捐献者家属的电话后,马上联系眼库值班医生,带上专业设备一同赶往捐献者所在殡仪馆。

在武昌殡仪馆的遗体冷藏间内,明维和医生为角膜捐献志愿者陈鹏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再三跟家属确认捐献意愿并得到肯定答复后,明维一边安慰家属,一边和家属办理捐献签字手续。然后协助医生开始采集眼角膜。

陈鹏是武汉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学习勤奋、工作上进的他,工作之余还通过了司法考试。他平素身体健康,也爱好运动,却因突发心梗在医院抢救一周后无效而离世。生前视力很好的陈鹏曾经提起希望离世后能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帮助有需要的人。

取角膜手术完成后,临走前,明维将一座镌刻着“留取光明在人间”的荣誉奖杯颁发给陈鹏的家属。随即,拎着装有角膜的保温箱飞速往武汉红十字会爱尔眼库赶。她得先把捐献者的血液标本做传染病初筛,排除传染性疾病,再直奔眼库,对角膜进行检验和处理。

明维表示,处理好的角膜会被放入4℃的恒温冰箱进行保存,此后,这两片珍贵的角膜会在最短时间内匹配给适合的患者,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365天不关机,与时间赛跑从未停下

成为角膜捐献协调员以来,她的手机从来没有关机、停机的时候,也没有下班休假的概念。

今年除夕夜,明维正和父母、丈夫、孩子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晚,一个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明维赶忙走到阳台接听,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我父亲刚走了,他生前签订了角膜捐献协议,你们快点来吧,取完角膜我们家还要办后事。”

明维一边跟家里人打招呼,一边急忙往门外走,懂事的女儿当即给妈妈递上一条围巾。

相比深夜接到捐献电话,明维更怕的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接到捐献电话,因为取角膜要与时间赛跑,夏天超过6小时对角膜质量影响非常大。

从事角膜捐献协调工作13年以来,明维跑遍了湖北省大大小小的地方。有一年冬天到孝昌去取角膜,由于下雪,进村的路结冰打滑,车差点翻到田埂上……明维却毫不后悔,“这个职业是给人带去光明和希望的,我自然需要乐观对待。”

生死“摆渡”,捐献志愿者越来越多

最近,陈鹏的一片眼角膜将帮助一位圆锥角膜患者重见光明。不久前,他的另一片眼角膜已经帮助一位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重见光明。

陈鹏的妻子倍感欣慰,“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真好,也希望他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活着,给我们留下点念想。”

在不到15平方米的眼库办公室里,放了一整排档案柜。明维指着柜子告诉大家:“这里面都是我这些年经手的捐献者档案,10人一册,我都按年份存档。” 

“中国有近500万角膜盲症患者,其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每年实施角膜移植手术仅不超过1万台,主要原因在于角膜供体匮乏。”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院长曾庆延教授介绍,我国每年角膜捐献量仅5000多片,而有几百万人等着角膜做移植手术。

明维说,希望自己能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和光明,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角膜捐献的事业中,帮助更多的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