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化科技“势能”为科创“动能” 看科大硅谷的“六脉神剑”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6:02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的过程要面临技术、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考验,科研机构创新往往受制于一些体制机制“细绳”牵绊,从而难以充分释放,面对市场考验,很多科研团队缺乏经验,手握成果却踌躇不前,“不敢转”“不会转”“缺钱转”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普遍难题。

为了打通关键环节,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充分将安徽科技大省的“势能”转化为科创强省的“动能”,“科大硅谷”依托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汇聚全球创新人才和创新力量,在安徽省出台的高含金量政策举措的支持下,从科技源头、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场景提供、市场对接、产业链衔接等全方位立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各种堵点。

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为己任的“科大硅谷”多路并进、内外兼修,使出“六脉神剑”,不断破除“壁垒”,全球创新要素在这里加速汇聚,已然成为追求科技创新梦想的“科漂”创业乐园。

少商剑 剑路雄劲:建立机制 提升转化效率

机制先行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机制创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平和透明。

“科大硅谷”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平台公司+全球合伙人+属地政府”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为更好地对接企业,组建了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承接政府资源,链接市场要素,实行市场化运营,围绕资源链接、双招双引、资本赋能、科创服务、品牌传播等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化架构优势和平台化枢纽作用。平台公司与合肥市委科创委、产业链专班和合肥市属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络和工作调度机制,共同推进科大硅谷科技成果转化。

自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担任合肥市委科创委专班3组组长单位以来,仅今年前9个月,已累计挖掘科技成果1803项,推动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1个。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安徽展区来自合肥幻联科技有限公司的脑机接口芯片展品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据悉,前不久,该公司刚刚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一等奖。

据公司总经理杨东介绍,该公司制备了完整的高通量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及针对不同场景需求的高集成多通道神经探针产品系列,填补了国内高端植入式生物电子产品的空白。

“科大硅谷提供了优质创业环境。”杨东表示,初创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人才,在这方面科大硅谷平台公司帮助对接投融资伙伴,解决资金难题;同时帮助对接应用场景,让更多人了解企业,为企业发展打开了路径。

中冲剑 气势雄迈:源头抓起 提高转化时效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更是科创“内功”的本源。“科大硅谷”开展源头技术精准挖掘和跟踪对接转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科研活动的紧密衔接。

助力和推广中国科大“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为赋权项目提供早期开办服务,对接政策、场地、链接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等加速服务。

“作为通过中国科大赋权成立的高科技企业,为能落在科大硅谷片区而骄傲。”中科优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良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于2023年获得高层次人才补贴,这对创业初期企业的孵化有非常大的支持作用。

何为赋权成立?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中国科大入选全国试点单位,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2023年,通过知识产权赋权转化成立合肥中科优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产业化的企业作为向产业界输送人才的平台,以人才链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在学校的支持下,李良彬顺利通过了赋权改革,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赋权等转化机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打消科研工作者创业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安心创新创业。

90%中国科大赋权项目共36家企业落地科大硅谷,为中科科乐、中科类脑、幺正量子、中科优才等赋权项目提供基金投资7500万元、政策支持1500万元。

关冲剑 质朴深厚:“沿途下蛋” 聚焦大院大所

科大硅谷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沿途下蛋”机制,围绕大平台大装置,聚焦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先期选取同步辐射实验室等机构深度对接服务,打造“一支专门基金+一个专业团队+一套专项机制”的产业培育新模式,累计孵化高价值科技企业10家。通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集中推介等活动,与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高能级研发机构、交叉研究平台等相互赋能。

“得益于科学岛上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科研成果延伸转化,公司攻克了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已实现了新产品的应用落地。”落户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的贵专电磁总经理陈松年表示,作为一家在细分领域有着过硬技术实力的初创期科技公司,其技术基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技术升级迭代,依托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发,再由企业生产,向应用场景推广。

“以前国外相关设备一套要卖到十多万美金。”陈松年介绍,现在该企业开发的设备已经实现智能化,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从性能上超越了同类产品。

为了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来源,科大硅谷搭建立足安徽、对接全国、链接全球的科大硅谷创新资源图谱。汇聚资源7万多条,其中,海内外高校(含研究院)200多家,各领域科创项目及企业9942家,海内外校友组织及商协会组织311家。

通过“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协同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深入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韩国等海内外100多所海内外高校院所、实验室,启动高校院所源头技术“淘金计划”,招募“校园大使”,累计挖掘科技成果1803项。

商阳剑 灵活创新:深度融合 汇聚全球力量

科大硅谷发挥其全球合伙人的力量,加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深度融合,坚持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作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质主体”。

以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为窗口,依托有实力、有资源的运营机构,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英国剑桥、法国里昂、北京、香港等地设立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探索“本地注册、异地孵化”招引模式,打通了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流通渠道。

从全球300个团队中遴选海尔海创汇、璞跃中国、北创营、创合汇等全球合伙人,打造40个创新单元,建立“团队+基金+载体”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发挥企业和院所的融合攻关优势,依托全球合伙人和拓展创新单元,联络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等牵头开展创新联合体试点建设。

与此同时,聚焦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出高层次人才项目“带土移植”、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一系列科创产业培育新模式。科大硅谷片区内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520家,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5821家。

合肥中科国瑞机器人有限公司2022年入驻“科大硅谷”科学岛站,凭借其在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市场洞察力,逐渐成为新能源和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作为技术型公司,公司深刻认识到技术研发和资金支持的重要性。因此,公司不仅积极参与“科大硅谷”的全球合伙人计划,寻求与更多技术人才的沟通合作,还十分注重资金的储备和规划。

“全球合伙人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与更多技术人才沟通的机会,同时也为公司的资金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持。”闫清泉表示,通过这一计划,公司不仅能够引进更多优秀人才,还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少泽剑 打法精妙:全方位支持 提高转化成功率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找人、找钱、找场景”三大难题,科大硅谷瞄准目标,构建“场地+资金+政策+服务”全方位支持体系。

科大硅谷制定人才政策,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发展的认定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转化动力;聚焦高成长企业孵化培育,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计划,给予最高500万启动资金、500平米办公场地、人才公寓、首贷全额贴息等创业启动条件,两年来,科大硅谷累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企业374家。

依托科大硅谷引导基金组建20支早期基金,培育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通过“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模式,完成投资56个科技型项目,提供6.1亿元股权融资支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主导开发初创贷等金融产品,通过风险补偿提高投资积极性,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场景应用促进公司,通过招募场景服务合伙人,围绕应用需求挖掘开放场景,赋能落地合作项目超600个。同时实施“企业伴侣”计划,整合区域内孵化器、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猎头公司等优质资源,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公司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国内最早实现美容界明星产品“麦角硫因”生物制造的公司之一的合肥合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劭晨告诉记者,自公司落户“硅谷”的两年来,已经和天津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深入合作,截至目前,已有五六个成果真正实现了产业化。

“我们公司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采用市场倒逼科研创新的决策机制,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倒逼科研创新。” 王劭晨表示,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生物制造的中试转化平台,实验室解决从0到1的科研过程,中试平台解决从1到10的工程化放大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商业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科大硅谷平台服务公司的帮助非常重要。”王劭晨告诉记者,除了帮助对接行业内的优秀科学家,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外,平台公司还专门出台了针对中试平台建设的政策,这给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少冲剑 轻灵迅速:自由交流 打造良好生态

科大硅谷发挥企业和院所的融合攻关机制,依托全球合伙人和拓展创新单元,联络产业链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等牵头开展创新联合体试点建设,重点打造一批以企业和高校院所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鼓励开展以“订单式”研发、“合同科研”方式承接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品迭代等创新全链条贯通。

在“科大硅谷”,往往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产业链。

“楼上楼下‘串个门’,研发和市场就‘对上了’。”八方地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飞告诉记者,2023年初,该企业入驻硅谷大厦,致力于糅合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地动信号技术,让AI学会对声音与振动等物理参数进行准确且高效的“解译”,技术可应用于交通管控、事故预测、城防监测等领域。

今年4月,徐飞和公司楼下“邻居”——安徽亦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相识,这也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侧重电力行业。聊天过程中,两家企业对于“关于输电塔的人工智能安全监测”的需求“一拍即合”。

以前需要费很大功夫的合作事宜,在科大硅谷,楼上楼下就解决了,大大降低交流沟通的成本,“高效、直接,打10个电话不如见1次面。”徐飞说。

为了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帮助企业寻找更多机会,科大硅谷还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品牌,协同相关单位定期开展“科里科气·科创荟”、投融汇、场景对接会等,共计举办23期成果转化专项路演活动,对接可转化项目300余个。

“科大硅谷”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科漂”概念已成为流量密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如果说科技成果是一粒种子,那么“科大硅谷”就是帮助它发芽长大的沃土,这里雨露充沛、阳光灿烂,清风徐来,谷中科创之木已蔚然成林。(记者 张毅璞 刘职伟)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