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安徽这位基层“法律明白人”缘何屡获国家级荣誉?

发布时间:2024-12-06 08:16:27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2月4日晚,中央依法治国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传活动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揭晓了10位“2024年度法治人物”和6位“致敬英雄”人物。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法律明白人”金其华获评为2024年度法治人物。

这已经不是金其华第一次获得国家级“点赞”。他曾先后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调解为民好榜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4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第二季度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2021年12月,金其华当选“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这位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法律明白人”,缘何屡获国家级表彰?

“心中装着群众,时刻为群众分忧解难。”便是金其华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今年是金其华在砖佛寺村担任村支书的第19个年头,也是他成为“法律明白人”的第4个年头。

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村情民忧、1224户村民的家长里短。多年来,金其华骑着他的“老伙计”——一辆黑色摩托车不厌其烦奔忙在为民解忧的路上,将法治阳光播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土专家”争做明白人

“我自己先把法律学明白,才能给群众讲明白!”

“最初我学习法律,也是被逼得没办法。”说起“法律明白人”这个身份,金其华不由感叹。

一个平常的下午,金其华接到一通电话,那头的人急吼吼地喊:“金书记你快来!老陈家跟他隔壁的吵起来了!”

吵架的两家是邻居,因为土地经营权的纠纷,双方争了数十年,谁都不肯让步。金其华赶到时,两家已经吵急了眼,眼看着矛盾愈演愈烈,金其华只能先把人安抚住。

当晚,想着这一桩“陈年旧案”,金其华彻夜难眠。最后他找来一本《农村土地管理法》,闷头研究了起来,他又不停歇地跑去镇上的司法所、土管所“求学”。经过多次努力,金其华终于将两家人约到了一起。他从农村土地经营现状,讲到土地权属政策,从法理讲到人情。最终,结怨多年的两家人握手言和。

从那以后,金其华开始做学法的有心人,一有空便钻研法律知识。他的办公桌上也慢慢堆起了一摞厚厚的法律书籍:《民法典》《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法律》《农民常见法律问题一点通》《农村土地房屋法律实用手册》《“法律明白人”普法读本》……每一本都被他翻得卷了边儿。

看到熟悉的案例,他就拉着其他村干部一块儿学:“你看书上讲这个案例,跟咱们村的情况像不像……”

司法部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有着三十多年基层实践经验的金其华,在群众的大力推荐下,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乡村“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

如今,不管哪家哪户有纠纷找到金其华,他都能从“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以往的案例是怎么分析的”“于情于理我建议怎么办”给前来求助的群众分析得头头是道。

村民们笑称他是村里的“土专家”。

金其华也笑:“我这叫‘法律明白人’,我自己要先把法律学明白了,才能跟你们讲明白啊!”

“代言人”肩扛大责任

“我是群众选出来的代表,一定要为群众说话办事。”

金其华不仅是“法律明白人”,还是省人大代表。他常年骑着摩托车奔走于周边5个乡镇,走村串户,围绕农村依法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的焦点和难点,访民情、问民计,收集社情民意,每天坚持写“民情日志”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2020年,砖佛寺村进行了高标农田建设。建设过程中,每天“巡航”在田间地头的金其华,通过和村民们的交流以及现场观察,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由于工程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不统一,有些地方耕地层被破坏,田块落差设计也不合理。”

2021年到2022年,金其华用了两年时间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把从群众那里收集来的意愿、征集到的想法,写进了他的代表议案。2023年1月,金其华在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系统相关参照文书的议案》被列入大会议案。近年来,金其华提出了包括《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依法治理的议案》《关于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和保障的建议》《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议》《关于提高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标准的建议》等多项议案建议共72件。

“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法律明白人,都是群众选出来的‘代言人’,一定要为群众说话办事。”想到自己提出的议案建议,件件得到有针对性的答复、事事有实质性的落实,金其华的目光更加坚定。

“和事佬”兼顾法与情

“群众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

多年来,金其华秉持着“群众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的原则,无论村民之间发生了大矛盾还是小纠纷,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群众打官司很难,能通过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就是对群众最大的负责。”

2023年8月,在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务工的村民张某工作时受伤。张某和公司因养病期间的误工补偿产生了纠纷,一来二去,双方僵持不下。

金其华从情理角度出发劝说当事公司,“他在你们公司上班这么久,即使没有这次受伤,只是条件贫困或者遇到难事,公司也应该给予关怀慰问,何况这是因为工作呢?”

好不容易做通了公司的工作,张某却不同意,坚持要双倍补偿。至此,公司负责人也不愿再出面,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金其华却不愿放弃,又从法律角度为张某分析,“你打官司也并不一定能拿到这些误工赔偿,还耗时耗力,不容易。”

在金其华的多次调解下,双方考虑再三,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从互不退让到握手言和,压在金其华心里多天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下了。

“不调解成功决不罢休!”是金其华对群众的承诺。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些年来,金其华调解的矛盾纠纷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全村1224户人家,他调解过各类纠纷的家庭就有800多户。

金其华从长期调解中总结出“快、敢、稳、细”工作法,“快”字当先,受理纠纷不过夜;“敢”字为要,化解矛盾不和稀泥;“稳”字压底,冷静处置不冒进;“细”字贯穿,情理并进不冷漠。该工作法自2022年在霍邱县进行全县推广,2024年在全省“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进行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将其运用在实践中。

“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只有解不开的‘心结’,群众感情最朴素,我们真情实意,用心用情用力,群众可以感受到的。”金其华说得格外诚恳。

“组织员”实践新路径

“群众的事,就该让群众自己议一议。”

“我们组当家塘重新进行了发包,上次10年租金才3000元,这次每年租金3000元,翻了10倍。有事还得大家议,不能让个别人讲了算!”这是砖佛寺村王庙组群众从“板凳会”中得出的结论。

当了“法律明白人”后,金其华学会了用法律的智慧去解决老百姓身边的事儿。近些年,在金其华的组织下,砖佛寺村20个村民组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板凳会”。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引导群众围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乡村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了解村级事务“干什么、为啥干、怎么干”,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凸显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用召开‘板凳会’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等工作,让群众从村级事务的‘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就是要让群众学会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说起村里“板凳会”的由来,金其华颇有一番心得。

每隔一段时间,在村、组干部主持下,砖佛寺村的群众或在村口或在一家一户院内,大家自带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喝喝茶、谈谈心、议议事,宣讲声、讨论声和鼓掌声声声入耳。

“领头雁”带出硬队伍

“光靠我一个人吆喝不够,要培养更多的法律明白人。”

干了十几年村书记,金其华清楚地知道村委会工作、村民日常生活都与法律息息相关。于是,只要得了空闲,金其华便骑着“轰隆隆”的摩托车,走村串户,家庭婚姻、遗产继承、土地承包、经济合同、征兵入伍、扫黑除恶、防范电诈……只要是老百姓沾得上、用得到的法律、政策,他就不遗余力地跟乡亲们吆喝。

“光靠我一个人吆喝,是不够的,要培养更多村干部或者村民成为法律明白人。”金其华决定,要带出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

郑乐是砖佛寺村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主要负责办公室工作。“刚进村工作时,他整天几乎坐在办公室做表格、写材料,我必须引导他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去。”金其华回忆。

机会很快便来了。几天后,村里发生了一起纠纷,村民组的50亩用水塘被一户村民长期占用,收不到租金,群众意见大。金其华便特意带着郑乐一起处理这起纠纷。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群众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学法用法。”郑乐说:“普法宣传、调解工作不能只依靠金书记一人,大家应该一起行动,多学习法律,争做法律明白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金其华的带领和影响下,目前砖佛寺村已培养了六名“法律明白人”。六人组成普法志愿服务队,带群众学法、给群众讲法、用法律化解矛盾纠纷。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咱老百姓多学点法律常识,不会吃亏哩。”

村民们听得多了,也懂得多了,学法、用法的风气在砖佛寺村悄然盛行。

对于本次当选2024年度法治人物,金其华内心无比激动:“今后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扎根基层,勇毅前行,用实干担当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更多的人。”(记者 汪乔 通讯员 程钢)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