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中安观察|安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发布时间:2025-02-14 14:18:36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2025年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一组亮眼的数据展现了安徽开放型经济的强劲动力:过去一年,全省实现进出口8648.5亿元、增长7.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797.5亿元、增长10.8%,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实际对外投资26亿美元,增长12.3%、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安徽进出口、出口总量从全国第10、中部第2,提升至全国第9,中部第1;实际对外投资总量从全国第9,进一步提升至全国第8、中部第1。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数字更有力地说明了安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我省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加快发展产贸融合、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新模式,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4%左右,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增长11%。

——举办跨国公司安徽行系列活动,开设面向海外投资机构和优质企业的“理解中国”课程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6家。组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全省对外投资增长12.3%。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推出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2项。蚌埠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全年开行班列909列,新增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12条,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12.7%。

过去一年,安徽外贸取得一系列可喜业绩,标志着安徽正在成为一个外贸大省。面对复杂环境,安徽是如何做到的?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海外订单持续“加码”

春节前夕,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安徽首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黄鹄”轮正式首航。装载着4000多辆由安徽奇瑞、江淮等企业生产的商用、乘用车辆,从上海港出发,前往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家。

“黄鹄”轮建成首航,开通安徽省首条至地中海国际(滚装)运输航线,保障安徽汽车出口的远洋运输的能力,实现了“中国轮 中国造 中国车 中国运”。

近年来安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1月1日,奇瑞控股集团发布2024年度销量,集团年度销量2,603,916辆,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其中,出口1,144,588辆,同比增长21.4%,平均每27秒,就有一辆“奇瑞造”交付海外用户,创造中国车企出口新纪录,并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024年,安徽以出口量约为95.4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30.8%,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省。价值961.4亿元,同比增长34.5%,对安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3.5%。

安徽注重科技创新,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外向型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安徽省打造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200亿元、电子信息出口900亿元等外向型产业集群,39个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至45%。

不仅是乘用车,江淮中高端轻卡出口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合力叉车2024年度整车出口超10万台,连续33年居全国工程车辆第一;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居全球第一,产品远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安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去年以来,安徽“新三样”出口亮眼,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合计出口490.1亿元,同比增长23.6%。

2024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3299家,比2023年增加1195家。

“安徽制造”的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是安徽外贸在复杂形势下持续保持韧性与活力的重要原因。

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汽车到家电,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提升,都为安徽外贸增长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强化服务 优质营商 外商投资稳定提升

“真的太便利了,接收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无需办理登记手续,从开户到资金入账仅2个小时左右就全部办理完毕,可以更快地将资金投入到实际运营中去,大大提高了投资效率。”近日,安徽一家科技型企业在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成功办理接收境内再投资资金境内划转手续,这也标志着安徽省首笔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试点业务成功落地。

安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增强了对外资和外贸企业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持续加大吸引外资、稳定外资力度,加强优质中小外企招引,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及服务业外资,促进中外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实施“徽动全球”合作伙伴计划,邀请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国际知名商协会、金融服务机构等加入,为“双招双引”导入更多资源。截至目前,全球合作伙伴数量达55家、开展了9场对接活动。

——建立稳外贸应急工作机制,帮助重点企业解决进出口资质、国际物流、结汇等问题;上线运行安徽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启动实施“外综服平台服务地方”系列活动,当年服务企业3.3万家次。

——新布局海外仓100个以上。开拓利用外资新模式新渠道,加强与国际性组织、专业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双边基金的对接合作,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加强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省商务厅会同相关部门汇编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4年版)。

此外,我省还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横向组团、纵向共链、资本合作,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发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作用,构建海外经贸服务网络,设立20个左右境外商务服务网点。

加快汽车、新能源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创建中国(安徽)—泰国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通过“抱团出海”,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通过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外资企业也用实际行动看好安徽、深耕安徽。

2024年,蔚来控股增资133亿元、大众安徽增资65亿元、海森生物增资15亿元、大陆马牌增资8.1亿元。2024年1-11月,安徽省外资利润再投资4.1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25.8%,较2023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全省商务系统开展靶向招商、服务安商,全力稳定外资基本盘,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12.1亿元。

主动作为 改革创新 推进开放平台建设

开放平台是开放发展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安徽聚焦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尤其是2020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批准成立,让安徽对外开放有了新的战略平台。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强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科创+产业”制度创新特色日益彰显。新机制、新模式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建设筑势赋能。

成立4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7万家,税收收入1572亿元,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2024年,进出口达2354.8亿元,同比增长16.7%。

同时,合肥、芜湖、安庆等综保区也在加速建设,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成立4年的安庆综保区,在2024年进出口总额22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一半以上。

我省深入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制定完善制度型开放清单体系,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全力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我省海外的综合服务体系。

拓展完善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应用,推进合肥机场、芜湖港智慧口岸国家试点建设。申建合肥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力争开通合肥至欧洲、非洲航线及5条左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加密至国内重要枢纽机场航线。

此外,我省不断加强外事、侨务、对台、港澳等工作,推进面向港澳台合作平台建设。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海客圆桌会”。

去年,全省商务系统共组织5000多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境内外展会,签订意向订单超400亿元;获广交会奖励展位数20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帮助187家企业争取到首次参展机会。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101个,签订意向性出口订单超3亿美元。

从“徽动全球”到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到外资持续加码,安徽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通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安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未来,安徽将继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记者 张毅璞 杨曦)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