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火爆出圈,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两会上,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围绕AI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赋能、伦理规范等议题展开热议,呼吁加快人工智能与科研、医疗、制造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技术发展的同时兼顾安全与公平,为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AI+科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
期待AI在基础研究领域带来突破性改变
自DeepSeek问世以来,人工智能引发了全民关注,成为推动工作与生活变革的重要工具。然而,AI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亟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期待AI能够在基础研究领域带来突破性改变。
当前,科研中仍存在着过去两三百年“师徒传承”的小作坊现象,主要依赖个人智慧与小规模试错,这种方式效率较低,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尽管工业化已深刻改变了许多领域,但科研领域仍未实现规模化与系统化转型。AI的到来,为科研模式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积极组建团队,致力于在这一领域开展引领性工作,推动基础研究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型,真正实现科研范式的变革。
AI+医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
打造适用于医疗领域的专业型AI
如果你经常使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发现它提供的建议并不总是准确的,其逻辑思维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当前阶段,如何甄别人工智能建议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深厚的医学积累,从而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为患者做出最终的科学判断。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的持续迭代,开发出专门针对医疗系统的AI软件。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多为通用型,而要打造真正适用于医疗领域的专业型AI,仍需更多时间与努力。这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医护人员与人工智能领域的IT人才通力合作,共同构建这一系统。
我们期待中国能够涌现更多创新模型,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测试,从而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I+制造——
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
AI在聚变领域会发挥很大作用
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焦点,而核聚变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开启全新的可能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已成立人工智能中心,致力于推动核聚变技术从研发到运营的全链条创新。在核聚变的实际运行中,人工智能将发挥关键作用,例如通过大数据构建模型,优化分析,从而提升放电过程的精准度和效率。
为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我们会成立具有安徽特色的聚变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并组建一家专注于该领域的公司。该项目将联合科大讯飞、数字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及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核聚变领域的深度应用。这一合作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为核聚变技术的突破与商业化应用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彭旖旎 史睿雯 程昊 海报设计 杨曦)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