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七彩的“她”|微小型反应堆技术攻坚团队:“绿”动未来

发布时间:2025-03-07 14:54:52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核能研究,特别是小型化核反应堆的研究,正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未来。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先进核能系统的一种应用,它有望解决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

微小型反应堆攻坚团队

想象一下,如果小型化核反应堆技术成熟,那么就不再局限于在沿海地区建设核电站。无论是炎热的南方,还是寒冷的北方,甚至是极寒的南极北极等地,都能享受到稳定、持久的能源供应。这种绿色的能源,将为人类驱动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研过程中,挑战无处不在,技术难题、方案探寻、实验验证……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所微小型反应堆技术攻坚团队成员王海霞参与重大项目申报和战略规划,并负责安全分析与辐射防护技术研发,她表示,“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已经精准找到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跟着团队走。至于工作中面对的具体困难,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相信问题一定有解决的办法,然后,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无论是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还是内部讨论、反复试验,绝不放弃。”

“只要大目标确定,成功便指日可待,我们的目标是研发新型清洁能源,这是我们的使命。”王海霞告诉记者,她记得自己申请仪器项目和国家青年基金时,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装置和项目。虽然国内有过类似的经验,但这次的情况却不尽相同。团队不得不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一点点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研的真谛。”

“科研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每当看到努力后的收获,每当想到我们的研究可能为人类带来更好的未来,我们就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这就是科研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在挑战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

与王海霞不同,负责核能安全所重大项目执行工作的何梅生则更加注重具体的项目任务。

何梅生的科研之路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大,“他们都是技术人员,让我对科学充满了向往。”小时候,何梅生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这种向往,也在不断激励我勇于接受挑战。”

有一次,团队需要在4个月内完成一个原本需要半年以上的液态金属环境实验装置建设项目。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她不断协调各方需求,制定备选方案,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干、严谨和创新的重要性。”她表示,面对全新的领域和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虽然科研工作中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社会带来有价值的成果时,我都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材料研发就像炒菜,要不断试错,我们就像是指导炒菜的人。”核能安全所核材料与结构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郑明杰告诉记者,她们主要是针对先进核能系统材料以及冷却剂工艺的关键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

做材料研发,特别是核材料,试错成本太高。“为什么不能先‘设计’呢?”为了降低实验成本,长期致力于先进核材料设计与服役性能评价研究,从大洋彼岸留学回国,立志“科技报国”的郑明杰和同事、学生一起经过不懈的探索,通过计算模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先设计更耐高温、抗辐照、耐腐蚀的材料,再去做实验,实验次数少了,得到的材料性能更优异了。该设计方法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核材料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们青年科研人员,要思考当前做的工作,国家能不能用得上?我将结合核材料安全相关工作,加强软件研发、形成研究合力,利用研究院平台,促进人才吸引。在新的使命任务中,在科研工作遇到困难时,需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精神的守护。”郑明杰说。

“随着核电厂硬件可靠性和运行环境的不断提升,负责执行硬件设计、制造、维修的具有极强可塑性与难以控制性的人的可靠性变得愈发重要。这关系到核能的安全利用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团队成员雍诺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多机组核电厂组织风险与人因可靠性研究,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在核电安全方面的影响。

“我希望将本科所学的核物理与研究生阶段的公共安全相结合,通过搭建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在核能安全领域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雍诺说。

曾梅花的研究方向是反应堆总体结构设计、控制棒驱动机构、换料机构等核关键设备研发。

核能安全的要求是全方位且多层次的,如何将思想转化为现实可行的方案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每当遇到巨大的工程难题,曾梅花身上的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就展现出来,每个关键部件参数严格把关,充分沟通技术工程实现的问题点,每个小部件以及每颗螺丝钉的作用都做到了然于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一些看似简单的控制动作,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也要开展多轮的论证。“由磨损导致的误差如何补偿?”“高温下轴承卡死了怎么办?”“异常断电了怎么办?”在常规设备中,也许简单的重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在核设备研发过程中,都必须慎之又慎地考虑和解决。

“我喜欢思考,也喜欢挑战,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存在思维盲点,依靠集体的智慧是设计团队的法宝,在难以坚持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唯有坚定信念,执着创新,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曾梅花说。

微小型反应堆技术攻坚团队拥有一批优秀的女性科研人员,每个人都负责这项科研攻坚任务的一部分。

妇女节将至,她们表示,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沉淀下来,认真学习新技术,面对新的挑战,不要自我限制,大胆地去追求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记者 张毅璞 朱晓桐)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