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中安访谈|全国人大代表孔涛:把江心洲打造成为“黄金之洲”“长江绿心”

发布时间:2025-03-10 14:18:05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江心洲是长江流域独特的地理单元,是构建长江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平缓,分布有大量江心洲,仅城陵矶至入海口,就有江心洲120多个。

近年来,长江沿岸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长江两岸生态治理卓有成效,但江心洲生态保护修复成为缺失的一环。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铜陵市市长孔涛就如何加强江心洲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接受了记者采访。

据悉,铜陵市6个江心洲,户籍人口8.06万人,现常住人口2.26万人,占比仅为28%,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安全隐患较大,江心洲作为行、泄洪区,防洪标准低,汛期管涌、崩岸等时有发生。同时,江心洲不仅有自然保护区,也有生态湿地,更存有诸多历史文化遗迹,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加强江心洲生态保护修复利用。

孔涛表示,加强江心洲生态保护修复有利于江心洲防洪安全,提高长江江心洲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也是长江大保护的应有之义。江心洲作为长江生态的关键一环,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其生态保护状况直接关系到长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很多江心洲有丰富独特的人文遗产和生态景观,是我国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充分挖掘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禀赋特征,实现资源要素之间的重组和交融。

他建议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长江江心洲总体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并在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出台加强长江江心洲管控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江心洲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生态保护修复界限,为统一长江江心洲生态保护利用提供依据和保障。

对适宜居住的江心洲,他建议由水利部门纳入防洪建设体系,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和设施;将江心洲交通道路体系提标纳入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人口基数和区域面积较大的江心洲,对外布局直达江心洲过江通道规划,对内提升洲区道路等次,打造便捷交通网络。对生态敏感的江心洲,探索开展居民渐进式退出先行先试,建立人员退出指导目录,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江心洲居民有序搬迁安置。

此外,孔涛还建议设立“江心洲生态绿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宅基地及土地复垦、农产品加工仓储及物流、智慧交通等领域,促进江心洲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对淡水豚保护区内的江心洲允许种植绿色有机农业。将江心洲生态旅游开发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畴,适度开发和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文化旅游、高端定制旅游、实践研学等,形成一洲一景一特色,让江心洲成为“黄金之洲”,绘就“长江绿心”千里画卷。(记者 张毅璞 朱晓桐 刘炜鑫 杨曦 高佳)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