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栗稳
夏日炎炎,骄阳炙烤着大地。7月16日下午3时,长沙县泉塘街道泉东社区丁家岭安置区,1号生活垃圾站前热浪蒸腾。湖南湘诚城市环境服务公司的环卫工人们正弓着腰,手持擦洗拖把,在滚烫的地面上来回擦拭,汗水不断从他们晒得通红的脸颊滑落。
烈日下的“净”战
“擦洗前要在油污处淋上机头水,经充分溶解后,再擦拭、冲洗。”长沙县劳动模范、湘诚环境东片区负责人孙艳辉抬起胳膊擦了擦滴落的汗水,橙色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处理一起地面油污,通常至少要3人配合才能完成,清洗垃圾池需5人才能协同处理。平时,每位环卫工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后,特殊情况下又保持团队协作。
每天,环卫工人推着环卫斗车将一车又一车垃圾送进站点,再倾倒进垃圾池中,经过压缩后再由转运车运至定点垃圾场做专业处理。这座仅有1人常驻的垃圾站,日均要处理8吨左右的生活垃圾。
在45℃的高温下,垃圾压缩作业就像在“蒸桑拿”。“压缩机一启动,热浪混着异味直往脸上扑。”64岁的余习纯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着设备,“每天到岗后,基本停不下来。这大夏天的,动一下就是一身汗。但看着一车车垃圾被规范处理,心里就踏实。”
在1号生活垃圾站旁边有一座30平方米的公厕,53岁的彭晓英正细心擦拭着洗手台台面。高温天气,她的清洁频次比平时增加了一倍。“门把手、水龙头这些地方都要重点消毒。”说话间,她又一次对着厕所地面进行了冲洗。
夏日里的“护”航
东片区共3个班组40余名环卫工人,主要负责漓湘路等12条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丁家岭、漓湘路垃圾站的清运和维护工作,以及3座公厕和丁家岭安置区的日常保洁。
“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重点处理数字化平台派发的案件。”孙艳辉介绍,“近期平均每天约10条,其中以早餐店、餐馆周边的油污问题为主。”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针对持续的高温天气,该物业公司及时启动了“战高温”工作模式:灵活调整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配备防暑降温物资,还建立了“高温巡查”制度,强化安全防范管理等。
与此同时,在距离丁家岭安置区1号生活垃圾站作业区仅百米之遥的工会驿站泉东社区站里,一场针对高温工作者的“清凉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下午四点半,完成垃圾站维护工作的孙艳辉和同事们推开驿站玻璃门,一阵清凉的空调风迎面扑来,瞬间驱散了周身的热气。社区工作人员赵汝薇正在及时补充防暑物资、饮用水。服务记录本显示,7月以来驿站已接待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超过300人次。
绿荫里的“凉”方
在天华路与向阳路交界的西南角,一片葱郁的树荫下,“工会驿站天华公园站”格外醒目,为往来劳动者撑起一片清凉。推开透亮的玻璃门,舒适的凉意瞬间包裹全身。53岁的环卫工人刘彩虹手捧凉茶,正在给手机充电。“以前只能在树荫下蹲着休息,现在连热饭的微波炉都有了,楼上还可以看书。”她满脸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作为天创保利公司的环卫工人,刘彩虹和两位同事负责板仓路、向阳路等主干道的路面清扫工作。驿站距离其工作区域仅5分钟步行路程,这里已成为她们在酷暑中不可或缺的“避暑站”。每天完成一个阶段的清扫任务后,来这里小憩片刻、补充能量,已成为她们的工作日常。
该站点于两年前打造完成,共有两层楼,总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这里不仅规划了卫生间、母婴室、休息区、亲子活动区等便民空间,更贴心配备了空调、微波炉、淋浴间、充电插座、医药箱、饮水机等十余项生活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服务。
这个舒适的空间俨然成了“劳动者的会客厅”:充电插座旁,快递小哥正给手机充电;医药箱前,环卫工人正在涂抹风油精;微波炉“叮”的一声,环卫工老李的饭菜热好了……
这样温情的场景在泉塘街道各个“清凉驿站”上演。泉塘街道将持续整合工会驿站、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创新打造“十五分钟清凉圈”服务体系。每个站点不仅配备防暑物资和休息设施,更设置醒目标识、安排志愿者引导,让环卫工人、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中,随时都能找到这个集“歇脚、纳凉、充电、应急”于一体的城市温情驿站。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