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栗稳 康婷
“我们小区环境好,活动空间也足,住着特别舒心!”家住长沙县泉塘街道楚天雅郡小区的居民王娇,谈起如今的生活,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这份“舒心”的背后,是泉星社区多年来在基层治理上的持续探索。泉星社区于2010年成立,面积约1.27平方公里,汇聚了4个楼盘小区、1个写字楼、1个开放式小区和40余家企业、655家商户,人口约2万人。
面对人口密集、业态多元、需求多样的治理难题,社区党总支以“烟火泉星,共治共融”党建品牌为引领,各小区实现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三个全覆盖”,串起小区治理一条链,秉持初心一群人,精准服务一条龙,持续织密基层治理网络,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小区治理一条链,焕发家园新气象
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关键在机制。社区党总支以月度联席会为平台,联动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及相关单位,整合“网格员+邻长”力量,打通民意响应“最后一公里”。
“上个月我们完成了隔离护栏安装、晾晒区域增加等事项。”在最近一次联席会上,方略潇邦小区党支部书记叶河龙反馈了进展,同时,他也提出新问题:“目前电动车停放点仍然不足。”
“这些都是关乎安全的大事,会后我们继续开小会,研究具体方案。”社区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
一个个难题在联席会上浮出水面,也在多方协作中逐步化解。例如,楚天雅郡小区居民反映缺少公共活动空间。在党支部书记兼业委会副主任龙腾牵头下,网格员李佳、邻长李新伟积极协调,最终物业腾出一间公共用房,改造为老年活动室。
该小区与某相邻单位之间的一处4米高共有护坡出现了裂缝。“如不及时修缮,护坡可能垮塌!”党员江昆、邻长师振权主动担当协调员,促成共建单位承担护坡加固工程,并主动将围墙内移半米。这一举措,让新时代“六尺巷”精神在此延伸,也让社区与共建单位的关系更加紧密。
点滴美好,聚光成炬。在东城名苑小区服务八年的物业经理张朋,带领团队以“绣花功夫”推进日常治理,让小区的变化显而易见。他熟悉这里的每寸土地,了解每户家庭的情况,也因此逐步成为了业主们信赖的“物业管家”。
今年以来,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推进123件车停车位350余个,设置公共区域监控300 余处,新增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的落实,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志愿服务一团火,点亮民生新温度
在泉星社区,“烟火泉星,共治共融”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温暖实践。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周,由“岁月如歌”老年合唱团带来的巡演,总会在某个小区的广场上响起。30余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党员和居民,用歌声将邻里们凝聚在一起,更成为了情感交融的生动注脚。
社区内,900平方米的办公楼经加装电梯、微改造后焕然一新,服务大厅、养老中心、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站室一应俱全。
为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楚天雅郡小区党支部还将2栋一处300平方米的闲置架空层,改造为集居民议事、便民服务、图书借阅于一体的雷锋驿站。小区党支部同时承载不同功能——白天是孩子们安静的读书角,晚上则成为党员学习交流的阵地。
这种灵活机动的共享模式,让物理空间真正“活”了起来,为一老一小、年轻群体提供了多样化、可持续的社区服务。
而最能体现“共治共融”温度的,莫过于榜样引领作用。小区环卫工人龚华英的故事,在街坊邻里的口口相传中温暖了整个社区。她十多年如一日,用无私的爱抚养侄子长大,这份平凡的坚守让她获评为“星沙好人”。
她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塑造着社区的道德风尚。退休老党员周佩林连续7年参与高考护考,流动党员罗维为植物人儿童恺恺送去了急需的便携推车,美食街商户为心愿发起人送去轮椅圆梦“微心愿”,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精准帮扶困难群体……
如今,泉星社区的共治“朋友圈”持续扩大,爱心力量不断生长。今年以来,社区已与星沙华天大酒店党支部、长沙欧曼谛职业培训学校党支部等5家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0余场次,让善意在联动中传递,让文明在共建中滋长。
护航发展一群人,激活区域新动能
位于泉星物流园内的泉星美食街是长沙县的一张亮眼名片,常年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打卡。
此前,这里曾经历“成长的烦恼”。油烟弥漫扰民,占道经营不断,深夜噪音难眠……面对治理难题,社区联动街道将泉星物流园A、B区“两清两建”提质改造提上日程,并于今年年初通过验收,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社区还建立“网格+部门单位+纪检”协同共治模式,网格员每天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上报隐患;社区联合部门单位定期开展联合整治,纪检小组监督推动。目前,辖区餐饮单位已实现亮证规范经营,油烟净化设备全面升级,商户纷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文明经营渐成风气。
社区还创新推出“协会+商户”模式,即成立美食街餐饮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引导商户开展良性竞争;同时组建起一支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商户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成为街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泉星物流园内的杏酒店,常年迎来众多在长沙经开区工作或经商的外籍客人。社区因此平添了几分国际化的气息。为让外国友人感受到温暖,社区围绕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有温度的文化活动。
今年1月,定居丹麦的长沙人王璞回长沙县进行商务往来,她带着丹麦的公公婆婆和三个混血孩子参加了迎新春活动,一家人和社区居民包饺子、写春联,其乐融融。孩子们用不流利的中文大声说:“很有意思!”公公也笑着竖起大拇指:“Very nice!”
多元的服务对象、复杂的治理难度,既是新挑战,更是新机遇。泉星社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党建品牌,整合各方力量,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温暖人心的“最美零距离”,让这幅市井烟火与国际风尚交融的图景更加温馨动人。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