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6日讯(通讯员 龙卫敏 张晶)城南路街道社工站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以“目标务实、资源写实、服务扎实”为核心的“三实”工作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社工服务“最后一米”的落地难题,更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论支持。
目标管理:阶梯分解与动态优化的务实路径
城南路街道社工站摒弃“贪大求全”的传统目标模式,创新采用“小步快跑”策略。该站将年度目标科学分解为四个阶段:4月为基础摸底期,完成“30户探访+1场儿童活动”,快速建立台账;5月进入服务拓展期,通过“适度入户+多场主题联动”扩大覆盖面;7月开展攻坚深化期,细化需求档案;9-11月聚焦“护童助老”实施精准服务。这一渐进式管理既缓解了初期压力,又保障了服务的持续有效推进。
配合阶段性推进,社工站同步建立了“月度复盘、季度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计划—执行—复盘—调整”的闭环,服务方向得以不断校准,更加贴合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全程留痕的管理体系确保每一项服务有记录、可追溯、可评估。不仅为效果评估提供了依据,也构建了责任清晰的工作链条,有效杜绝了“悬空虚功”。
资源整合:精准匹配与协同增效的写实之道
社工站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精准识别服务对象核心诉求。例如,发现困境儿童家庭的实际需求是“托养资源对接”而非经济援助;在帮助老年人时,洞察到其最迫切需求是实现“与外地孙辈视频”这一具体功能,而非泛化的手机教学。精准的需求识别为后续资源有效匹配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先链接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构建沟通顺畅、适配度高的本地资源网络。例如,在困境儿童托养服务中,联动街道民政办、区级托养机构及专业督导,共同协助家庭筛选确定机构;在帮扶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时,则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场地,组织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教学,并配发简易手册,实现资源的就地高效利用。
创新“政策+岗位+能力”等多维协同模式。在残疾人就业帮扶个案中,社工站不仅联动辖区爱心企业提供适配岗位,还同步对接民政办解读就业补贴政策,开展一对一面试辅导,最终助力部分残疾人成功入职,显著提升了服务成效。
服务提供:需求导向与成效保障的扎实之举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设计体验式、参与式服务方案。在解决流动儿童社交焦虑问题时,摒弃“说教式心理课”,创新设计“心光剧场”小组工作方法,让孩子通过演绎生活情景自主探索情绪管理与社交应对策略。实践表明,有孩子在活动后从不敢表达到主动表达自我意愿,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根据服务对象基础水平实施差异化服务。在解决老人“不会用手机”困境时,摒弃“大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按照老人数字基础进行分组,采用小范围、多批次帮扶模式。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模式确保了每位老人都能真正学会所需功能,大大提高了服务实效性。
坚持以“服务对象真实改变”为核心,通过前后测对比、满意度调查及深度访谈进行多维度评估。在“护童助老”服务中关注儿童安全意识提升、老人体检需求满足等实质变化;通过失独老人互助小组有效缓解其孤独感。这些真实转变成为检验服务成效的最重要标准。
“三实”工作法的核心在于系统性、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城南路街道社工站的实践表明,坚守"务实为民"初心,遵循目标务实、资源写实、服务扎实的原则,就能让基层社会工作真正扎根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