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6日讯(通讯员 王玲 鲁韵怡)面对日益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回应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有所为”,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长沙市开福区月湖街道社工站立足社区实际,创新推出“幸福社区 乐龄课堂”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盘活本土资源、构建互助体系,探索出一条“以老助老、共建共享”的社区养老新路径。
精准把脉:从需求导向破题
前期调研发现,辖区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社交圈层收缩、精神生活单一等问题。与此同时,一批拥有专业特长的退休居民却“赋闲在家”,潜能未被充分发掘。针对这一现状,社工站决定以“乐龄课堂”为平台,打通资源与需求的双向通道,推动老年人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机制创新:构建社区自治良性循环
项目打破传统志愿服务“单向输送”模式,建立起“招募—培训—实践—反馈”的闭环培育机制。通过深入走访,社工挖掘出退休教师、医护人员、摄影爱好者等具备专长的潜在志愿者,并为其提供课程设计、教学技巧等专项培训。尤为可贵的是,项目形成了“参与—成长—反哺”的自治生态:不少学员在收获知识后,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实现了从“学”到“教”的角色转变。这种“居民教居民”的模式,既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也壮大了社区自治力量。
服务升级:多元课程满足个性需求
基于老年人差异化需求,社工站打造了多元化课程体系:摄影课堂从基础操作到户外采风,引导老人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八段锦课程由专业志愿者带队,结合养生知识讲解,适合老年人锻炼需求;联动社区中医馆开设的养生课堂,则提供穴位按摩、慢性病调理等专业指导。丰富的课程选择让老年人各取所需,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拓展社交。
角色重塑:社工专业的价值彰显
“乐龄课堂”项目通过机制创新与角色重塑,实现了多赢效果,既满足了老年人精神文化与健康需求,又盘活了社区本土资源,更推动了社区自治水平的提升。该项目证明,基层社工站只要善于挖掘社区内在潜力,就能搭建起有活力、可持续的为老服务平台,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未来,社工站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挖掘更多优质资源,让“乐龄课堂”成为老年群体幸福生活的“加油站”,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