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传说故事

玉壁之战

发布时间:2012-12-18 08:57:10

  玉壁之战的起因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但也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534年,北魏孝武帝为其大将高欢所迫逃出都城洛阳,投奔其另一大将宇文泰。高欢另立皇帝,迁都至邺(今河北临漳),是为东魏。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另立皇帝,建都长安,是为西魏。此后东魏和西魏--实际上是高欢和宇文泰之间,在洛阳至关中与河东两个战场上,经常发生激战。 

  当时,高欢、宇文泰在河东的地盘,高欢大致控制今天的临汾地区,宇文泰大致控制今天的的运城地区, 高欢以并州(今太原)为基地,位于黄河以东;宇文泰以长安为大本营,居于黄河以西。宇文泰在河东所占的三角地带,犹如插进高欢统治区的一把利刃;对宇文泰来说,这块地盘则是保关中、攻并州、灭东魏的桥头堡。因此,高欢日夜谋划着恢复河东三角带的计划,宇文泰则全力死守这块要地。玉壁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玉壁之战的经过 

  玉壁城在稷山县白家庄、均安村附近,三面沟壕,前临兴河,背靠大坡,形势险峻,易守难攻。高欢曾两面三刀次进攻玉壁,其中以第二次历时最久,战斗也最为激烈。 

  高欢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在546年9月率倾国之兵马,直扑玉壁城下。宇文泰派韦孝宽率军在城内坚守。高欢在城南筑起土山丘,企图以此居高临下,破城而入。韦孝宽在城内两座高楼上缚木连结高过城外土丘,并准备了大量防守器械。高欢不以得逞,又在城南挖掘地道,并另筑土山,日夜攻城不息。韦孝宽则挖掘堑壕,挡其地道,并令士卒在堑壕坚守,敌兵士到堑壕即被擒杀。还用烟火熏,使敌兵无法在地道内停留。高欢的地道战被破,又选用坚锐的战车,车到之处无坚不摧。韦孝宽将帐幕张开悬在空中,使战车不能进入。高欢的战车无用武之地,又捆绑松竿,浇上油点着火,以火烧布、焚楼。韦孝宽则做好铁钩,安上利刃,砍松油竿。高欢的松油竿不能奏效,又在城的四面挖地道21条,在地道中安上木柱,涂上油,点着火,以使柱折城塌。韦孝宽在城墙塌陷处竖立木栅,使敌兵不能攻入。高欢用尽战术,都无济于事,便派人劝韦孝宽投降,得到回答是:"堂堂关西男子汉,绝不能当降将,也绝不会弃城。"高欢诱降未成,瓦解韦孝宽军心的伎俩亦未得逞,便将韦孝宽的侄儿捆至城下,刀放在他的脖子上,高喊若不投降,就要杀死他。韦孝宽毫无降意,从而更加坚定不移了士卒与城共存亡的信念。 

  高欢苦战50天,士卒死伤过半,损失7万多人,士气低落,占领玉壁城无望,只得星夜率军撤退。为了稳定军心,他强作镇定,召集群僚,命大将斛律金唱起了《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玉壁之战后,东西魏乃至后来的北齐、北周并存的局面稳定下来了。 

运城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运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