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怒火遍河东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抗日怒火迅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燃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抗日运动的怒潮。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河东,运城二中、二师、女师、明日中学、菁华中学的师生首先成立“运城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创办"丽丽派报社,销售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讲述“九 一八”事变的经过,控诉日军侵略暴行,号召群众救世主援东北3千万同胞。第二年,各县学联相继成立,在运城学联统一领导下,开展抗日活动。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抗战,运城各校师生闻讯,纷纷集会游行,发动群众募捐,慰问和声援前线将士。平陆一高师生罢教、罢课,深入城镇和农村,检查商店,抵制日货。在“九•一八”纪念日,猗氏一高和女高百余名师生,上街示威行,捣毁了销售日货的“通顺履”杂货店。
1933年,运城党组织发动“九•一八”纪念活动,各校师生联合举行反对日本侵略、抵制日货的示威游行,捣毁了阎锡山在运城开设的名义上出售戒烟药饼、实际上专营鸦片谋利的晋太厂和三家出售日货的商店。当晚,反动军警闯入二师,企图逮捕党员学生。学生与军警展开搏斗,党员学一得以脱险。
1931-1933年,运城地区各界先后成立了“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反帝大同盟”、“社会科学联合会”、“革命教师联合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党的外围组织,创办了《晨光》半月刊,宣传马列主义,进一步推动了抗日运动。蒋介石、阎锡山要求学生“安分守己”、“苦读救国”,不轻言抗日。运城地区党组织针对这种不抵抗政策,在青年学生和进步教师中组织"读书会",通过稷山县黄礼明办的"进化书社",购进《亡国恨》、《劳工神圣》以及党的《北方红旗》等革命书刊,分发各县,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反帝爱国运动,运城各要师生随即响应,由运城二中学生倡导,女中等样派代表出席,成立了“运城抗日讨逆救国会”,上街示威游行的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拦,张贴标语漫画,反对内战,要求抗日。1937年初,“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运城市队部成立后,发展队员,建立组织,印刷宣传品,进一步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
尉郭暴动
1936年春,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工农红军渡河东征,并上抗日进入山西。蒋介石如临大敌立即派胡宗南,配合阎锡山进行阴挡。驻扎在晋南各县的反动军队纷纷北上,阻止红军北上抗日。
河东党组织负责人嘉康杰获悉红军东征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在中条山组织武装暴动。3月27日晚,在嘉康杰指挥下,30多名游击队员和50多个贫苦农民举行暴动,袭击夏县尉郭镇区政府,吓跑了防共保卫团和胡宗南的便函衣队。他们沿街张贴署名“中华苏维埃夏县游击队”的标语,还把绣有斧头镰刀的红旗插上了玉帝庙。4月3日,游击队又攻打王家河区公所,区长越墙而逃,摔断了大腿。接着,游击队在中条山区,烧契约,分粮食,公开处决恶霸地主。4月中旬,尉郭暴动在强大敌人的疯狂“围剿”下失败了。
尉郭暴动虽然失败,但它打击了土谊劣绅的反动气焰,锻炼了党和群众,达到了牵制敌人,配合红军东征的目的。
牺盟会运城中心和成立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成立。同年冬,山西牺盟总会向各县派了村政协助员,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5月,山西牺盟总会又向各县派了特派员。牺盟特派员除帮助各县建立牺盟会办事机构外,还成立了它领导的工、农、青、妇、童等群众组织。同时还帮助各县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帮助各县训练武装骨干,组织武装自卫队。
随着各县牺盟会的成立,1937年9月,牺盟会运城中心建立。在这的统一领导下,各县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运城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运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