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虞舜文化

论舜文化形成的环境条件(摘要)

发布时间:2013-01-07 13:13:08

  《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即文化。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主要有三种含义,其一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二是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遗址和遗物文化;其三是人类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当我们分析文化时,文化按其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物质型文化、社会关系型文化、经典文化和心理文化。一般研究的多为精神和物质文化,此次,我们还要涉及遗存文化。可见,一种文化的形成是有一定的环境条件。

  《史记•五帝本纪》记:“舜,冀州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史书记载:帝“尧在位七十年,其间曾使舜入山林川泽”。《帝王世纪》载:“舜都蒲坂”。《山西通志》记:舜“受尧禅,以土德王,都蒲坂”。《尚书》云:“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涉方,乃死”。《孔子世家》记:尧帝命帝“舜二十二率尧旧职,恭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史记》又记:“舜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是曰零陵”。

  《尚书•舜典》、《史记•五帝本纪》载:“共工是尧的臣子,授工师之职,后于驩兜,三苗及鲧并称四罪。被舜流放于幽”(据赵大勇等著;《尧都平阳与尧舜禹》一书107页)。

  《竹书纪年》云:“四十九年(舜)帝居于鸣条,五十年陟。”《孟子》记:舜“葬于鸣条”。皇甫士安云:“舜所都或言平阳,或言上谷,或言蒲坂”。《地理志》记:“舜旧都在蒲州东南”。《括地志》云,“河东县南二里,蒲坂故城,舜所都。”《水经注》载:“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都”。《方舆纪要》:蒲州古蒲坂,舜都也。《寰宇论》、《郡国志》云:“州南二里有蒲坂城,舜所都也”。宋《山川记》:“蒲坂有舜庙,城外有舜室”。《路史》:“蒲坂有汭水,经首阳下,复一水曰汭”。《寰宇记》:“首山,南流妫,北流为汭。”

  史云:中条山,苍梧山在中条山西部:“西华岳,东太行,此山当其中,故云中条”。《山海经》:“为中条谷之山,一名苍梧山,同产梧桐苍玉”。《竹书纪年》曰:“鸣条有苍梧山,舜崩苍梧即此,故记此山。“鸣条岗中的香落即苍梧”。

  据赵大勇等同志研究,河东大地,是有虞氏族活动的场所,舜迹颇多。在永济市有舜帝出生处、舜帝村,舜教民稼樯处,舜办米禀(学校)处。笔者曾提出舜耕洪洞历山。传说中舜曾耕舜王坪。现在鸣条岗有舜帝陵,苍梧山有二妃陵等。可见舜活动于河东是无疑的,问题是为什么尧、舜、禹都在河东大地活动,这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

  首先是优越的自然环境。河东之地被山带河,自然天成。山有紫金山、中条、韩侯为横,吕梁、霍山为纵;黄河、汾河、涑水河纵横交流;山、丘、平原、湖泊俱备;温暖气候湿热同季,而雨量适中;生物种类繁多,食物丰盛;既可采集,又可狩猎,在黄土状岩上发育成的土壤,耕性良好,适宜于木石工具耕作,等等条件吸引了四方部族来此居耕,促进了远古文明的发育、形成。

  其次是有源远的文化淀积。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旧石器时代有西侯度文化,匼河文化,丁村文化,下川文化;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有高堆村、南涧河、金城堡、西阳村,崔家村文化;龙山时代有西贾、官雀、东下冯文化、陶寺文化等。帝舜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联盟之后,社会正处于发展兴盛时期。这样源远流长的人类活动给舜帝时期提供了物质、精神文化基础。

  第三是有厚实的农业基础。垣曲历山混沟有总面积7.4万余亩的原始森林,林中有油料植物71种,杀虫植物16种,纤维植物55种,酿酒、淀粉植物45种,芳香植物19种,染料植物21种,橡胶、药材等植物500多种。栖息繁衍的野生动物共77科274种。现在这些虽居山高坡陡、沟深谷幽的深山,然而在四千多年之前,当分布与河东各地,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以树木为基础,发展了养蚕事业,嫘祖养蚕的传说在今天夏县西阴一带。传说舜耕历山,现在洪洞历山有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灰坑中除发现一些陶器外,还有耕作农俱和装饰品。相传农业的始祖后稷之庙在稷山县城中心。农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上层建筑发展。

  第四是民族融合产生的凝聚力。在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有炎黄、西羌和东夷三个集团,就是汾河流域部族也很多,如烈山氏部族善于钻木取火。草木烧后可开垦种田,利于农业耕作。另外,还有沈、姒、蓐、黄四个部落,各有所长,如“台饴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杂交”的力量是无穷的,各部落融合之后,发挥其所长,形成巨大凝聚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灾异及人为的启迪作用。自然界永远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演化,它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黄河、汾河、涑水河等当时并不是温驯地听从人们指挥;山洪,雷电时时威胁人们的安全。人类要征服它,利用它就要掌握其规律,这便激发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如禹接受鲧的经验教训,改堵截水为疏水。民族的大融合也不是各部落的“拼盘”,而是要经过摩擦、磨合、斗争、适应最后达到真正的统一。要达到真正的统一是要费很多周折,解决许多矛盾,最后达到求同存异,做到人际关系和谐,像尧一样“和合万邦,平章百姓”,这样与自然、与人的斗争使人们的思想开窍,产生灵感,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社会发展。

  在以上五个环境条件下,帝舜时代成为我国历史上部落联盟的兴盛时期,它的活动中心在山西河东及其周围地区,不仅为今日留下许多可贵的遗址、传说、及其文化,为发展经济,开发旅游创造了一定条件,更重要的是浓厚的文化沉淀,成为今日河东地区人才荟萃的底蕴,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志正 山西师范大学老科协教授;薛红萍 马瑞红 李福兰系硕士)

运城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运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