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节会活动

举办23届后,关公文化节如何走得更远? ------聚焦关公文化品牌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3-01-28 16:01:12

  至今已成功举办23届的中国运城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让我们看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与经贸活动联手唱戏,精彩互动,既反映出文化的魅力,也增添了经济的活力。

  但是如何让关公文化与经济更好地相互交融,实现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与经济双向互动“同台唱戏”?如何让我市的关公文化节在名目繁多的地方文化节庆中为更多的人所知,乃至一枝独秀,成为运城一张响亮的名片?这是一系列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比翼齐飞彰显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

  追根溯源,我市同关公文化并茂的经贸活动由来已久。史料记载,明、清时代,解州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关公庙会就是集关帝祭祀、商贸活动、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群众集会,影响波及周边的陕西、河南等省。

  1990年,中共运城地委和运城地区行署在举办了两届“名产名吃物资交流会”的基础上,决定将这种活动以“关公庙会”命名,扩大物资交流规模。

  1990年10月26日,首届关公庙会在黄河大厦举行开幕式,并在市区设立了8处专业市场和一处展览馆:名吃、旅游、外贸、物资、农副产品等及书画展览。庙会历时半月,8个专业市场总成交额达3043万元,接待外地游客4万多人次。到了第二届时,特色专业市场总成交额达到1.0311亿元。而刚结束的第23届国际关公文化节仅在招商引资上,就签订了9.5亿元合作意向。

  从1994年第五届关公庙会开始,原运城地委、行署决定此项活动“一年一小搞,两年一大搞”。小搞年的开幕式放在解州关帝庙举行,以弘扬关公文化和开展农副产品交易为主。

  1996年关公庙会更名为“关公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而且文化节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了文艺演出、戏剧调演、诚信签名、社火表演等,而经贸洽谈会更是规模空前,据节后不完全统计,当年举办的名优特产等展览接待游客人数高达22.8万人次。

  此后,随着关公文化节影响力的提升,每一届规模都有所扩大,尤其是来参加文化节的外地游客数量逐年攀升,给我市的旅游、服务等行业带来可观的收入。

  2011年,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运城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因其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被评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尤其是每年的秋日关公大祭,成为海外华人中关公信众的重要朝拜日。关公文化节举办期间,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给我市的餐饮、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带来了显著收益,各餐饮网点异常火爆,甚至连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也提高不少。  

多元拓展一花引来百花开

  面塑师傅手指飞快地穿梭在各色面团之间,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关公骑赤兔马造型;一张彩纸,一把剪刀,不用画稿,几分钟内,一幅造型生动的关公脸谱剪纸作品就快速完成;拿起一小块棕色的麦芽糖,吹糖师傅用一根细管插入糖块,边吹边转着圈,双手飞快地捏拉拽扯,糖块如气球般渐渐膨胀起来,一会儿工夫,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或公鸡就站立在他的手上……

  2010年9月13日,河东广场,作为第21届关公文化节主要活动之一的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暨文化精品展示现场人潮涌动,许多外地来运城参加关公祭祀的人们被广场上精美的文化艺术品吸引停驻。这只是历届关公文化节活动内容的一个缩影。

  如何在关公旅游文化节这方“文化舞台”上,唱好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戏?我市从首届关公文化节开始,就在这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

  每年,我市都会借着这个节庆时节,向外地游客展示深厚的河东文化。通过举行戏剧调演、民间艺术大赛、非物质文化展、社火巡演等活动,将极具地方特色的相关文化展示给人们。这些文化产业的展示,与关公文化节相得益彰,丰富了关公文化节的内容。

  在第22届关公文化节上,“文化菊花奖民间艺术大赛”成为文化节的新增内容之一。当时,来自我市13个县(市、区)的27个民间艺术节目,在河东会堂精彩上演,向人们展示了河东文化深厚的底蕴。许多专家评论说,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大赛”,我市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和历史文化得到展示,我市关公文化节的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拓展。

  历届关公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运城这座城市的对外形象,扩大了影响力,而且多元拓展下的关公文化节节会经济也能刺激消费,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让我市的名优特产、文化产业、旅游景点等跟着扬名海外,实现一花引来百花开。  

改变创新关公文化节前景更广阔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当今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含量日益提高,文化产业的比重逐渐加大,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有经济学家指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地方经济能否取得较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对这个地方的关注程度,这就是“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节会经济,而在节会经济中,地域文化则承担着更多责任。

  已经举办了23届的运城国际关公文化节,在由起初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已经开始向文化和经济同台唱戏的双赢模式转变,而且成果显著。“但是与全国一些同档次的文化节相比,关公文化节最大的差距是外界关注度还不够高。”作为历届文化节的主要参与方,解州关帝庙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这位负责人说,就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而言,关公与孔子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是和山东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相比,运城的关公文化节在宣传力度、产生的影响力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加大文化节的宣传力度。

  今年2月1日,市委书记白云到解州关帝庙调研时指出,开发关公文化,不能只盯着运城这块地方,要解放思想,创新开发关公文化的思路、手段、办法和措施,广泛向外联络宣传,争取全世界华人的支持。

  运城市关公文化学会会长关新刚说,经过22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市关公文化节的举办正处于一个“瓶颈期”。“要想突破‘瓶颈’,关键是不断改变和创新,成立专业策划人团队,甚至可以尝试将文化节交给专门的会展公司去运作。”

  人们都知道,在节会经济中,专业策划人团队就像是一部电影的导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国很少有职业策展人或专业策划人,很多是临时性的,相当于组织者角色。如果关公文化节的组委会能在下一届中建立策划人团队,实行市场化运作,那将是对文化节的一次提升。

  据了解,时下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已经由政府主办、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被动参与的官办运作机制,逐渐转变为民间组织主办、政府帮办、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例,组织者早在1998年就通过市场化运作,把整个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以委托代理、广告招商的形式,将一个个活动项目推向了市场。

  “2013年运城举办关公文化节的时候,关键词应该是‘改变创新’。要改变运作方式,创新节会内容。”关新刚说。

  即将走过两个生肖轮回的运城关公文化节,改变和创新实有必要。创新运作模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下,整合各种资源,才能增强节庆经济发展的后劲,把我市的关公文化节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才能使白云书记“让关公文化成为运城一张响亮的名片,成为运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指示得到较好落实。(来源:运城新闻网)

主办单位:运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