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寿寺
来自:http://wutaishan.fjnet.com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普寿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东庄村南端,是台怀镇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创建于北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复建于1991年9月,至今已有将近十七年的历史,并于当年由如瑞法师、妙音法师创办中国五台山尼众律学院。
在五台山道场最鼎盛时期,这里曾是大华严寺的组成部分。后来,大华严寺更名为大显通寺,加之道场逐渐式微,大显通寺又分离出若干个小寺院,普寿寺即为其中之一。“文革”中,寺院被公社卫生院取用,殿宇佛像毁坏殆尽。五台山当代名尼通愿老法师,生前曾一再申请恢复重建普寿寺,兴办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但未能如愿。
1991年通愿老法师圆寂后,其衣钵弟子如瑞法师、妙音法师秉承先师的遗愿,在原寺院的废墟上,白手起家,本着建寺与办学并重的方针,励精图治,旨在提高尼众自身素质,培养爱国爱教、解行并重的佛教研究管理人才,为全方位办好佛教教育,弘扬中国佛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贡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建设,使普寿寺成为一个集修行道场与佛学教育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尼众佛学院。
[寺院胜景]
普寿寺山门
普寿寺原山门
新建的普寿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九百八十八平方米。寺内分为东西两院,东院偌大,前面为非常秀丽的汉白玉牌楼,下层为青砖砌筑,上层为木构建筑,单檐五脊顶,四出廊。山门正面额上嵌一书有“普寿寺”三字的石匾。西院一进四个小四合院,第一为天王殿院,正面为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置木龛,供石刻弥勒佛,背面供彩塑韦驮将军,两山间彩塑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鼓二楼。东西楼二十四间,东配楼为客堂,墙上挂著名人字画,其中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一副对联“恒顺众生究竟清凉普贤道,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祗”。
普寿寺藏经楼和法堂
第二院为讲堂院,正面讲堂五间,单檐卷棚顶,内置排排桌凳,是学僧听课的教室。东西配楼二十四 普寿寺大雄宝殿间,为僧舍。东北角耳房为祖师堂,内挂通愿法师的法相,并供有通愿法师舍利塔,通过小镜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舍利。
普寿寺普光明院
第三院为普光明殿院,正面为普光明殿,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内供木雕“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右为观音菩萨,左为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面为供缅甸玉佛和带箭铜铸文殊像。东西配楼,计二十八间。
第四院为五观堂院,正面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七间。一层为五观堂,是僧人食斋的地方。门旁联∶“有戒德,知惭愧,斗金易化;不学修,无行持,滴水难消”。二层为法堂,内置一排排蒲团,是僧众坐禅念佛的地方。东西配楼,计有二十八间。
普寿寺窗明几净,清静幽雅,学修并重,清规整肃,是中国佛教道风的典范,是培养尼众僧才的摇篮。
[当今住持]
如瑞法师
如瑞法师:1957年生于太原市,在本市读中学、大学,后任中学老师,又于北师大中文院进修研究生。80年代初期出家。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院长。
如瑞法师的教学理念:根据新时代对僧伽教育的新要求,立足于普寿寺的实际情况,规划了“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三”是指三个组织:普寿寺、大乘寺、菩提爱心协会;“一”是指爱心协会承办的一个慈善事业——清泰老人赡养园。此工程的总体框架是:五台山寿寺——修道基地;榆次大乘寺(普寿寺的下院)——教育基地;菩提爱心协会——佛法弘扬基地;清泰安养园——爱心协会承办的慈善事业(养老院)。
[交通通讯]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
联系电话:0354-3354537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