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五台山寺院

塔院寺

发布时间:2013-12-18 08:23:30

塔院寺

来自;http://wutaishan.fjnet.com   

[历史沿革]

塔院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原为大华严寺塔院,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其传承法系藏密。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院,这里就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因对寺院殿宇进行了改建,使其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直到今天。

[寺院胜景]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一百三十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为著名,其他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它。

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传言,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鹭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便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显通寺称“大孚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至迟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了。现在的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俗称“大白塔”,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1579年),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1952年,由人民政府拨款将塔院寺修旧一新。


大慈延寿宝殿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六百平方米。全寺有殿堂、房舍一百二十余间,大体上可以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白塔、藏经楼,以及禅堂院、文殊发塔院和山海楼、伽蓝殿、祖师殿等。天王殿内供着观音菩萨像,背后立着一座法令碑,再后才是护法神韦驮像。两旁是四大天王的塑像。大雄宝殿又叫大慈延寿宝殿,殿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景标清汉”匾、乾隆皇帝写的“揽妙曼云”匾、嘉庆皇帝写的“尊胜法幢”匾,均挂在大雄宝殿内。


藏经楼

藏经楼,又叫藏经阁或大藏经阁,在大白塔的后面。藏经楼为二层楼房,面阔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佛像九尊。楼内还有远近闻名的转轮藏。转轮藏是一种木制的六角形经架,高十余米。最上面一层周长11.5米,最下面层周长6.5米,构成上大下小形状,每层分若干小格,以存放经书。转轮藏的最下层底下装有转盘,可以转动。转轮藏象征着佛教的“法轮常转”。因为上面放有许多经书,僧人和信徒每转动一次,即象征着又念了一遍经。现在,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册,其中属于宋以后至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余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

塔院寺中最值得介绍的是两塔,即大白塔和文殊发塔。

大白塔,全名叫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

大白塔

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以后毁掉了。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又修建了藏式石塔。明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释迦牟尼舍利塔藏在大白塔内。

大白塔状如覆钵,为喇嘛塔的造型,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刹为风磨铜制成,塔身为砖砌,须弥座为石建。须弥座的南面有三个很浅的石洞。右边的石洞中立有佛的迹像碑,碑上有释迦牟尼的双足迹印图。这是佛的圣迹。左边的石洞内有康熙年间的修塔记事碑。塔的垂檐和束腰上均挂风铃,全塔上下共有风铃二百五十二个。每当清风吹来,风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此外,塔的下层塔殿内,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菩萨像。塔殿外围的长廊中,有铁皮法轮一百一十五个。

文殊发塔,又称小白塔,在大白塔的东面。据说,早在北魏时期,文殊菩萨为宣传佛道平等,曾化作贫妇到寺乞斋,随后留下了一把头发。为此,五台山和尚便建塔藏发,不时叩拜。文殊发塔高二米多,虽不及大白塔雄伟,但因供奉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头发,前来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

在发塔院的东南,还有一座城楼式的建筑。这座在石洞上面建造的三间楼房,在明代叫青峰阁,清朝改为青龙楼,后又改名为山海楼。这是塔院寺存放杂物和书籍的地方,也是一个登高望远的处所。

大白塔位于殿阁之间,旌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按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拼成圆盘形状,其上为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有铜钮固定,望去似北方草帽,南方斗笠。圆盘边缘,还吊装36瑰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三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逢风和日丽,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明朝镇澄法师曾有诗先赞曰:“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我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大白塔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1.6尺,宽6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寺内现存其它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路居陈列馆。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弃、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要忠实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僧人,把五台山建设好。周恩来视察了菩萨顶、显通寺、罗喉寺、万佛阁,观看了量墨殿、铜殿、铜塔、“开花献佛”等文物古迹。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忆。

[当今住持]

如空法师,俗名黄维沛,1963年1月9日生,四川省篷溪县常乐镇人。1982年正月于四川成都昭觉寺礼真悟法师剃度出家。出家不久,由真悟法师推荐,到五台山塔院寺依止寂度法师,并于其座下受戒。1996年,如空法师升任塔院寺监院;1997年当选为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1998年农历8月接法于寂度法师座下,任塔院寺住持兼监院。如空法师严守戒规,为众僧称道。但同时,他对寺内原有的一些清规也做了一些改革,在大法允许的范围内去除了一些无用的和不实际的规条,而新加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与戒律相顺应的清规,以达从严治寺之目的。这一改革受到寺院僧众的欢迎,给千年古刹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塔院寺住持。
[交通通讯]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

邮编:035515

电话:+86-350-6545415 6545988

电邮:wtsfx@163.com

网址:http://www.tys.chinawts.com

五台山塔院寺

 

   

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大白塔处,寺以塔名,颇为得体。

该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一四○七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一九八三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金国重点寺院。其传承法系既有显密,亦有藏密。塔院寺藏密。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一百三十馀间,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著它。

大白塔始建於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佛经记载,西元前四八六年释迦牟尼佛涅盘後,其肉身火化得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分布於大千世界中。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独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之灵鹫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於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至迟在北魏时期已耸立於五台山了。

现在的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於元大德六年(一三○二年),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俗称「大白塔」,将以前的慈寿塔置於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建成後,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一四○七年),朱棣命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明神宗万历(五七九年),皇太后李娘娘又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一九五二年,由政府拨款将塔院寺修旧一新。

大白塔位於殿阁之间,旌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八十三.三米,通高七十五.三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拼成圆盘形状,其上为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二十三米多,铜顶高五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有铜钮固定,望去似北方草帽,南方斗笠。圆盘边缘,还吊装三十六瑰铜质垂檐,每块长两米馀,宽近一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三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二百五十二个。每逢风和日丽,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明朝镇澄法师曾有诗赞曰:「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我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和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大白塔也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信众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馀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镟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一.六尺,宽六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佛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後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法师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庙。明万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寺内现存其他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大白塔北侧建有面宽五间,高二层的大藏经阁。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藏经阁内有一木制经架,叫转轮藏,六角形,三十三层,高约十米,最上面一层周长十一.五米,最下面层周长六.五米,构成上大下小形状,每层分若干小格,放置经书。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捱动,能够来回运转。所以制成这种转轮藏,按佛教的说法是转动诵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册,其中属於宋以後至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馀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

塔院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路居陈列馆。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苹铜茶壶。後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一九四八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西柏坡。四月九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弃、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把五台山建设好。周恩来视察了菩萨顶、显通寺、罗睺寺、万佛阁,观看了量墨殿、铜殿、铜塔、「开花献佛」等文物古迹。毛泽东在五台山路居,仅有一宿。

现任住持寂度法师,九十馀岁,重庆潼南人。现任监院如空法师。

寺址∶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

电话∶(0350)6542415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