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忻州旅游

陀罗山

发布时间:2013-12-23 09:26:28

  摘自山西佛教网  编辑:康向阳

  陀罗山位于忻定盆地西端,今忻州市西14公里处——以高速公路忻州出口的忻静(乐)公路入口,至进山口的黄龙王沟村为准。

  陀罗是佛教用语,即陀罗尼,意为总持,能持等,可以理解为一种记忆术: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一义之中,持一切义。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便能联想一切之法。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必得陀罗尼,则不忘无量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因陀罗尼形成,类同诵咒,所以也统称咒为陀罗尼。在佛教理论中,世界中央为须弥山,其外部有铁围山围绕之。须弥山与铁围山之间有七重由金所成之山,即七金山。七金山最外一重山即尼民陀罗山(梵名 Nimi dhara),又作尼民达罗山、尼弥多罗山、尼民驮罗山,意译作地持山、持边山。其高度系由第一重金山(四万由旬)迭次对半递减而得,仅有六二五由旬(由旬为印度的里程度量单位,梵语 yojana 之音译。长度说法很复杂,有俗用及佛教用之说。可依佛教说法之一,约8.5公里)。据玄应音义卷二十四载,尼民达罗原为海鱼之名,因此山峰形似彼鱼头,故称尼民达罗山。

  山顶岩石尖上风格十分独到的藏塔式古庙,里面供着文殊菩萨,始建年代不考.村里前些年给它搭了个前脸儿,暂做"文殊殿"供人们供奉.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因文殊菩萨曾在此示现讲道而广受信仰。因此周围佛教寺庙多供文殊菩萨。

  陀罗山顶的寺名即为文殊寺,因上有文殊菩萨留下的足迹而供奉,据专家称始建于汉代。《忻州市地名录》载:陀罗山文殊寺位陀罗山顶部,系清代建筑。文殊阁下部为方形,石砌无梁殿,上作藏格高顶,现已全毁。《忻州史话》载:寺作攒尖塔状,底部重檐三滴水,全部为砖石结构,从内部观察,层递迭起,旋包而上,直通蓝天。翼张的檐角,龇牙的兽嘴,似腾空飘逸,云中咆哮,轮廓端庄肃穆,型制奇特壮观。飞来亭依山尖而建,粗立柱圆围而外露,六角塔式攒尖顶,砖砌走道盘曲而上,以供游人蹬临。檐下主体青砖装点,不留门窗光面其外,它与文殊寺成双配偶,如两只苍龙插入峰巅。山门两侧有避暑楼和梳妆楼。峰顶东有百丈石崖,名舍身崖。山上还有鬼门关,青松生岩石,孤松独石。陀罗山寺庙林立,伽蓝遍地,古刹棋布。每遇庙会大节,便有僧家道人名流志士麇集山岳,腾祥云,漫沟坡,饱揽陀罗风光……

  残庙一角.远处小亭为梳妆楼,相传为康熙妃子(马头山村姑)梳妆之处.近处残迹应是避暑楼了.

  "孤松独石"中的孤松.因前几年雨大,地质变动,此松因根部受伤而死.村里人取一截钢缆将其拉住,使其不倒.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