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家与五台山

历代名人与五台山

发布时间:2014-02-24 08:50:09

  历代名人与五台山

  来源于佛教导航网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它与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位居魁首。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名山,还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五峰鼎峙,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名胜与古刹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是一方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五台山作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东亚、东南亚,是世界著名的文殊道场。由于五台山的无穷魅力,引得国内外无数名人雅士不远万里到五台山,朝拜览胜,题词赐宝,他们的颂诗墨迹反过来又为五台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神韵。五台山在山西,它是山西的骄傲,也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五台山更属于世界,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殊道场,其无穷魁力,辉映千古而不朽。

  一、革命领袖与五台山

  五台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由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使这块千年佛教圣地更增添了极其光彩的一章。

  1毛泽东、周恩来等路居五台山 

  1948年3月,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任务,率党中央前委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把党中央“三委”合在一起,准备指挥最后推翻蒋家王朝的三大决战。

  4月7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及陆定一、胡乔木、汪东兴等一行人坐车路过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毛主席一行原计划当天晚上赶到五台山,不料一路崎岖难行,车开得较慢,行至五台山北麓山区时天已渐黑,又下起大雪,只好夜宿在繁峙县伯强村。这时,晋察冀分局秘书长周荣鑫和军区保卫部长许建国一同前来迎接毛主席,住下后立即组织人员清扫积雪,准备第二天让毛主席安全登上五台山。晚饭后,毛主席又在煤油灯下批阅一份又一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文、战报。拂晓时分,他来到院子里,天上仍飘着雪花,毛主席对身边警卫员说:“昨天,晋察冀军区已经派部队清扫了山路上的积雪,这一下又要有多少战士为我们的行军清扫道路呀,战士们又得受累受苦了。”4月8日,周恩来副主席一大早便和许建国同志上山探路。毛主席则利用这段时间,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伯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耿明昭、贫农团长耿祥明和村财政委员李生峦等人详细汇报了村里的土改情况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座谈结束后,毛主席问道:“这里离五台山有多远?五台山有佛没有?”他们一一作了回答。毛主席风趣地说:“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佛爷!我们不要迷信佛爷,要团结起来,做天下的主人。”午后,周恩来等人从山上回来,对毛主席说:“主席,今天不能走了,现在部队正在二次清扫道路。今晚不下雪,明天天气好的话,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就在这天,前线传来我军攻克洛阳的喜讯,毛主席当即在这个小山村写下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具体明确地提出了我党城市工作的政策和原则。4月9日,瑞雪初霁,旭日东升。五台山群峰银妆素裹,分外妖娆。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周恩来提前登程,驱车开路。当到达五台山区海拔2800多米的鸿门岩时,风大雪厚,坡陡路滑,行车危险。周恩来迎着刺骨寒风,站在冰天雪地里,一直等候毛主席的汽车到达后,才和毛主席相互搀扶着,并肩而行,越过高峰雪坡。一直抱病行军的任弼时也以顽强的毅力,拉着马尾巴,攀过了鸿门岩。又经过一阵顶风冒雪的急行军,傍晚时分抵达台怀镇,就宿于塔院寺方丈院。毛主席一再吩咐当地干部不要麻烦寺院,住宿安排要从简。毛主席下榻的是院北屋东阁间,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搁一张木桌、一把木椅,桌上摆一砚台、一笔筒,桌、炕之间放一取暖火盆,上边放一只铜茶壶。4月的五台山,入夜很冷,毛主席拥着军被半躺着看书,也许是太累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次日,吃过早饭,毛主席、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视察台怀镇寺庙。毛主席从塔院寺东口出来,见对面东门贴一副对联: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毛主席默念着,颇为赏识,问陪同的同志:“这对联是谁写的?”众人答道:“是庙里的和尚写的,是从佛家慈悲放生的立场出发。”毛主席说:“是呀,大家要知道自然界中的三春鸟捕捉害虫,是保护农作物和树木的益鸟。”毛主席一边视察,一边饶有兴味地给大家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和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的故事。

   就在毛主席视察寺院的同时,周恩来也先后视察了罗目侯寺、显通寺和菩萨顶等寺庙,并询问了五台山少数民族僧人的生活情况。当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等一起鉴赏了康熙御衣、吴道子绘画真迹等珍贵文物,并作了“很有价值,好好保存”的指示。之后,毛主席、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员离开了五台山,继续东进,经石嘴山,上长城岭,便到了山西——河北交界的龙泉关,由此出山西。毛主席、周恩来在山西共停留了19天,而在五台山只住了两天。传说毛主席在五台山一座庙里还信手抽了一支上上签,预示着中国革命将很快取得完全胜利。电影《开国大典》等影片中有这个镜头,但史无可考,不足为凭,仅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已。 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内毛主席、周恩来等人路居的地方,被开辟为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基地,1990年进行了充实和修缮,面貌为之一新。凡到五台山游览观光的人必到此瞻仰,以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

  2朱德、叶剑英、董必武唱和五台山叶剑英元帅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解放战争中曾三次路过五台山,写下了数首歌颂五台山的诗歌,还引发了朱老总、董必武二人的和诗,留下了一段革命家唱和五台山的佳话。1947年夏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齐燕铭陪同下,从延安出发到晋察冀边区,第一次路过五台山。是年秋,叶剑英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出发,路过五台山回晋绥根据地。这次他在五台山住了7天,在李卓然等人陪同下,视察寺庙,指导工作,并写了《游五台山》诗一首,共16句:绕道五台仰名胜,辉煌怪诞前未闻。三十六丈高耸塔,百零八级石阶层。南山寺院工程大,二十三年未筑成。雕刻绘画尽维妙,亿万工匠碑无名。开花现佛施诡计,千万蒙民舍白银。章嘉活佛密室里,多少良女被欺凌。难怪农民翻身日,摧毁破坏不留情。可惜当局无远见,徒留后悔于人民。1948年六七月间,戎马倥偬的叶剑英参谋长要从延安去西柏坡,再次路过五台山,在匆匆参观了五台美景后一挥而就,写下了《过五台山》诗三首。诗传开后,引得朱德、董必武两位革命家兼诗人诗兴大发,各和诗三首。叶帅《过五台山》三首为:一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打破禅关惊破梦,未妨仇恨是轻狂。二荒凉殿宇有啼鸦,稀世藏经灰化也。昔人庄严金佛像,而今流落万人家。三南台山上白云低,人在云中路径迷。可有神工能扫雾,让吾放眼到平西。朱德于1948年路过五台山去西柏坡,便写下了《和叶剑英同志〈过五台山〉》诗三首:一广大神通难赖债,强舍金身舍旧粮,食尽农民千载粟,请还一点不为狂。二禅宫廖落乱飞鸦,扫地出门罪佛也。修道院成修养院,荣军个人好为家。三五台高耸白云飞,天朗气清路不迷。世人觉醒何须佛,来自西天去自西。董必武于1948年过五台山后,也写下了《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三绝句原韵》诗三首:一历万劫魔犹有债,食千年粟要还粮。前人造业后人扳,如是我闻佛亦狂。二无神无佛好栖鸦,绀宇琳宫是幻也。贝叶忽飞金像散,文殊何处再为家。三秋雨秋风一叶飞,白云深处五台迷。抚今感昔多豪宕,好句传来我欲西。 从这一唱一和之中,不难窥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人风范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陈毅是著名的元帅诗人和元帅外交家,他的故事流传的很多也很传奇。1947年,陈毅路过五台山,登上菩萨顶后作小诗一首,诗曰: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在60年代,陈毅元帅还曾到过山西太原,游览了晋祠,题写了至今悬挂在晋祠大门上的那块匾额,为壮美秀丽的晋祠平添了几多光彩。

  3战斗在五台山上的聂荣臻元帅及白求恩大夫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聂荣臻担任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之一的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9月间,他与师长林彪一起率全师15000余人进入山西,平型关大捷一仗,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平型关大捷后,一一五师回师五台县。师司令部设在县城东面的河东村,聂荣臻住在高小教员王希禹家中。不久,聂荣臻接到了党中央决定把他留在五台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命令,他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适应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新形势,八路军总部决定一一五师主力由林彪率领转往吕梁山,开辟晋西地区。由聂荣臻率领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的两个分队、总部特务团的一个营部带两个连,总共不足2000人,开辟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东北地区。1937年10月23日,八路军总部在朱德总司令率领下,离开五台县南茹村,向晋东南一带转移了。总部走后,聂荣臻率领留下的部队,开赴五台山地区。11月7日,党中央正式宣布成立晋察冀军区,任命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庆祝晋察冀军区的成立,在普济寺召开了小型庆祝会。聂荣臻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全体指战员深刻认识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树立坚持敌后斗争、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了了解五台山各方面的情况,团结僧众,一致抗日,聂荣臻率领部分队伍来到五台山台怀镇。当时五台山境内共有寺庙110座,和尚、喇嘛2200多人,还居住着满、蒙、回、藏、藏各少数民族的许多善男信女。聂荣臻认为,要建设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必须坚持党中央制定的放手发动群众、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必须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发动僧众,一致抗日。当时,五台山佛教组织——僧会设在显通寺内,僧会会长由大和尚然秀担任。五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六区区长李彦,也化装成和尚,在五台山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部队入镇时,已是阴历十月了。五台山气候寒冷,山顶上已积下厚厚白雪,西北风吹来,寒气袭人。但聂荣臻司令员和广大指战员还没有棉衣,有的脚上还穿着草鞋。看到八路军战士艰苦朴素的衣着,僧人们合着双手,口念阿弥陀佛,把战士们引进禅堂、僧舍取暖住宿。这样,部队住进了五台山的寺庙里。聂荣臻专门召集部队干部会议,指示全体指战员都要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不干涉寺庙僧侣的正常佛事活动,尊重僧侣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爱护寺庙文物古迹。1938年2月,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河北阜平转移到五台山射虎川台麓寺,五台山从此成了边区驻地。1938年秋季,日本侵略军提出了“南取广州,中攻武汉,北围五台”的作战计划。从9月20日起,日军以23000人的兵力,分十路向晋察冀根据地发起猛攻。为了粉碎日军“北围五台”的美梦,聂荣臻司令员沉着坚定,提出了“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前线胜利,保卫家乡”的战斗口号,在全边区进行反围攻的组织动员和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歼灭来犯之敌。9月20日,日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大队长清水率部从盂县出发,渡过滹沱河,攀越牛道岭,在飞机掩护下,进攻五台东南重镇柏兰镇。当时,聂荣臻司令员率领军区领导机关驻在耿镇附近的山沟里。掩护军区机关撤退的二分区五大队、六大队、特务营和军区尖兵营,在聂荣臻司令员的部署下,事先占据了王城饭尖山高地。敌人一下牛道岭,突然遭到我军的袭击,伤亡惨重。但他们并不甘心失败,经过几天休整后,9月29日晨,企图再犯五台。聂荣臻司令员命唐延杰参谋长率领一个警卫连,对敌军突然袭击,清水及其部下多人被当场击毙,取得了重大胜利。

  由于日军的多路进攻,我军寡不敌众,10月3日,五台县城失陷了。日军在河边、东冶、台城等地构筑碉堡,并凭借优势兵力,疯狂进行清剿、扫荡。11月2日,驻五台县城的日军一零九师团一三五联队纳野大队500余人,星夜奔袭我五大队驻地高洪口,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高洪口惨案”,残杀我军民300多人。聂荣臻司令员知道后,异常气愤。为了给死难的指

  战员和阶级弟兄报仇,决心严厉打击日军的疯狂气焰。他深思熟虑,估计到敌人行动这次是

  属于轻装奔袭,必定会很快返回县城。当时,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正驻在三区

  窑头中庄待命,聂荣臻司令员决定在日军回归的必经之路——天和石沟伏击日军。三五八

  旅七一六团接到命令后,在张宗逊、黄新廷、廖汉生等旅团首长精心指挥下,在滑石片一带

  布置了口袋阵。经过一夜奋战,全歼日军500多人,纳野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此役缴获

  敌人大炮3门,迫击炮4门,轻机枪31挺,步枪342支,军马153匹。石沟滑石片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五台山军民的抗日斗志。聂荣臻战斗在五台山上,威震敌胆,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鲁智深”。毛主席也曾夸赞聂荣臻是当代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当时就在聂帅军中工作。1938年6月17日,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来到中国,在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来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五台山金岗库村,被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聘请为军区卫生顾问,从此战斗在五台山上。为了改善医疗条件,白求恩大夫自力更生,亲自在五台山耿镇松岩口的一座寺院里因陋就简创办了“模范病室”,设有手术室、医务室、消毒室、洗涤室和八间病房,并制作了多种医疗器械。白求恩大夫用他精湛的医术,除给八路军伤病员治伤外,还为当地群众诊治疾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真诚爱戴。1938年9月下旬,日军向五台山发动大规模扫荡,白求恩大夫随军区医院撤离五台山,“模范病室”被日军烧毁。在艰苦的转战途中,白求恩大夫夜以继日地治疗伤病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尽量多为中国保存一个抗日战士。他的血液曾流淌在许多中国军人的血管里。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一次手术时不慎将手指刺破中毒,病逝于河北省行唐县黄石口村。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毛主席于12月21日在延安写下了千古名篇《纪念白求恩》一文,称赞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大夫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1969年12月21日,中共五台县委、五台县人民政府在松岩口建立了“白求恩纪念馆”,九间陈列厅内展示着白求恩大夫的模范事迹、照片及实物,并对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1982年,“白求恩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国家轻工部赠送了一座3米高、5吨重的大理石白求恩大夫雕像。1995年,该馆又被山西省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台山谱写出了一首中加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新曲。

  4五台山下的徐向前元帅故居徐向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惟一的一位山西人,他是山西的骄傲与光荣。1985年,徐帅故居被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0年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了纪念徐帅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建新中国所立的赫赫战功,并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和五台县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于1991年把位于五台县永安村的徐帅故居照原样重新修复后对外开放。徐帅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民居,正面主房为3间2层木楼,一楼主房供尊长居住,二楼为供奉祖先之所。左右耳房2间,东西配房6间,院门是垂花门,大门是礼门,辖3个院落,由徐帅祖父三兄弟分别居住。徐帅出生于中院,占地面积333m2,十分幽雅别致。徐帅故居陈设朴素大方,充分体现了徐帅一生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另外,五台山上至今还有1946年4月8日由五台县第一区全体公民敬立的“悼王若飞等先生遇难碑”。1947年阴历9月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全体同志立的“追悼孙耀华同志碑”以及1951年9月2日由五台山村民立的“稳元同志千古碑”。这些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英雄的五台山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的光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党和国家领导先后来过五台山。1980年7月23日至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来五台山礼佛。1984年7月3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后任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来五台山视察工作。1986年7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五台山。1988年8月1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视察五台山。1989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五台山。后来,朱基总理视察五台山,李岚清副总理、田纪云副委员长等均到五台山视察过。五台山佛教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时刻受到党和国家的保护和关爱。

  二、历史上到过五台山的封建皇帝与王公大臣

  1皇帝驾幸五台山 自从东晋佛教传入五台山以来,五台山在历代都受到封建帝王的宠遇,以至于香火繁盛,余绪不绝,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最受皇帝青睐的名山,从而成就了它在佛教圣地中的突出地位。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到过五台山的皇帝很多,且留下许多诗文与传说;许多没到过五台山的皇帝,也题词赐宝,对五台山心仪已久。历史上第一个到五台山巡幸的皇帝是北魏孝文帝。孝文帝(467—499),姓拓跋氏,名宏,鲜卑族。后改姓元,故又名元宏。公元471年—499年在位。因其在位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诸如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仿汉族改姓、实行汉族的文化等,使孝文帝在历史上留下改革家的大名。另外,孝文帝崇信佛教,大力扶持五台山,所以成了第一个巡幸五台山的封建皇帝。据清《五台县志》载,孝文帝曾到驴夷县(今五台县)佛光山造“佛光寺”,还“登临西台”。宋代高僧延一所著《广清凉传》卷上说,孝文帝“曾至五台山避暑,往复宿此”北台;又游行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还于清凉谷建清凉寺,又见中台东南30余里的“小峰,顶平无林木,岿然高显,类西域之灵峰……谓之化文殊台”,“爰发圣心”,造大孚灵鹫寺,即今台怀镇显通寺,为五台山最大的寺庙;还于寺前“种华园地二顷,夏中发艳,状同铺锦,光彩晃耀,乱人心目”,并环绕灵峰“置十二院”,大大促进了五台山寺庙的扩建和佛教的兴盛。从史料记载看,北魏孝文帝确实到过五台山。有些史籍由此还附会出许多神话故事来。《佛祖历代通载》卷七载:“魏之始祖神元皇帝避暑五台山,有梵僧来乞坐具地。帝然之,遂敷坐具于是。头出星辰,尾摇日月,方圆五百里,皆属圣地,乃文殊化身也。”这里所说的“魏之始祖神元皇帝”即被称作拓跋鲜卑之始祖的神元皇帝拓跋力微,乃汉魏之际人。此时五台山之名还未叫出,更无梵僧至此,所以只能是一个神话传说。因此,到明代高僧镇澄编著《清凉山志》时,便巧妙地将此神话移接在北魏孝文帝名下,使之充满了神秘色彩。该书卷二《五峰灵迹》憨山条下云:“《古传》云,昔有梵僧,从魏孝文帝乞一卧具地,帝许之。僧展卧具,覆五百里。帝知其神,骇之,趿然随后。帝曰:‘尔憨耶?’山乃止,故以为名。”这是不足信的。在西台顶留有“魏文人马迹”遗迹,相传就是北魏孝文帝幸台时所留,倒有几分可信之处。金元之际的一代文宗元好问,在《台山杂咏十六首》中说:“一国春风帝子家”,“山上离宫魏故基”,表达了他对故乡和远祖的怀念,想必五台山离北魏首都大同不远,孝文帝巡幸一番不是什么不可的事。此后,魏都迁往洛阳,远离了五台山,再想巡台便不那么容易,北魏再也没有第二个巡幸五台山的皇帝了。在今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公主村南有一座公主寺,坐北向南,占地4200平方米,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立有一段故事: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法,他的第四个女儿诚信公主受其影响,也对佛教情有独钟,后毅然到五台山出家,皈依佛门,因而建立起来的寺庙称公主寺。这是五台山的台外寺。武则天时曾下令重修过,以后还重修过几次。其特异之处在于,这座寺庙里有两座戏台,在五台山寺庙建筑中尚属独创。诚信公主出家五台山后,引得后来许多女子纷纷到五台山出家,使五台山的比丘尼大增。诚信公主是否是五台山最早的比丘尼,尚待考证。孝文帝后〖HTH〗隋唐至宋元到过五台山的皇帝据说有隋炀帝、宋太宗,其实,真正到过五台山的是元朝的两位皇帝。〖HT〗据说第二个到过五台山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569—618),他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公元604年—618年在位。杨广早年被封为雁门郡公,其时,雁门郡统领雁门、繁峙、崞县(今原平市)、五台、灵丘五县,五台山在其辖境之内。况且繁峙、崞县及宁武等地寺庙皆属五台山的外围寺庙,统属于五台山佛教范围之内。开皇元年(581),杨广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开皇九年复任并州总管,得五台山异人章仇翼(即卢太翼)资助,使他对五台山情有独钟。且隋炀帝是个喜好巡游的人,他为了下江南而不惜人力物力开凿大运河,地处身侧的五台山自然应在其游幸之列。大业十一年(615)五月,炀帝巡幸太原,避暑汾阳宫,八月驾幸雁门、崞县。《广清凉传》载说:“(管涔山)上有宫池古庙,隋炀帝避暑而居,因说天池。造立宫室,龙楼凤阙,遍满池边。此池,世传神龙所居。”这就是指今天宁武县管涔山上的天池,当时是总括在五台山之内。所以,勉强一点说隋炀帝上管涔山也算是巡幸过五台山了。另外,有人按情理推断说宋太宗也是应该到五台山一游的。宋太宗赵光义(939—997),生于西京应天院,从小就打上了佛教的印记。在位期间,更是步宋太祖之后尘,对佛教礼遇有加。最能促使宋太宗上五台山的事件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灭掉北汉、平定晋阳。宋太祖建立北宋政权后,曾两次攻打北汉,围攻晋阳,均因晋阳城池坚固,加上北汉得到契丹的援助,便无功而退。正当他准备再围攻晋阳时,便神秘地在“烛光斧影”中死去,传说是被其弟赵光义所杀。当太宗即位、全国基本统一后,便集中力量平灭北汉,第三次发动大军围困晋阳。这次他先扫清外围,截断所有援军之路,使晋阳成为孤城。经长时间围困后,晋阳城内死伤殆尽,北汉主乃降。宋太宗为泄大宋三围晋阳之恨,火烧晋阳城,使“锦绣太原城”化为灰烬。尔后,太原城移建,再也未能重现历经隋、唐、五代苦心经营的辉煌规模了。宋太宗在扫清晋阳外围之敌时,曾率兵攻占五台县插箭岭,这插箭岭是豆村至河北阜平的必经之地,海拔1800米,占据此岭方可截断北边契丹人南下救援北汉的道路。到了插箭岭就上了五台山,但因战事太繁,没有游览五台山寺庙。等宋军刚刚攻下晋阳时,即于太原诏见了五台山鹿泉寺沙门睿谏,询问了五台山兴建之由及现时状况,还赐物甚多,且令修建太平兴国寺。此后宋太宗对五台山的护持枚不胜举,大大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元代有两位皇帝上过五台山,一位是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铁木耳(1256—1307),1294年至1307年在位。元贞二年(1296)即“幸台山”,瞻礼圣容,崇佛敬僧,而且在头一年即开始在五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寺,即今南山寺最上面的部分。万圣佑国寺成,成宗还诏洛阳白马寺的释源宗主真觉国师为其开山住持。另一位上过五台山的元朝皇帝是元英宗硕德八剌(1303—1323),他1320年至1323年在位。刚即位就下诏“禁五台山樵采”,至治二年(1322)五月十七日,他便从燕京起身“幸普门寺”。英宗在五台山举行的一次大活动就是“作水陆佛事七昼夜”。尽管如此,英宗皇帝仅活了20岁,在位才三年便死了。元统一全国,两个皇帝和一个皇太子上过五台山,从而使五台山佛教进入一段兴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真正当过和尚的皇帝,他不像梁武帝萧衍那样是“舍身为僧”,而是确实当过小和尚。明太祖崇敬佛法,却未上过五台山,此后的几位皇帝虽也敬佛,但未到过五台山。到嘉靖皇帝即位,他又改信道教,排斥佛教,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一个皇帝登上五台山。

  女皇武则天与五台山也有一段未了缘。武则天(624—705),名?,小名媚娘。祖籍山西文水县。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入宫,被立为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三年,永徽三年(652年)被唐高宗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六年被册立为皇后,后称“天后”。显庆以后,因高宗有病,朝政委决于武则天。此后,她连立连废凶?李显和睿宗李旦二帝,于公元690年正式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做了“圣神皇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在位15年,执政近50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是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对五台山一往情深。显庆五年(660)三月,武则天荣归故里,就想上五台山礼佛,但因路途遥远而作罢。麟德元年(664)九月,武则天派人到五台山采回菊花,以求闻到花上沾染的佛香。长安二年(702),武则天又派人到五台山挖回显通寺前大花园里的花木万余株,移栽于洛阳宫内,遂使五台山花卉名闻天下。更有一事,最能说明武则天对五台山倾慕之情的炽热。龙朔二年(662),武则天让会昌寺沙门会赜去五台山检行圣迹,并绘出《五台山图》以备御览。会赜由此而写出了五台山历史上第一本《清凉山略传》,使五台山随书和图传遍天下,对五台山佛教的复兴和弘扬起了巨大作用。后来,吐蕃王遣使入唐求《五台山图》,遂有“五台山图小张”传入吐蕃,后来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此图,成为国宝。武则天对五台山心仪已久,但因政事繁忙,无暇亲自到五台山一游,所以便于长安二年(702)“神游五顶”,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大清建国,五台山佛教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多次巡幸五台山。传说顺治皇帝退位后偷偷出家于五台山,弄得后世人们因此而编造出许多离奇的故事。这仅是传说,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清朝皇帝重视五台山,有其政治目的,那就是以此来怀柔蒙藏,维护封建大一统政权的稳固与发展。

  清朝康熙皇帝曾五次巡游五台山。清朝第一个巡幸五台山的皇帝是康熙,传说是为了寻找在台怀出家的其父顺治皇帝。其实,顺治皇帝没有上过五台山,而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却是真的。康熙皇帝8岁即位,12岁亲政,他平三藩擒鳌拜,统一全国,坐享天下61年,文治武功空前绝后,把大清王朝推向了长达百余年的“康乾盛世”,被称为康熙大帝。康熙皇帝在位时五次巡游五台山,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和遗迹。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十二日,康熙皇帝带皇太子允〖FJF〗秖〖FJJ〗首次巡幸五台山,经琉璃河、涞水河、易州丁哥庄、白涧村、满城县大册河、唐县、王快镇、真定府、龙泉关,于20日到达五台山,驻跸于台怀镇菩萨顶。他于21日登南台,22日涉东台、北台,23日临西台、中台,于24日回銮,路经长城岭西路旁时,一只为害多年屡次伤人的大老虎欲袭击銮驾,被康熙皇帝一箭射杀,由是此地改称射虎川,虎患为之绝灭。同年九月十一日,康熙皇帝再次巡幸五台山,于27日返回京城。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携长子允?、三子允祉第三次巡幸五台山,仍住菩萨顶行宫。四月十一日返回京城畅春园。康熙四十一年(1702)二月一日,康熙皇帝带皇太子允秖、四子胤?(即雍正皇帝)和第十三子胤祥从畅春园起程第四次巡幸五台山,于二月初八宿于射虎川台麓寺,九日移住菩萨顶,游览后返回京师。康熙四十九年(1710)二月初二日,康熙皇帝带领皇太子允秖、三子允祉、八子允祀、十子允礻我、十三子胤祥及十四子允礻题等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幸五台山,这次宿于罗目侯寺。康熙皇帝五次上五台山,赐梵文藏经2部,作诗15首,题匾55块,勒碑20余通,修葺寺庙20余座,赠送渗金菩萨像7尊,做各种法会8次,赐金银6000余两,其他赏赐不计其数。康熙皇帝五上五台山,留下墨宝诗文很多,其中《菩萨顶》诗最为脍炙人口: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雍正皇帝是在康熙皇帝第四次上五台山时以皇子贝勒的身份随驾的。他当皇帝后年号雍正,其府邸就是今天北京的雍和宫,是京城最大的喇嘛教庙宇,表明雍正皇帝对佛教有极深的修炼。当他随父过龙泉关时,写下一首《恭谒五台过龙泉关偶题》律诗,其下阙为:兵象销时崇佛像,烽烟靖始炉烟。治平功效无生力,赢得村翁自在眠。着他又写下了《将至五台山月下作》七言律诗一首,在里面表现出浓郁的禅味。之后,他写下《清凉纪游一十四首》,记述了他在五台山的行迹。其诗情景交融,琅琅上口,歌颂了佛教圣地五台山,反映了他对五台山佛教的护持、利用思想和对禅学研究的深厚功底。可惜,他当了13年皇帝,却再也无暇到五台山一游。到五台山次数最多的是乾隆皇帝。〖HT〗乾隆皇帝25岁即位,在位60年,自称不敢超过其祖康熙大帝,退位后做了四年太上皇,在88岁高寿时死去。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与其祖相仿佛,且其个人更聪明绝伦,有“十全老人”之称,历史上留传下他的故事最多也最精彩。他当皇帝不敢超过其祖,但上五台山次数却比其祖多一次,达六次之多,成为历史上到过五台山次数最多的皇帝。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地上五台山,其原因在他的一首诗的自注中说的清清楚楚。这就是刻在菩萨顶一块汉白玉四棱碑上的那首《灵鹫峰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诗,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三月下旬他第六次上五台山时。诗曰:六度重兹到五台,默符天地数中该。不期再至却常住,即日言归底幻来。大士如如据莲座,金容永永镇华垓。梵宗儒理本无二,七字因缘讵辩才。乾隆皇帝在第二句末自注说:“《汉书》云,五六者天地之中,合予凡六度来五台,其数适相符协云。”就是说,他六次上五台山,和其祖五次上五台山,都是符合史书所说的“天地之数”的。他在第三句下自注说:为了纪念自己80正寿,再来一次五台山,以后就不再来了。而且说明是在“归政前”,即表明他要退位当太上皇,不再当皇帝了。他在第六句自注说,文殊菩萨又称曼殊师利,曼殊与满州二字切音相近,所以他就是菩萨化身,这是为大清统一制造舆论。正由于此,他才六次上五台山,实际上不是单纯的游玩而寓涵有深厚的政治意味。该诗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镌于汉白玉四棱碑上,现存于五台山菩萨顶后院的碑厅内,弥足珍贵。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下旬,乾隆皇帝首次幸台,也像其祖一样到处观看,到处题诗写匾,留墨迹甚多。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乾隆五十一年(1786)二月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乾隆皇帝五次选择二月巡幸五台山,总共六次幸台。嘉庆皇帝即位后,于嘉庆十六年(1811)春三月十八日恭谒西陵后,巡幸了五台山。嘉庆帝住在台怀镇菩萨顶行宫,用七天时间游览了五台山的主要景点,写下了《五台赞碑文》后回京。嘉庆皇帝受其先祖与乃父的影响,不仅视五台山为“神京之右臂”,更称其“诚中华卫藏”。所以,他对五台山佛教宠遇隆厚。由于清帝的大力扶持,使五台山佛教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使五台山真正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成为满、汉、蒙、藏等各民族共同尊奉的佛教圣地,大大巩固了五台山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

  五台山是佛教名山,中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但信奉儒家文化的封建皇帝多愿借助佛教以维护统治秩序,所以对佛教扶持的多,排斥的少,像“三武一宗”那样的大规模灭佛,历史上也仅四次,而且并没有把佛教灭掉,反而灭后引起了更大的发展。由于五台山自元以后地近三朝京师,所以很自然地得到皇帝的垂爱和护持,那么多皇帝不辞劳苦多次巡幸五台山,共计9帝18次,题诗送匾,赐金建庙,使五台山佛教文化日渐繁盛起来。这表明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日益被中华文化所吸收、融合。现在,五台山研究热正在兴起,历代帝王留下的诗文碑铭和匾额,以及有关的传说故事,正成为来五台山观光旅游瞩目之焦点。慈禧太后曾为五台山南山寺题词。慈禧太后(1834—1908),又称西太后。近年有关西太后的身世,引起许多人的探究,《光明日报》、《山西大学学报》、《太原晚报》等刊登过许多文章,说她是山西长治人,汉族,后来被在山西做官的一满族人收养,乃成为史书所记的那种身份,而且在长治还找到了许多遗物及知情人等,但迄今未得到学术界肯定,只能算作一种探讨吧。她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自1861年发动“辛酉政变”起,垂帘听政达40余年,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她当政后,对外与帝国主义列强勾结,签订《辛丑条约》等一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对内残酷镇压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农民起义,反对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无情诛杀“戊戌变法”的六君子等维新人士,囚禁力图改革自强的光绪皇帝,无耻地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个十足的卖国贼。中国腐败落后,她是集大成者。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装模作样地给五台山题词,求佛保佑。光绪十八年(1892),慈禧太后为五台山南山寺题写了“真如自在”四个字,字体遒劲有力,颇见功底,说明慈禧太后在书法上还是有一定功夫的。五台山普济和尚把四个字勒刻在一块长1.74米、宽0.85米的石碑上,四周雕花边,正中阴刻此四字,现存于五台山南山寺内。从“真如自在”四字看,禅味十足,想不到心狠手辣的慈禧太后竟能如此品透佛法。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慈禧太后慌忙出逃去西安,曾路过山西,但未上五台山寻求佛菩萨保佑。

  2王公大臣护持五台山

  北齐王子焚身五台山。在五台山的台怀镇菩萨顶西北翠岩峰余脉山腰,有一座古刹精蓝,即寿宁寺。该寺是为一位王子在五台山焚身而建的。相传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第三子,因国家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而思欲出家。天保七年(556),王子身患恶疾,遍求名医而不能治,便由中相刘谦之陪送,到五台山烧香拜佛,以求早除病魔。王子来到五台山后,便萌生了以苦行法寻找正果的念头,因此,他于文殊像前点燃干柴,举身赴火,焚身超度。据说中相见熊熊火中有菩萨现形,知王子果得超迁,乃拾其骨建塔鹫峰之西。文宣帝思念其子,下令于王子焚身处建一座寺庙,名“王子焚身寺”,俗称“王子烧身寺”。唐昭宗时重修后成为五台山著名大寺。五代后唐时,该寺住持诚慧和尚被尊为国师,其规模更是宏大无比,史称“九州之珍宝皆来,百寺之楼台普建”。宋景德初,改名寿宁寺,沿用至今。元代中统年间,密宗金刚上师胆巴帝师被元世祖忽必烈“诏居寿宁寺”,使该寺在五台山首传藏传佛教。明代,寿宁寺成为五台山五大黄庙之一,清代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该庙现存元碑1通,清碑2通,整个庙宇保存基本完好。王子焚身五台山,为五台山佛教兴盛更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北汉宰相继开发五台山。继(901—973),俗姓刘,燕蓟(今天津蓟县)人。生为将门之子。祖父刘仁恭,有勇有谋,军中号为“刘窟头”。后投靠了太原军阀李克用。唐乾宁元年(894),被命为幽州留后。但他又请命于唐,担任了卢龙节度使。从此,不受李克用的节制,而割据一方。其父守光(《广清凉传》卷下作守奇,讹也),为五代时藩将,后梁乾化元年(911),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次年,李存勖遣周威德来攻击,幽州破,守光在逃亡途中被擒,于乾化四年(914)被处死于太原。继逃避于五台山,依真容院果胜大师弘准,剃度为僧。继聪明颖慧,在弘准大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经论,潜心研究佛法,并且远赴京师参学,很快学通数本经论,尤精《华严》大经。他每至五顶,都讲《菩萨住处品》,强调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后晋天福二年(937),他又游化于东京(今河南开封),被命入大相国寺讲解《大华严经》。他为了吸引听众,手执紫檀镂成的如意,使“芬馨满室”,善士信徒多以为神,将相王侯皈依佛法,所以“四方争为供施”,获得布施钱财巨万。他又于相国寺讲堂四面飞轩之下,创立石壁,命工镌勒《华严》之经。后归五台山,兴建了“真容院四面廊庑及华严寺楼阁”,还塑了山龛罗汉三十二堂,并转译《金刚经》、《大藏经》、真言咒偈数百卷,又每“逢三八普施温汤,设四众无遮粥会七百余会”,使五台山佛教自唐代大历以来“未有若斯之盛者也”。五代时期,战乱频繁,王朝更叠。后周广顺元年(951),郭威灭亡后汉,建立了后周王朝。同年春正月,刘即位于晋阳,史称北汉。北汉为五代十国时的小国,“所有者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还不及后唐的河东全道。又由于设置朝廷机构,多置节度使,就使财赋供应不足。因而,北汉小朝廷“宰相月俸止百缗,节度使止三十缗,自余薄有资给”。北汉天会七年(963),睿宗诏授继为“五台山十寺都监,赐师号广演匡圣大师,参与国政”。从此,继登上政治舞台,便极力为北汉政权效劳。继是五台山的僧人,常游华严岭,知道此地蕴藏着丰富银矿。于是,他就“于团柏谷置银治,募民凿山,取矿烹银,官收十之四,国用多于此取给,即其地建宝兴军”。继在五台山采矿烹银,一面以佐国用,一面供奉契丹,遂使契丹出兵助北汉政权。天会十二年(698),睿宗卒,养子继恩即位,史称少主,少主仍然重用继,复加“五台山管内都僧统”。少主在位60日,被霸荣杀死。同年十一月,睿宗又一养子继元即位,是为英武帝。英武帝美仪容,善谈论,颇通禅学。任继为中书令(即宰相)。僧人为宰相,继为第一人,故又称“山中宰相”,开了政教合一的先河。继是五台山华严寺的高僧兼实业家,又是北汉王朝的山中宰相,他辅佐北汉四帝,有维护政权长达20多年的汗马功劳,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僧人。

  佞佛丞相张商英五台山见祥瑞。张商英(1043—112),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北宋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他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尚书右仆射,身历三朝,为宋徽宗时期丞相。元元年(1086),张商英因反对司马光罢斥王安石新法的“元佑更化”,被罢相,贬为河东提点刑狱,来到山西,这为他护持佛法并到五台山礼佛提供了方便。元佑二年八月,张商英到山西上任,十一月便不顾寒冷奔赴五台山金刚窟,真有点迫不及待的味道。由于天气奇冷无比,又恐大雪封路,这次张商英仅在五台山住了一宿,便离开了五台山。旧史载:元三年(1088)六月二十七日,张商英第二次上五台山,于夕阳西下时在金阁岭见到金桥和金色相映,深夜又见到霞光三道。六月二十八日至真容院,近日落时见龙山出现黄金宝阶。黄昏时又见到圣灯、金毛狮子及天龙八部。二十九日在东台又见到五色祥云、圆光。七月一日在西台见到碧琉璃世界。日落时又在北台见到金灯、银灯及火珠。七月初三,登上梵(饭)仙山,还见到菩萨仗队。初五、初六,在佛光寺和秘魔岩又见到上述灵瑞现象。灵瑞现象,有一部分是确实存在的自然现象,如在一定时间、地点、阳光、水分等条件下形成的磷火、五色圆光、五色云彩。因其发生在文殊圣地五台山,附会以宗教迷信,遂被人们称之为“圣灯”、“文殊摄身”、“五色祥云”、“琉璃世界”、“化城”之类的罕见现象。再一部分是由宗教感情所形成的幻觉,如菩萨仗队等等。第三部分是利用宗教迷信所制造的谎言。张商英宣扬灵瑞祥异现象的目的,在于要人们相信他是文殊菩萨眷属的化身,所以他能够任意调遣各种奇异现象;所以他要护法佛法,特别要护持五台山的佛教;所以他应该升官发财、居于人上。张商英宣扬灵瑞祥异现象的效果,使五台山进一步成了宇内著名灵山。因此,宋代至五台山的僧人极多,特别是日本僧人至此的目的就是为了瞻礼圣迹。这与唐代僧人至此的目的截然不同。元四年(1091)夏六月,张商英因并州亢旱而去五台山祈雨,使他得以第三次上五台山。据说,他在五台山台怀镇的罗目侯寺里安奉了菩萨圣像,三祈三应,召来了甘霖,救了并州百姓。这全是巧合。

  但在张商英与普通百姓看来,却是神显灵、佛菩萨保佑的结果,使五台山更加笼罩在一层神秘的佛光之下。张商英所著《续清凉传》纯属宣扬五台山灵瑞感应的迷信东西,没有丝毫科学价值。但五台山却借此更加名扬天下。

  护法尚书陆光祖假道五台山。陆光祖(1531—1597),字与绳。平湖(今属浙江)人。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与其父陆杲同登进士榜,曾三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四任南京刑部尚书及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做官“以天下为己任”,被明神宗书其名于御屏,成为万历年间一位要臣。他青少年时即熟读佛经,对不二法门深有体会,因此对佛法护持有力,被称为护法尚书。特别是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心仪已久,故自号“五台居士”,也称“五台翁”。他致仕后曾假道五台山,住于龙泉寺,与紫柏真可大师交厚,真可大师曾赐给陆光祖诗五首,陆光祖把随身所带玉带施给妙德庵,以镇抚山门,保护五台山佛教。他还出资修建石浮图,重新修饰了塔殿,并募刻了《五灯会元》。

  三、名僧学者、文人墨客游览五台山

  1 “唐僧”高徒窥基东游五台山窥基(632—682),或称灵基,俗姓尉迟,字洪道,祖籍山西朔州,生长于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是“门神”尉迟敬德的侄子,由于官场的冷落,窥基随唐僧玄奘出家于长安弘福寺,后于慈恩寺协助唐僧译经,成为唐僧思想和衣钵传人。他一生译经达百余部,故称“百部疏主”,其佛学成就堪与唐僧媲美。唐咸亨四年(673),窥基法师第一次游历五台山,他在五台山瞻谒金容,礼拜文殊,参观寺宇,同时“化黑白五百余人”,传法布道,开辟唯识道场。这是五台山佛教史上首次传入唯识宗。约在永隆中(680—681),窥基法师二上五台山,住在华严寺,时间达一年有余,不仅为五台山塑造了十几尊弥勒像,而且亲自书写了金字《般若经》一部,从而开创了五台山僧俗信士写金经的先河。与唐僧西游相对应,窥基是东游五台山,显然是把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寺来看待的。窥基法师离开五台山的原因,主要是“有诏旋京”,结果于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慈恩寺译经院。

  2一代文宗元好问礼赞五台山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元之际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市忻府区)。他是金元之际的文坛盟主。公元1254年夏天,65岁高龄的元好问游览了五台山,此行他写下了20多首诗歌,以此礼赞五台山。在《台山杂咏十六首》中,开篇第一首便说: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表达了他对五台山向往已久,字里行间洋溢着欣喜之情。他不想用糜艳的词藻去描绘它,只想实实在在地记下这里的景观和他的感触。接着描写了五台山的气象和景色。一国春风帝子家,绿云晴雪间红霞。香绵稳藉僧鞋草,蜀锦警看佛钵花。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石罅飞泉冰齿牙,一杯龙焙雪生花。车尘马足长桥水,汲得中冷未要夸。他用“一国春风帝子家”形容“绿云晴雪间红霞”的奇异美景;用“蜀锦警看佛钵花”、“百草千花雨露偏”、“谁家随步得金莲”,表现五台山的草木花卉繁茂艳丽;用“汲得中冷未要夸”衬托五台山泉水的清冽甜润,这些都是神采飞动的惊人之笔。这里还有挺拔在山涧的“凛凛长松”;悲啸在树梢的提壶芦鸟;放牧在山间的成群牛马;插入云天的皑皑雪峰,真是一个神奇秀丽的清凉世界。元好问对五台山佛教有赞扬和期望:兜罗绵界宝光云,云际同瞻化现身。解脱文殊俱有说,是中知有木强人。热恼消除佛作缘,山头冰雪过尖天。法王悲智无穷尽,更看清凉遍大千。灵蛇不与世相关,时复蜿蜒水石间。何处天瓢待霖雨,一龛香火梵仙山。但也有怀疑和批判:真向华严见化城,翻嫌金屑翳双明。恶恶不可恶恶可,未要云门望太平。元好问游览五台山时,与僧人超禅师和普安禅师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在《超禅师晦寂庵》中他说:无波古井静中天,三尺藜床坐欲穿。一语调君君莫笑,妙高峰顶更超然。他对超禅师的静心苦修,虽然表现出赞赏,但却是在开玩笑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说明他们交往很深。在另一首《赠答普安师》中他又说:入座五台景趣新,因君乡国重情亲。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佛界春。闻道旧传言外意,忘言今得眼中人。种莲结社风流在,会向兰舆认后身。虽然普安禅师也是一位诗僧,他与元好问同乡,诗做得很好,不仅“种莲结社”与社会名流交往,而且出入乘坐“兰舆”,难怪元好问把他比作山上的灵芝草,一年三秀,在诗坛放射着光辉。元好问游览五台山所创作的这些诗歌,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也为五台山佛教圣地增添了不少光彩。 阿尼哥修建五台山大白塔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象征。但它的修建人却是尼泊尔人阿尼哥,由此谱写了一曲中尼友好交往的赞歌。阿尼哥(1245—1306),一作阿尔尼格尼,字西轩。尼波罗(今尼泊尔)国人。以绘画、雕塑和铸像著名。元朝中统元年(1260),他随尼泊尔80名工匠到吐蕃(今西藏)建造黄金塔,深受帝师八思巴的器重。第二年黄金塔成,八思巴收他为弟子,并带他见了忽必烈。后阿尼哥在五台山住了13年,在督建万圣佑国寺的同时,设计建造了塔院寺的大白塔,还修建了北山寺。这样,雄伟瑰丽的大白塔便成了五台山的标志。后大白塔几经修葺,但其风格依然未变,基本保持了原貌。

  4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五台山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亦作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属江苏)人。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乃不入仕途,遍游祖国山河大川,前后达28年,足迹遍苏浙贵皖齐晋陕冀等17省,撰成《徐霞客游记》,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旅行家。崇祯六年(1633)八月初四至初八日,他游览了五台山,并写下《游五台山日记》,收入《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名山记》。他是从河北阜平过龙泉关登长城岭而上五台山的。在他的笔下,五台山“流泉淙淙,幽靓绝”,“日映诸峰,一一献态呈奇”,“佛俱金旎檀,罗列辉映”,“风清日丽,山开列如须眉”,真是美不胜收。这仅2000余字的游记,足以表现徐霞客的风采。

  5六世达赖隐居五台山观音洞在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处的栖贤谷口北侧,有一观音洞,相传与六世达赖有关。据传,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解送京师时,在途中的青海隐循,后至五台山避难。他选择了一个隐蔽在半山顶的洞穴隐居,一住六年,修金刚法。据传:在修持期间,仍按藏俗以吃牛奶为主而不吃山中之物,所以附近杨柏峪村一个小姑娘常来给他送牛奶。一天,达赖要用一金丝线绣一观音像供奉在洞内,这时小姑娘进来说,村中有巧绣者,只要师傅将像之大小和模样告知,明天就可绣好送来。第二天,小姑娘果然携来了绣好的观音像,与达赖想像中的一模一样。达赖感到奇怪,觉得这个小姑娘一定不是凡人,思想之间一转眼小姑娘就不见了。达赖要给观音像开光,其像自言:“吾光自开矣!”达赖恍然大悟,此乃观音显化,乃发愿在洞下空地上建一寺,即名观音洞。现在洞内供佛像,外罩玻璃,成为参观者瞻观的圣迹。洞内积水为池,甘洌异常,虽终年不见阳光,也不腐、不溢、不涸,成为善男信女到五台山必饮的观音菩萨圣水。观音洞由此声名远扬,尤其在蒙藏佛教徒中享有盛誉,他们朝拜五台山时,观音洞是必到之地,都以能饮“圣水”并一睹观音圣迹为荣。

  6大思想家傅山览诵五台山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真山等。山西太原阳曲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大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和诗人,又是反清复明的一位志士。他上过五台山,并留下许多诗作。康熙元年(1662)六月(也有说是顺治三年的),傅山先生“仓皇一登”北岳恒山后,在返回途中顺便游览了五台山。他首先观赏了中台风光,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中台》:中台五六月,积雪在经厨。阒梵木鱼瘦,斋钟麦燕腴。雾云堆冷絮,花草存寒〓。信是清凉地,中烦独不除。写出了清凉圣地“阴崖积雪夏生寒”、“瑶草天花处处逢”的自然景观和他那“中烦独不除”的感受。这就告诉人们,清凉解烦的佛教圣地也泯灭不了他那坚定的反清复明思想。接着,他又登上了海拔3058米的北台叶斗峰,写下《北台龙祠》:斗柄那伽藏,连天海雾蒸。非人来水怪,缔影轻足香僧。  潜德谁能豢,嗔心佛可盟。莲花悲相好,身作毒龙曾?他看了北台云雾、金井灵迹,又礼谒了如来和菩萨,发出了佛菩萨只能降伏嗔心、忍辱负重,而不能培养斗争精神的感叹。  在参观了万年冰后,傅山先生沿着中台、西台之间的蜿蜒小道向南走去,顺便参观了万历十四年(1586)新建的万佛琉璃塔的狮子窝——文殊寺。当他来到这里时,已是傍晚时分,他看到了夕阳照耀下的一片金黄色的松林,听到了玉溪淙淙的流水声。参观文殊寺时,他想到万历年间敕建该寺时僧人们的高兴快乐,现在他却看到的是被清军毁坏的败寺和僧人的哭泣,不免就回想起了当年的大檀那——神宗皇帝。所以,在晚上休息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在薄梦中仿佛又看到了点着明灯的佛阁,听到了在云雾沉沉的黑夜里僧人敲响的钟声,不免发出“裂天鸣佛子”的呼唤和“击塔一生龙”的希望,遂随口吟出了《狮子窝》一诗:斜日淡金松,松林响玉淙。新兰欢祝国,败寺泣神宗。梦薄明灯阁,云沉黑夜钟。裂天鸣佛子,击塔一生龙。可见,他上五台山的目的,就是想动员僧人继承真宝和尚抗金的爱国精神,进行反清复明,但结果却令他失望。此后,五台县乃至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逐渐地被清兵平息下去了,中国成了满清贵族的一统天下,傅山先生也就一直在方外逍遥。

  7大学者顾炎武考察五台山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博学多才的大学者。他生于江苏昆山县,死于山西曲沃县。他不仅游览过五台山,而且对五台山的地理环境和五台山佛教进行过深入研究,是五台山佛教研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庸,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他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4岁就参加了当时东南一带进步知识分子的组织——复社,反对宦官。清兵南下,又参加了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考察风俗,搜集资料,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又在五台山之北垦荒,从事农业生产。据张穆的《顾亭林先生年谱》说,康熙二年(1663)正月,顾炎武自平阳登霍山,至太原,访傅山先生。别后,北上游历五台山,写下了《五台山》七绝一首和《五台山记》一篇。其《五台山》诗曰: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从这首诗看来,顾炎武既没有赞叹文殊菩萨,也没有歌颂五台胜境,而注重的却是五台山的地形及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五台山记》是顾炎武在实地考察研究了五台山的地理、历史之后写的一篇考证性的文章。

  顾炎武所作的考证,对五台山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顾炎武不仅考察了五台山的地理、佛教,而且也提出了开发利用五台山的观点。史载他“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应募垦荒。同事者二十余人,辟草莱,披荆棘,而立室庐于彼”。因为“雁门之东、五台之北”正好是滹沱河畔,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耕种。顾炎武垦荒五台山之北,长期以来被人们说成是建立反清起义基地的行为。诚然,顾炎武和其好友傅山都曾有过反清言行,但在清朝定鼎22年后,他们已从早期的以反清斗争为主转向从事学术研究了。

  8梁思成重新“发现”五台山五台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但从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全方位地落伍于西方列强,中国文化特别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便在相当程度上湮没无闻了。而把五台山重新推向世界,其功当首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古建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维新运动领袖人物和学界泰斗梁启超先生的长子。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曾断言,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非日本人不可,中国人难当此任。一位日本人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公然称:唐及唐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已不存在,只有到日本奈良才能见到。梁思成先生看后十分气愤,一种为中华民族正名的决心从心底升腾而起,毅然赴美国专攻建筑学,学成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开始全面研究中国建筑史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个资料里记载说,有一座大佛光寺为唐代建筑,仍然存世,使他心喜不已。1934年,他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会上,看到一幅蓟县独乐寺的照片,他便到实地进行了考察,证明它是由山西人——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恭督建的,但主体建筑已不存,现存为公元981年再建。这为他发掘更早的古建筑实例增强了信心。此后,他陆续考察了100多座寺庙,收获颇丰。不久,他在一本外国人写的《敦煌石窟目录》一书发现了一帧“五台山图”,图中有大佛光寺,印证了以前的记载,他便下决心要到山西五台山寻找佛光寺。1937年6月,他不顾国际国内形势的日益严峻,毅然从北京坐火车来到太原,稍事休息便乘汽车到达五台县城,骑上毛驴向豆村镇佛光山进发,终于于1937年6月26日“发现”了佛光寺。经两天考证,他于28日从佛光寺现存东大殿梁桩上和碑碣上找到了佛光寺建于唐代的确凿证据。“先有佛光寺,后有五台山”。梁思成经过认真考证,认定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堪称“唐代四绝”:即唐代建筑、唐代塑像、唐代壁画、唐代题记。佛光寺及五台山的重新被“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国内外,梁思成先生把这一消息用电话传到北京一家报社后,北京新闻界马上予以介绍报道,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1961年,佛光寺与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一起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作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生发出熠熠的光彩,越来越赢得世人的青睐!梁思成重新“发现”五台山功德无量。

  9 宗教领袖赵朴初情系五台山赵朴初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宗教领袖、知识渊博的佛学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赵老生前曾两次到五台山,接见五台山僧众,作词歌咏五台山,为宣传五台山,弘扬佛教文化,多次挥毫作书,在五台山留下许多珍贵墨宝。1959年5月,赵朴初先生陪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喜饶嘉措大师第一次来到五台山,下榻于五台山民族宗教办事处招待所。赵朴初陪喜饶嘉措首先拜会了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佛协副会长能海法师,促膝长谈,共同探讨佛学奥义,一起谴责了达赖嘛喇的叛国行径,对中央人民政府平息西藏叛乱表示坚决拥护。他应能海法法师之请,经过精心构思,写下《游五台山杂咏》十二阙,奉碧山寺补壁。赵朴初与能海法师一起在碧山寺吃斋用茶,对寺院的粗茶淡饭感到由衷满意,专门写了《碧山寺午饭》一首:“清凉地,清福属僧像。玉味蔬羹香积饭,深禅盐苟赵州菜,心地发奇葩。”此外,还专门描写了塔院寺、显通寺、金刚窟、兴国寺、观音洞。赵朴老的书法端庄秀丽,潇洒飘逸,绝无流滑,韵味浓厚。经过精心装裱,至今悬挂于碧山寺,成为至极珍贵的墨宝。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五台山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1977年8月,赵朴初出于对五台山的关心和爱护,以全国佛协会会长的身份,专门陪同日本佛教界友人,第二次来到五台山。经过18年时间,五台山又发生了显著变化,赵朴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诗兴大发,连续写下六首《五台杂咏——寄调忆江南》。他写道:“偿宿愿,重上五台山。十八年间喧寂异,无穷刹那海田迁。到此证真诠。”他不顾年事已高,执意驱车登上东台顶望海峰,披着皮袄大衣,眺望东方,迎接喷薄欲出的东方红日。他凝神屏息,面对祖国壮丽山河,吟唱道:“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这不仅是对五台山壮丽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朝气蓬勃景象的高度赞扬。赵朴老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建南禅寺、佛光寺和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一一作词歌颂。对五台县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国民经济寄予厚望。他写道:“五台县,名始盛隋唐。文物允为天下重,事功争作国中光。鹏翼海天长。”赵朴初担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后,把培养传灯人才,管好重点寺庙,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文化交流作为大事来抓。五台山普寿寺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于1908年来五台山时的驻锡之地。“文革”中,寺庙被公社卫生院占用,殿宇佛像毁坏殆尽。五台山当代高僧通愿法师,生前一再申请恢复重建普寿寺,兴办五台山僧尼佛学院,以培养僧尼,光大佛法。1990年通愿法师圆寂后,其衣钵弟子茹瑞、妙音在五台山风景区政府、五台山佛教协会的支持下,通过募化布施,引进资金,在原来的寺庙废墟上,新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云水堂等殿宇厢房200余间。并坚持边建寺,边办学,于1992年成立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招收全国各地女尼来五台山学习佛经。此举得到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赵朴初会长知情后,不顾病体初愈,欣然为普寿寺写下大字匾额,并精心构思楹联一副。上联为“恒顺众生究竟清净普贤道”,下联为“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癨”,并题“三宝弟子赵朴初,佛历2540年,丙子腊八”。这是一副嵌字联,上下联嵌“普寿”二字,不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字字珠矶,而且弘扬佛法妙理,体现了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一贯主张。1998年,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被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成为中国佛学院所属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五台山金阁寺是唐朝德宗年间日本高僧灵仙三藏法师游学驻锡的地方。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佛教界人士经常来五台山朝拜。为纪念灵仙三藏,促进中日友好世世代代发展下去,1986年,金阁寺住持广济在五台山佛协支持下,于寺旁建立六角亭一座,树灵仙三藏行迹碑一通。赵朴初十分尊崇和感念灵仙三藏的德行,亲笔书写“日本国灵仙三藏大师行迹碑”碑名,并书“中国五台山金阁寺立,赵朴初书”,成为日本僧众朝拜五台山的必拜之地,为促进中日友好做出了贡献。五台山竹林寺是唐代日本高僧圆仁慈觉大师参学佛法的寺院。寺内立石碑一通,正面刊刻“日本天台入唐求法沙门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碑阴刻“昭和十七年四月佛诞日,天台法孙末亨金刚佛子上阪泰山和尚建立”。碑石的存在,说明竹林寺是中日友谊源远流长的象征。1986年五台山佛协会投资重修了竹林寺,使寺院殿堂森然壮观,佛塔巍峨挺立。寺院重修后,五台山佛协会恳请赵朴初题写了匾额。以后,经赵朴初推荐、介绍,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专程来五台山竹林寺朝拜,他表示要继承圆仁大师遗志,为发展中日友好作出贡献。现在竹林寺已成为日本佛教徒经常礼拜和驻锡的寺院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