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食在营口

营菜:彰显特色 好吃不贵

发布时间:2014-10-28 14:50:39

    为夯实营菜品牌基础、扩大营菜品牌影响、传承营菜独特风味、宣传推介美好营口,第二届营菜大赛于五月正式启动,经过一个月的赛事筹备、征集、评审,大赛包括日前进行的筵席菜比赛各项奖均已产生。营菜大赛不仅是各路大厨高手的厨艺比拼,更是弘扬营口饮食文化,让营菜成为我市旅游文化的美食品牌,成为全面提升营口知名度、美誉度的一张亮丽名片。

    6月28日,第二届营菜大赛筵席赛在鲅鱼圈新红运酒店举行,营口本地的大中型酒店共20家参赛。此次比赛分为热菜评比和筵席展示两个部分,与第一届不同,要求四道指定菜品,其他菜品由选手自由发挥。同时提倡节俭环保,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内,既好吃不贵,又能体现出营菜特点。赛场上,各路“英雄” 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好迎接挑战。

    9时15分,参赛酒店的大厨们经过了检录、抽签分组,依次进入厨房现场烹饪指定菜品——家炖大黄花鱼。煎、炒、炖……一尾在市场经常看到的大黄鱼在厨师的手中瞬间变成了鲜味十足的美味佳肴。准备进入厨房进行指定菜品比赛的大石桥丽华国际酒店参赛选手田宇手捧食材,与众不同的是他还拿着五花肉。“我做的家炖黄花鱼的特点在于加入了上好的五花肉,肥而不腻,鱼和肉的配合,可以提高鱼的鲜度,同时也起到点缀的作用。”他指着五花肉说。

    鲅鱼圈金泰珑悦海景大酒店厨师长李培俊烹饪的家炖黄花鱼抛开了传统做法,把鱼剖开呈扇面,去掉鱼骨,用传统的鸡汤炖鱼,提鲜提香。20家参赛选手把老百姓餐桌上经常有的黄花鱼烹饪得淋漓尽致。

    这边选手们紧张地烹饪,那边评委们仔细观看、品尝。据了解,此次比赛的评委包括中国烹饪协会、省烹饪协会、市烹饪协会的专家以及社会评委代表等共10人。他们主要通过质感、味感、观感三个方面评判,注重刀工、口味、勾芡。经过1个多小时,现场指定菜——家炖大黄鱼结束了品评,各位评委“转战”筵席展示区评点20家参赛酒店的筵席菜。在评点中,评委们互相交流,针对部分菜肴,他们不停地询问,时而点头赞许,时而提出中肯意见。

     “传说八仙从山东蓬莱出发途经营口的仙人岛小歇,这就是我们这桌筵席菜名字的得来……”营口红运大饭店的筵席菜主题为“八仙过海”。“洞宾牡丹”、“铁拐成仙”、“香子玉笛”等菜品在厨师的手中被形象化,“八仙过海的食材以海鲜为主,突出咸鲜口味。这些菜品几乎都是我们为了这次比赛自创的,前后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比如这道仙菇莲花,就是以白灵菇雕刻卤制而成,制作成马蹄莲的形状,非常新颖。这次参赛使我们开阔了眼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灵感。”厨师石远伟介绍说。海尚海酒店的“蚬子宴”也吸引了众人眼球。“营口上上签”、“石锅蚬子”、“摇滚仙人岛蚬子”……一桌10菜1汤都是以蚬子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美味不可抵挡。
 
    经过1个小时的筵席菜评点,曾担任第一届营菜大赛评委会主任的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感受颇多。谈及第一届与第二届的变化,他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从这次比赛中看出营菜的文化概念渐渐集结,公认性标志性菜品出炉了,参赛酒店在营口菜的基础文化上随着各自特色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营菜,冯恩援也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参赛酒店为了比赛都很用心,表现内在文化。但在结构上还需再努力,还可在面点、小吃、主食等方面‘做文章’,更好地抓住经典文化的内核,用美食的表现形式,结合创意,把营口的文化展现出来。”
 
    此次比赛同样吸引了很多市民走进红运体育馆,观赏集视觉、味觉于一体的盛宴。手机、相机,不停地闪动着。特意从天津赶来观看营菜大赛的刘云鹏正在用手机拍摄,记录着有创意、有新意的菜品。“感觉菜很有新意,利用本地原料,有很多传统菜和创新菜,无论是雕刻工艺还是营养价值都很好,而且贴近百姓餐桌,华而不实的东西很少。通过这个营菜大赛感觉到营口的经济发展得很不错,餐饮文化发展很好。”从事餐饮业多年的刘云鹏欣喜地说。
 
    大赛上,金泰营宾宴、山里水里农家宴、港丰鲁鱼宴……一桌桌色香味俱全的筵席让人眼花缭乱,精湛的雕刻工艺与美味海鲜相得益彰,宛如走进盛宴的殿堂,让人流连忘返。
 
来源:营口旅游局

主办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