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食在营口

营菜的可贵之处

发布时间:2014-10-28 14:48:09

  作者:杨庆昌

  早早些年听说法国大菜、土耳其菜和中国菜都是世界美食,我没吃过便无从比较。我也认为过国宴大概就是“猪肉炖粉条子随便造”。 造,在这里当吃讲吧?再后来便是想:将来我儿女成群,成了一家子的老太爷时,我就用铝饭盒蒸上一盒大米饭,炒上几个鸡蛋饕餮一顿,那几乎成了我那几年最大的期望。那时候每次乘坐火车的最大乐趣,便是凭着那张火车票购买一个一毛五或者两毛钱的白面包,不用粮票。列车员用红铅笔在硬纸车票的后面划上一道,便证明供应过了,我总希望他马虎而漏划,然而他总没有马虎。白面包在我看来就是“西餐”。俄罗斯把面包叫“黑列巴”,便以为是黑面烤成的面包,白面的大概就是白“列巴”。学了俄语之后,才知道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再后来才知道西餐与中餐之分。有一年去北京,去了“马克西姆”,什么没有吃到,便花了70多元,正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我便认定:西餐只是给人看的,倒酒的不管别的服务,服务的却不管倒酒。对西餐自此深恶痛绝。与此同时,迪克·麦当劳和马克·麦当劳——麦当劳兄弟来了。一个穿着黄色衣服,袖子具有红白相间条纹的“小丑”, 开始售卖汉堡包、薯条、炸鸡、汽水、沙拉等,早期叫作 “麦克唐纳”的快餐。 由哈兰·山德士上校于1952年创建的肯塔基州炸鸡,也开始在中国出售炸鸡、汉堡、薯条、汽水等西式快餐食品。除了咖啡,我对那些快餐类西餐几乎不屑一顾,但是,那些免费赠送给你,印刷又非常精美,其成本几乎高过食品本身的各种图片,吸引了缺乏儿童图书的孩子们,孩子们渐渐接受了那些画片一同到来的口味。现在,那些孩子的孩子也接受了洋快餐,他们的孩子还会在他们带领下去接受。 

  再以后,渐渐悟出中西餐的差异: 

  一是中餐讲究“味”,西餐重营养。讲究味,评价大多是“好吃”,几千年来都是“食以味为先”,仿佛吃饭的真正意义就是最求美味。产生美味在于调和,为了菜品的味儿,中餐要把食物的本味与加热以后的熟味,再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交织协调在一块儿,其目的是使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这正是中国烹饪的调和之美,于是大菜小点、御宴街摊,便有了酸甜苦辣咸等口味。能把一块臭烘烘的炸臭豆腐吃出香来,的确是个本事。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西餐不同,不讲色、香、味、形,只对营养感兴趣,口味几乎千篇一律。不管俄式大餐、法式大餐,那银盘子里给你的只是什么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 

  二是中餐加工复杂,西餐简单。中国人讲究菜的精细,肉片要薄到如何,肉馅要剁成什么成色?一切还是为了入味。而西餐便不去考虑这些,牛排只讲几分熟却不将刀工和形,吃鸡也是整只端上,不会整出个“芙蓉鸡片”来的。西餐很少搭配,在羊排的边上放些土豆泥、煮青豆或者加几片番茄,也便是搭配了。各有各的味道,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不能象中国菜那样复合。我的朋友去俄罗斯呆了很长时间,告诉我蔬菜品种很少,土豆、甘蓝、西红柿,不象中国蔬菜品种丰富。但是,他又说:香肠倒是每顿都有。 

  三是中餐筵席要用圆桌,西餐筵席用长桌。中国人相互敬酒,不分餐,讲求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而西方人筵席分餐,人与人间只注重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流。 

  西餐PK中餐,是因为西餐有西餐的优势,中餐有中餐的不足。 

  中西方的餐饮各有各的利弊。不仅仅是饮食习惯、饮食方式不同,更主要的是饮食观念的不同。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挺有意思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或者说:在注重卫生和营养同时,依然注重色、香、味、型、器。 

  营口市第二届“红运杯”营菜大赛开赛之际,突然想到:营菜还真是中西餐饮结合最好的菜肴。一是营菜重营养。在讲究味鲜的同时,重视了营养的加大,重视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很多传统菜肴都除去了热油炸过程,除去了长时间的文火饨煮,这保证了菜肴的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不受到破坏和损失。生卤菜等又是极好的代表。二是不求奢华,营菜的理性追求是重视饭菜的其他功能。营菜的制作成本讲究分寸,注重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不但以菜味的美好,而且很注重节俭,彰显小海鲜的物美价廉优势。三是从饮食结构看,营菜能保证每天进食的蔬菜比例,肠胃功能因进食纤维素而保持健康,限制我们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早些年我对西餐的鄙视是我幼稚的表现,不是所有的人对餐饮的标准都一样,关键是人们的需要。营菜已开始注重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这是一开始时没有来得及想到的,以小海鲜为主的营菜我没有理由不喜欢。

  来源:营口旅游局

主办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