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食在营口

小海鲜的胜利

发布时间:2014-10-28 14:47:10

  作者:杨庆昌

  没有多少意外,和预想的差不多。海鲜或者说本海产小海鲜成了重头戏占了多半,几乎成了小海鲜的专场表演,打败了肉和山珍。很早些年时,有些小海鲜并不是值钱的东西,而今成了稀罕物,没有办法,谁让营口处在大辽河流入辽东湾之处,人们对河海之产情有独钟呢。

  我最初不是营口人,所以一直到今天对鱼虾也不大感兴趣,大概是因为鱼刺多、贝壳坚,吃起来很费劲,不能大快朵颐,便也就喜欢肉类食品了。我曾怀疑柳宗元“朵颐进芰实,擢手持蟹螯”的真实。

  老百姓喜欢这些本海小海鲜,除了价钱便宜、食材易得之外,主要是贪图它的味道鲜美,“鲜”便是第一要素。早些年我去盖州金都大酒店,见后厨房门上有:“烹小鲜若治大国”几字,便觉得很有哲理,过了几年才知道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翻板,原来烹小鲜在先秦时便很流行了。

  在交通不便的过去,小鲜要在有江河湖海的地方才能见得到,平原陆地即便是见得到了也不新鲜。《红楼梦》里贾府的菜品有酒酿清蒸鸭子、火腿炖肘子、胭脂鹅脯之类,极少吃到鱼虾。按说,金陵靠水,吃些小鲜也不难,大概和我一样是北方人,有自己的饮食习惯。

  倒是那些文人们,不管是隐居的、在位的、下野的、落魄的,对小鲜却很喜爱,文人们也创造了或者推动了餐饮文化,至少江南那一带的菜肴曾被呼唤成“文人菜”。关键是他们吃的精,也吃的巧。

  本海小海鲜有时比大海鲜受欢迎,肉质相对细腻。不必大的操作,简单就行。“生卤虾爬子”在这次高票当选“最受欢迎的营口菜”,也是吃得巧的佳作。虾爬子即爬虾,或者称为皮皮虾,大概产量多了,便用盐水腌咸了留用,为了解腥加了调料,成就了今天的美味。我刚下乡插队时,伙房里十几口缸,都是咸干的虾爬子,知青们都不吃。生产队里果树没有肥料,便在树下挖上几条沟,埋上几筐晾干的虾爬子,唤作“虾糠”。1971年,我在水源公社“蹲点”,高兴时几个人在公社干部的辅导下,在稻田地里埋上一个铁桶,第二天早上便有半桶河蟹吃,并没有感到什么稀奇和鲜香。

  大凡河流入海,都会有个三角洲处,那便是小鱼小虾的生长之地。辽河对岸那块叫做“二界沟”的地方,是大辽河入海口小鱼小虾的产地,清时,会有鱼雁和陆雁来捕鱼。所谓雁,是指像候鸟一样的渔民。每当辽东湾结冻,江浙一带的渔船便象山一样的涌来;而山东、河北一代的人,要步行一月之久,沿着海岸线绕道这里,小海鲜就成了他们的网中之物。蚌,这里称为蛤子、文蛤,味道温润敦厚,及其鲜美,为了减轻这些鲜美,加些小白菜会更好,我个人喜欢加些胡椒粉,喝汤的时候便没有一丁点的斯文了。

  鲜中王子,要算是虾了。渤海湾的大对虾现在很少了,青虾还是有的,最可心的应是毛虾。虾可以做好多菜,鲜香可口到了极点。蚬子、蛏子在锅里翻炒几个来回,都会体会到小海鲜的大味道。

  辽东湾里在过去有五个大渔场,至少有两个渔场就在家门口,吃鱼吃虾是这里人的传统,烹饪海鲜是这里人的特长。早些年时,盖州古城东关外,是黄花鱼市,卖鱼的马车充斥一条大街,鱼多的不可想象,人们便买来腌制,高粱米水饭油煎黄花鱼,成了大家的最爱。

  盖州有一个很讨人喜欢却又有个拗嘴名称的菜,称作:现编。每每去盖州,我都会品尝,就是在普通的肉丝炒酸菜的基础上,加些蛎蝗、海米、鸡蛋、紫菜和粉丝,那味道说白了除了香之外,还是鲜,但更可口。

  营口人爱海鲜爱的很可爱,即便是不新鲜了也会说:“臭鱼烂虾,送饭的冤家!”海鲜是这里人的欢喜冤家。 

来源:营口旅游局

主办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