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忻州旅游

赵杲观风景名胜区

发布时间:2014-11-26 15:25:35

  赵杲观座落在天台山沟掌,为纪念春秋代国丞相赵杲所建。赵杲观创建于北魏太延年间,即公元435年到440年之间,距今1561年。其以形态各异的洞窟构建为主,素称“天台十八洞”,“三晋第一观”,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 

  [古松寺]位于新高乡刘家圪洞村,为五台山建筑群三百古刹之一。座东向西,分上下两院。上院为主建筑群,建有正殿3间,南北配殿6间,正殿后又有东西南北配殿各3间。下院中为戏台5间,南北配房各6间,于戏台两侧开山门。上下院之间建牌坊,石雕底座,高9米,宽7米,侧建钟鼓二楼,下通二十四级台阶。 

  [弥勒洞]位于赵杲观九仙妆池东侧,内塑弥勒佛像、四大天王像,数百级台阶曲折相通,为朝山第一洞天。弥勒佛坐于莲花宝座上,袒胸露乳格外洒脱。“笑口常开看世间众生劳碌,大肚藏晦容天下难容之事”。 

  [支腰石]位于赵杲观山门前林荫道中,又名下马石。石生山根,嶙峋巨大,突兀而出。相传有位潜心求道的老人,来到下马石跟前时,累得气喘吁吁。当时,他无意中在石缝中支一根树枝后,所患疼痛立刻消失。从此下马石便传名为支腰石。 

  [碑林游廊]位于赵杲观南侧,与支腰石相望,左右两廊各长50米。仿古结构,琉璃瓦顶,内列石碑30通。 

  [朝元洞]位于碑林游廊西侧,为砖座两叠,木楼五层,镶嵌于一道天然大石缝中。楼脊直插悬崖,造型格外独特优美,与整个山体揉为一体。五层楼斜成宝塔形,层层逼上,依次塑有弥勒如来、玉皇大帝、玄上帝、接引诸佛等佛像。从楼底洞门入,索链攀环而上,爬出洞口,遥望山色苍茫,顿生蓬莱之感。 

  [九仙洞]位于朝元洞东北侧,原为玄女洞,今称九仙洞。洞内塑代王九女像,洞外箭阁塑赵杲像,因距窟顶仅余二指半,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之说。 

  [三清洞]位于九仙洞西北侧,高阁嵌空叠楼三重,楼后倚石洞建屋檐,上层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像,中层塑关帝像。悬匾“横空出世”。阁无栈道,上有老鹰之盘旋,下有云雾之缭绕,唯数丈铁链悬于绝壁,欲登者需手脚并用引身而上。曾于观中修行的紫霞道人,每天都要手托香烛上楼功课,由于心诚志笃得道成佛坐化洞中,所留色骨彩塑为像。 

  [药王庙]位于药王洞南侧,依崖临壑,壁台而建,面阔3间,进深3间,中塑药王像。中悬匾“天医灵庐”,旁置联“荆山对峙作佛阁围屏,沱水萦流胜蓬壶妙境。”相传孙思邈在药王洞修道期间,为当地百姓祛治百病,极尽救死扶伤之善事,后世因感念其功德,遂建庙祭祀。 

  [自在庵洞]址赵杲观东南面,为僧侣修身禅房,房前走廊仅足2米,仰望危崖凌空压顶,俯视幽谷云绕生风。洞分两室,曲级相通,内室幽闭如壳,唯小方窗透映光明。室内炕灶俱备,历为观中高僧悟道坐化之处,曾有许多高僧于此圆满功德。 

  [观音洞]位于自在庵洞上侧,又名三圣殿,后嵌石洞前衔屋檐,其内宽敞舒展。中塑三菩萨像,为慈航大士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王菩萨。周塑十八罗汉,有执卷育经者,有切珠念佛者,或秉钵或举棋,各具神态,维妙维肖。进门两壁绘观音救难图,左右各4幅,均为琅嵌壁画,至为珍贵,极具研究价值。 

  [罗汉洞]位于观音洞东侧,为三层建筑,悬匾“天庭”,配联“深山藏古刹,绿树隐圣地。”洞室敞朗,内塑十八罗汉。 

  赵杲观此外还有青山寺、中解水库、送醋老人庙、钉盘碗师傅庙、李仙庙、三圣洞、赵杲洞、滴水洞等景点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