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忻州要闻

风劲正是扬帆时——忻州市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02 09:08:21

五台县龙泉学校开展课堂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系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忻州市紧紧围绕“教育强市”目标,竭尽全力强投入、抓改革、促发展,举全市之力不断投入“真金白银”,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各类群体接受良好教育,全力提升教育惠民的覆盖面和满意度,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在市教育局调研高考工作

李俊明书记在忻州五中调研

  强基固本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最近这几年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不少老牌学校也“鸟枪换炮”,塑胶操场、多功能教室等硬件配置一应俱全。“现在孩子所在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调配都没得说,让我们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老师安心。”家长李符敏一讲起这些惠民好事,便洋溢出满满的幸福。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多年以来,忻州市始终坚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把增加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落实预算内教育拨款、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均实现了“三个增长”,连年把学校建设纳入社会民生实事,  全面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并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全面改薄”、城区学校扩容提升、教学仪器更新配套、班班通多媒体等强教惠民工程,城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坚持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合理规划农村公办幼儿园布局,新建城镇住宅小区补足配齐幼儿园,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城镇学校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新建完成忻州高级中学、长征小学、市实验幼儿园的基础上,2017年开工新建雁门小学、十四中、和平小学、龙岗小学,改扩建十二中和第二实验小学,规划建设龙翔小学和十五中,将有效改善忻州城区学校布局,满足忻州城区居民就近入学需求。教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朝阳产业,正逐步成为拉动区域经济最有力、最环保的“绿色引擎”。

郑连生市长在忻州实验中学调研

安书田副市长视察忻州高级中学(忻一中北校区)

  统筹协调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上学难、难上学”,一直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农村小孩想上个幼儿园,想上个好的学校,要跑到城里;初中、高中毕业后想上个职业学校,要跑到外市或外省。” 今年68岁的老教师骆秀莲这样回忆道。曾几何时,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忻州市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步伐。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条写在墙上多年的标语在忻州市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关注民生的信念,已固化为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的坚定行动。

    首届诗词大赛

    该市严格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制度,坚持义务教育全覆盖,全力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让每一个适龄少年儿童共享教育公平阳光。全市指定30 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将16689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全部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对农村家庭困难的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助,仅上年安排补助资金1650.69万元,资助学生14210人。全市924名具有学习条件的残疾少年儿童,有224名在特教学校接受特殊教育,700名在公办中小学随班就读。优先安排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严格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努力增强贫困地区学生体质。从2012年5月起,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共涉及学校1082所,受益学生104423人。从2014年起,分两批启动实施了全市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总投入10.25亿元,覆盖小学676所、教学点664所、初中203所。在岢岚、原平、保德、代县、河曲、五寨6县(市)先行试点,校舍建设开工率100%,校舍建设竣工率100%,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89.27%,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今年又在定襄、五台、繁峙、宁武、神池5县推进实施。

市教育局局长刘新明在忻州一中调研高中教育

    精准扶贫 资助新政到人到位  

    忻州地区作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山西省35个国定贫困县中,仅忻州市就有11个县属于国定贫困县,长时间被“国家级贫困县”这顶沉重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为了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教育战线一马当先当仁不让,不服输不认穷,突破传统思维禁锢,不比困难比办法,不比条件比干劲,多措并举打出教育扶贫系列组合拳。

            市教育局局长刘新明在五寨县调研教育改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忻州市紧紧扭住“精准扶贫”这一关键,守住底线,补齐短板,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生43834名,其中学前教育阶段5931名,义务教育阶段27110名,高中教育阶段8912名,高等教育阶段1881名。为加强控辍保学,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让寒门子弟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及时组织召开了脱贫攻坚领导组会议,进行认真细致安排,深刻领会相关政策依据、政策要求以及办理流程、办理时限、资助标准、发放时间等,杜绝任何不落实行为。各项资助享受人数共计59537人,受助资金约5364万元,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享受人数21256人,免学费资金2533.80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6985人,受助资金698.5万元;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受助学生数12101人,受助资金1210.1万元。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享受人数8370人,免学费资金380.19万元;学前教育资助,受助幼儿10825人,受助资金541.25万元。同时,教育部门诚怀匠心,实践匠行,培育匠能,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着力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残疾儿童教育普及水平,有效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鼓励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教班。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招收残疾学生,帮助残疾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学校,结合产业发展和人力市场需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办好一批适应忻州市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从根本上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让莘莘学子找到了实现价值、塑造人生的理想家园。

  繁峙县笔峰小学举办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重教兴学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良好的文化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忻州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班主任专业化和家长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家委会建设经验独树一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课堂教学和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全市中考优秀率、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等指标多年保持上升势头。以2017年为例,忻州一中的朱燕、宿洪彬、王世琦,忻州二中的刘佳颖、河曲中学的李岳阳、吕悦琪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河曲中学的周强、周沁萱、忻州实验中学的周凯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可谓捷报频传,喜讯连连。

繁峙县实验小学开展第二课堂  

    “造血”和“输血”双翼齐飞,“内因”和“外因”双引擎发力。忻州市紧紧扭住校长、教师两个关键环节,以补足配齐为重点,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切实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神池、五寨、岢岚、静乐、繁峙、五台6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按每人每月300元发放生活补贴,充分调动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把校长、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严格保障经费投入。  启动市级名师、名校长评选工作,推进实施50名名师、名校长,100名省、市及学科带头人,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的“511”名师培养工程,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2017年全市认定各类教师资格4083人,实现了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18人,省属免费师范生32人。中小学高级职称申报320人,通过3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申报6人全部通过,也是忻州市有史以来产生的中小学第一批正高级职称。完成了原平、神池、五台国培项目县送教下乡工作。选派学科(小学语文5718人、小学道德与法治1079人、初中语文2087人、初中道德与法治648人、初中历史605人)优秀教师和学科教研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系列培训研讨活动。利用暑期集中培训教师1200人。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由省电教馆组成的专家团队分别在五台、原平、繁峙、忻府进行专项培训,推动了全体教师参与微课开发和网上晒课,提高了电化教学水平,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切实增强教师的自觉性,7月13日-14日,市教育局对全市公办学校所有在编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和民办学校全体专任教师开展了业务知识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评做评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深化改革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下班时间与下学时间吻合了,也没必要去找私人托管花钱了,无形中减轻了经济负担;以前放学回家没人看管孩子,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放心了;孩子做作业,以前遇到难题很令我们头疼,现在有老师直接辅导,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在忻州市民族宗教局工作的李勇和团市委工作的亚东向笔者如数家珍般说起新学年开始实施的市直小学学生在校免费托管的好事实事时,便高兴得眉飞色舞。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忻州市不断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有力推进素质教育,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取得成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为提高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坚持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优质高中招生指标60%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基础上,全市8所省级示范高中和11个贫困县的17所普通高中通过帮扶双方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使更多贫困学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为有效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办学,教育部门联合宣传、妇联、老龄等单位开展了忻州市首届少儿春晚、城区创卫学生征文、中小学生诗词大赛及“好家风好家训”书画比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兴趣,让他们拥有一个展示自我、释放天性的平台。今年,继续按照“学生自愿、家长委托、学校托管、安全第一”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市直学校实行改革试点,小学下午放学后增加1小时在校免费托管时间。中学周一至周五每天增加早、晚自习各1个课时,高中毕业年级节假日增加70天每天6个课时免费辅导,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学生满意、教师高兴、家长支持、社会受益,教育教学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教育部门出台一系列考核办法,建立教育教学考核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市直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市直初中、小学每学期两次教学质量监(检)测工作,考试采用统一命题、交叉监考、集中阅卷的方式,严格按中、高考标准组织。市直10所初中2个年级、9所小学3个年级近1.8万名学生参加了11个科目检测,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对各学校教研教学、学情、教情进行剖析和诊断,科学总结教学工作得失,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忻州市教育事业历经改革创新发展的盛大洗礼后,正日益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城区学校大班额、学生择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进城务工和外出务工随迁就读子女正逐步向农村学校回流,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变成了现在的“春暖燕归来”。如今,好学校办到了家门口,极大地减轻了家长负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彩,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来源: 忻州网 作者:特约通讯员:宫殿煜/文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