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 拓眼界 增学养
为不断提升忻州文化干部综合素养,适应非遗新工作新要求,打胜扶贫工作攻坚战役。6月19日至24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忻州市文化局、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2018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干部培训班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行,来自忻州市直及各县市区的文化管理干部、高校教师及媒体专业人士近百人参加了这次培训班。
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全体学员有幸聆听国内一流非遗专家的授课,首次系统学习研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学习了新知识,开拓了新视野,明确了今后管理和传承非遗发展的方向。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工作做了开篇主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胜德就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思考作了主讲;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巴莫曲布嫫结合她参与中国加入联合国公约组织的实践对这一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进行了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结合民俗实践案例对非遗法律进行解读;香港大学荣誉副研究员、艺术管理学博士赵书波就如何用好非遗的知识产权做了主讲;活跃在非遗理论与实践第一线,既是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又是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的孙冬宁就他主持制定的中国非遗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分类保护标准进行了通俗化的主讲。
根据文化部“精准文化扶贫”和“振兴传统工艺”相关工作要求,这次培训不仅上下高度重视,而且课程设计科学,非常注重实用性,分为基础课程、对话论坛、调研交流三个部分。基础课程主要是借助高校优质资源,邀请名家授课,使学员能够厘清基本理念和重要概念,掌握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方法等专业知识;对话论坛是在培训班上,学员与学者、传承人、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对话,为忻州保护非遗与振兴传统工艺探索新办法;调研交流是调研传统文化空间并参观当下最时尚的文创产品,通过实地参观故宫博物院和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让学员们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和公众审美习惯变化,为丰富创作、丰富品种和题材提供启发,也为精准文化扶贫打开新思路,并最终在培训结束后让学员与工作站之间,形成“跟项目、整建制、成气氛”的原则,配合工作站完成相关工作计划,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
来源: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张云平
主办单位:忻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