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运城

安邑的前世今生 | 魏都故地说安邑

发布时间:2020-01-02 09:58:52

  安邑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最古老的的城市。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民始安居,为纪其功,夏启建都于此,命名为安邑。《晋书·地理志》及太康《地道记》记载,“虞舜旧都安邑及鸣条地”;《帝王世纪》及《通典》记载,“安邑为尧舜旧都,后为夏禹都”。最早的安邑城,在夏县禹王城遗址,战国时期曾是魏国都城;北魏时期,分设北安邑与南安邑,公元494年,南安邑成为“安邑县”;直至1958年,安邑县、解县、运城镇合为“运城县”,不再保留县级建制。

  安邑作为运城的历史古镇,年代久远,地位重要,传承有序,规模宏大,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魏都故地说安邑

 

01魏都的渊源

  2015年,运城市盐湖区新建了一所公立小学,名为魏风小学。此命名令许多人不解,不知何故以此命名。其实,此“魏风”之名大有考究,容我慢慢道来。

  魏风小学的命名源自战国七雄之魏国。三十六计里“围魏救赵”“隔岸观火”等典故均与战国时期的魏国有关。如果我问魏国的都城在哪里,相信会有人回答“大梁”。李白的《侠客行》也说过,“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因此大梁便理所当然地成为魏国都城。事实上,魏国不止大梁一座都城,大梁乃魏国的新都。

 

那么魏国的旧都在哪里呢?

   在今天的安邑街道办事处附近,有一所名为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在校门不远的花丛中,有两通石碑默默伫立,常被过往的学生忽略。

  三月的春花含苞待放,给人以无限生机。我小心翼翼地拨开花枝,走到这两通被冷落的石碑前。只见一通石碑刻着“安邑古城遗址”六个大字,下面小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2004年立”。

  另一通石碑便有些饱经风霜了。全身伤痕累累,字迹模糊,若不细细辨认,会误以为这是一通无字碑。经我细细辨认,石碑上刻着“魏豹城”三个大字,下面还有一段小字:“该城系魏文侯所筑,为魏国邑城,后因韩信擒魏豹于此,故称‘魏豹城’,总面积234257平方米。”落款是:“1962年运城县人委会公布。”1986年又经运城市人民政府重新确认。可见深受当地政府重视。

  今天的安邑街道办事处,就是历史上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邑城。知道了这些,魏风小学校名来历也就不难理解了。

 

02静默的城墙

  绿柳如烟春似梦,遥看草色焕新容。我沿着植物园蜿蜒的土路前行,两边草木茂盛,春意融融。由于事先在网上搜寻了有关魏豹城遗址的资料,于是按图索骥,终于曲径通幽,一段隐于历史云烟中的古城墙遗址映入眼帘。这段城墙历经历史的风雨冲刷,现今已是平庸无奇,再无当年之雄伟。乍一看,这坑坑洼洼、长满苔藓的土墙,都不如农家小院的围墙气派。谁能想到,几千年前的它,却有着万夫不敌的霸气,起着保家卫国的作用。

   我抚摸那残垣断壁,只见夯土层十分均匀整齐,不由感叹几千年前的版筑技术,竟如此炉火纯青。我难抑心中兴奋,欲攀岩城墙,感受那“天地之悠悠”的广阔壮丽。我刚起步,又止步。因为这段魏国古城墙,是中华民族历史瑰宝的一部分,我们破坏遗址,那可就是历史的罪人。

 

03魏斯的辉煌

  微风和煦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穿越至战国那个烽火年代。将士的拼杀呐喊不绝于耳,马革裹尸的画面梦幻般映在眼前,让我感受到了那远久的古战场的气息。

  此时,一位目光冷峻、高大魁梧的男人从历史的云烟中走来。他举手投足间无不散发着领袖风范。他沧桑的面孔,仿佛向我透露出他值得炫耀的辉煌。

  他出生于古魏国封地之芮城,乃魏国贵族。早年他雄才大略,先与赵、韩二国瓜分晋国,后礼贤下士,任用吴起、无忌、西门豹、乐羊等一批才俊,励精图治,率先改革变法,兴修水利农业,终成战国七雄之一。魏豹城,是他定都夏朝遗都禹王城时所建的城池。此人便是魏文侯魏斯。

  “安邑县城自后魏始,高四寻,阔半之,围六里十三步,池深丈余。为四门,东曰迎庆,西曰永宁,南曰南熏,北曰拱极。四门重楼,各有角楼,凡四。戌铺凡九,南城三。”以上是《安邑县志》对魏豹城的一段描述。魏豹城在战国能有如此规模,可以看出魏国国力之强大。

 

04魏都的悲欢

  魏豹城承载过三代帝王的悲欢离合。魏武侯在此大展宏图,将魏国百年霸业推向顶峰。他四方征战,战果丰硕,称霸中原。只可惜后期任人唯亲、四面树敌、错选太子,导致魏国开始衰落。

  提到魏惠王,不得不提与魏惠王时代有关的历史典故。孙膑庞涓几多交战、几多胜负,那古老的魏豹城自有明鉴。直到孙膑杀庞涓于马陵道,才证明了一句真理: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恐怕谁也没想到,魏国迫使商鞅弃魏,却为秦所用,导致后来魏公子卬被商鞅设计俘获,魏国不得不献河西之地,这才舍旧都安邑而迁都大梁。魏国迁都大梁后,魏豹城旧都便成了安邑古城。

  历史似乎不甘令魏豹城平庸。在魏国迁都至灭亡后,一名骁勇善战的少年又一次开创了魏豹城的传奇。他便是魏国后裔魏豹。在秦末那个封建高压的年代,他不畏生死,敢于投奔项羽与秦军交战,并借兵数千攻占魏国旧城二十余座,被项羽封为西魏王,这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勇气就该点赞。

  秦亡后,魏豹在楚汉争雄时把希望压在了西楚霸王身上。于是,他便背叛刘邦,在魏国旧都称王,这便是魏豹城的由来。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派韩信带兵征伐魏豹,韩信的“木罂”军从当今临猗的吴王古渡(一说韩城芝川渡)巧渡黄河,直逼魏豹城。韩信在古安邑县东大约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现人们叫它“韩信城”。而归附楚军的魏王豹凭着宽达数丈的护城河坚守“魏城”。当时正值八月雨季,韩信望“城”莫及。但这怎能难住神机妙算的韩信?他一面命老弱病残士兵担着“无底”水桶佯装挑水迷惑魏豹,一面趁着夜色在城东南令精壮士兵挖水沟。魏王豹守着天堑护城河高枕无忧,笑看“多多益善”的韩信还有什么策略。不久,护城河东南的壕沟挖成“韩信沟”,一夜之间,护城河里的水通过“韩信沟”流入盐池。韩信部队一鼓作气,奇袭了“魏豹城”,俘虏了魏豹的妻子、母亲。从此,河东五十二城纳入汉王的版图。

  虽然魏豹见风使舵,是典型的墙头草,最终兵败被杀,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低。太史公在《魏豹彭越列传》中,称魏豹是大智慧的人,若是掌握一些权力,便可施展作为。“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

 

05水库的前身

  曾经的魏豹城,是一座水中城,四周是碧波荡漾、岸柳拂堤的护城河。儿时的我去禹都市场路过安邑水库时,看见湖中还有划船的人,心中总感觉深不可测的湖水下面,会隐藏着什么神秘东西。现如今看来,当时我的想法的确不无道理,它的下面的确隐藏着一段文明的缩影,一个国度的兴衰,一段文化的过往。

  现今人们站在中条山巅俯瞰安邑这方土地,安邑城镇因为这两座湖水,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既有“醉看山色生画意,照镜倒影气诗兴”的奇观,又有“一水围护飘绿带,万星垂照观玉颜”的妙景。

  魏豹城曾经引以为豪、易守难攻的护城河,并未随着魏豹城的变迁而消逝。在大兴水利的20世纪50年代,原来的护城河,被政府改造成了蓄水抗旱的安邑水库;原来的韩信沟,被改造成了排洪蓄洪的“八一水库”;原来的魏豹城遗址,则变成了书声琅琅的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06“安邑”的变迁

   从魏豹城遗址向西而望,便可看见修葺一新的安邑古塔。这座历经多次大震而不倒的古塔,在安邑人心里的位置举足轻重。在当地流传着一句关于古塔的顺口溜,“安邑县,有个塔,离天只有丈七八。”这塔是安邑人的保护神,默默护佑着一方百姓。其实最让安邑人骄傲的莫过于它的地名。

  安邑最早为上古禹王的都城。《帝王世纪》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只是当时的安邑,其实指的是今天的夏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禹王建都的安邑,在现今的夏县禹王乡,今禹王城遗址犹存。从夏桀的荒淫无度、丧权失国起,安邑经历了1300余年的岁月,至战国三家分晋始,夏都安邑便成了魏国的地域。之后,此地便有了两个安邑,一个是夏禹时建都、魏文侯定都的安邑,即夏县禹王城;一个是魏武侯时所建的魏都安邑,即“魏豹城”,也就是今天盐湖区的安邑街道办事处。

    一座不起眼的乡镇办,竟演绎着如此之多的历史变迁,不得不让人惊叹。如今,曾经的魏都“魏豹城”的确不复存在了,但曾经荣耀过魏武侯、守护过魏豹及其城池的古城墙,虽已残垣断壁、洗尽铅华,却仍然坚守在原点,阅尽人间沧桑。

(转自:运城新闻)

主办单位:运城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