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概况

社会事业

发布时间:2021-02-08 10:35:50

  科技教育

  科技实力。2019年全省有国家大科学装置4个;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8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9家,其中国家级9家;有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103个,其中国家级15个;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7个,其中国家级35个;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6636家,比上年净增1233家。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6294项。全年申请专利16.7万件,授权专利8.25万件。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7.48万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52.72亿元,增长40.9%;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610.01亿元,增长72.1%。

  教育发展。2019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112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328所。普通高中667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6%。初中2846所,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学7792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

  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球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率先对半导及超导量子比特进行创新利用与研发。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业界实际运算性能最高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研制成功,软件定义功能从理想王国走向现实空间。

  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在科大讯飞实现,是迄今唯一自然度指标超过4.0分的系统。

  在世界上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信息,首次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

  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刷新了中国超薄电子玻璃薄型化的生产纪录,填补国内空白。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启动建设,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全国重点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步入新时代,学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稳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筹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卫健委、中国科学院三方共建的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加盟,成为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学校现有20个学院(含5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1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等。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7个学科入选A+学科、15个学科入选A类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51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全国重点院校——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2万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2266人。

      建校70多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8万余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型飞机、卫星和大型水面舰船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

  安徽大学全力推进“211工程”建设,各项教育事业获得全面发展。学校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26个院(系、部),95个本科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2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2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学校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新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新闻文化

  2019年末全省有文化馆124个,公共图书馆125个,博物馆204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3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合并国保项目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省级名录479项。年末全省广播电视台78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7%。有线电视用户794.46万户。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6.07亿份;期刊(杂志)180种,总印数0.4亿册;图书10532种,总印数3.29亿册。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24个,馆藏档案资料4507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

  卫生体育

  卫生医疗。2019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6436个,其中医院124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5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45个、其他卫生机构9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8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58个,村卫生室1554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3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7万人,注册护士16.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4.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3.1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4亿人次。

  体育竞技。2019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65枚金牌、59枚银牌、106枚铜牌。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426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414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78平方米。全年销售体育彩票82.3亿元。

  人民生活

  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5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0元,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3782元,增长10.5%。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5平方米。

  2019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消费支出14546元,增长14.1%。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平方米。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9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217.0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01.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18.79万人,全年为14.49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年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639.96万人和622.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732.17万人。

  2019年末36.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8.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36.2万人。全年民政部门临时救助10.8万人次。

  环境保护

  2019年末全省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7个。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8%,比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有1个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1.2千公顷。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