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埇桥区: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做好群众致富“引路人”

发布时间:2024-08-05 17:42:44

安徽宿州,中原粮仓。

2023年,宿州市埇桥区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233.6万吨,顺利实现“二十连丰”。加快建设种业强区,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落户埇桥,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研究中心入驻种业小镇,建成小麦、大豆良种繁育基地28万亩,入选全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扎实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文章,宿州预制菜产业园建成运营,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增长10%。

近日,记者走进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产业核心区,一睹“新农人”如何用创新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风采。

智慧农民挑起增收的“金扁担”

说起王守兴,是八张村“最闪亮的星”之一,现在是埇桥区八张村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近日,记者走进王守兴的大棚内,眼前一片生机勃勃,花菜苗生长得正欢。王守兴是一个爱钻研的人,2000年他开始从事农业,自学大棚育苗技术。“刚开始育苗的时候大家都不懂,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新的育苗方式对于农户来说也不容易接受,基本是我们做成功了他们才慢慢接受并开始学习新育苗技术。”

摸索的路上,王守兴走了不少弯路,王守兴自费带领技术能手外出观摩,并请来市、区农业专家给村民上课,进行技术指导。埇桥区财政也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合作社进行资金支持,并安排农技员下乡对农作物的培育、种植等方面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全村瓜果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多亩扩大到3000多亩。

据了解,如今该育苗厂拥有8000平米PC板可控温智能温室和45亩新型连体育苗大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石墨烯温度控制、微喷灌、滴灌、穴盘、育苗架等相关育苗设备齐全,配备肥水一体化自动设备,物联网全程监控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新装备。

“目前我们整个八张村共有7400多亩地,所有的蔬菜加在一块将近6800亩,90%都在从事设施蔬菜种植。”经过多年的努力,王守兴已从当时的“门外汉”蜕变成当地种苗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雁”,如今的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瓜果蔬菜种苗培育、新品种示范推广、订单农业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种苗60天一茬,种植一年三季四收,全年的总产量约3万斤。

特派员点亮乡村振兴“科技光”

近几年,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西瓜+莴笋(辣椒)”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所生产的蔬菜产品在2014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20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名头打响了,提高种植效率是个问题。

“莴笋的种子比芝麻还小,人工播种费时费力,浪费损失严重,幼苗期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王守兴说。2023年,省科技特派团来到八张村,了解到这一情况,特派员们积极探索,解决了莴笋丸粒化穴盘育苗这一技术。

“将莴笋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丸粒后,体积变大,配合穴盘播种机可以极大地提高播种效率。”区级科技特派员周丹介绍道。莴笋种子丸粒化是利用有利于种子萌发的药料及对种子无毒副作用的辅料填料,经过充分混拌摇动之后,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形状和大小由不规则微小转为大小均一、规则的小球体,可以实现机械化播种,以便植物群落达到最佳状态。

在小小的丸粒里,还存在许多“好东西”。“普通人工育苗的种子,容易感染霜霉病、白菌病等病害,丸粒之后的种子经过穴盘育苗以后,每个丸粒里都配套杀菌剂,从育苗到收获,莴笋的抗病性和抗虫性都有所提高。”丸粒化的种子萌发后,其内含的药料逐步被种子及植株吸收传导至地上未施药的部位,继续起到防病治虫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控作物苗期病虫害。丸粒内的药物还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及根系生长,提高出苗率;缩短节间,增粗茎秆,促进根系发达,从而提高壮苗率,为稳产打下良好基础。“经过去年实验,我们发现丸粒化穴盘育苗之后的莴笋一亩地增产34%,早熟15天左右,而且每斤价格可以比人工育苗莴笋提高一毛五左右。”周丹高兴地说。

目前,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引进了苗盘播种机、蔬菜种子丸粒机、基质粉碎搅拌一体机、育苗温室大棚运输轨道等设备,基本完善了机械化育苗设备。在特派员和王守兴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进行番茄、辣椒、莴笋等实生苗、西甜瓜嫁接育苗和花卉等三大类二十多个小类种苗的育苗,全年可供优良种苗2000万株以上。

“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富一起富!”作为村里率先靠育苗富起来的人,王守兴始终没忘记后面还有一帮“穷兄弟”。2007年12月,八张村富民瓜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有机融合,通过经济纽带将村集体与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致富。

村民看到王守兴的大棚基地发展势头向好,纷纷向他请教,王守兴也成了带领当地乡亲们致富的“土专家”。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并将蔬菜苗以成本价出售给农民,为乡亲们谋一条致富路。“当丰收时,我们还积极通过农产品经纪人把客商请进村,进到每个村民的家中收货,让村民不愁销路。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也是我们自己的村民,是我们村自己培养的,主要负责联系买家,做好市场中介,一个服务群众,第二个服务于客户。”

在八张村这个“大家庭”里,更多的还是超过60岁的老年人,“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我的大棚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因此,我积极呼吁周边闲置劳动力来我这里‘上班’。”谈起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王守兴满脸自豪:“前些年,我们大棚最多时吸纳贫困户45人进驻育苗厂务工,人均年收入增加0.5至1.8万元。如今我们从工厂化育苗这一块来说,主要带动就业人群是周边的留守妇女和超过60岁的老人,日常一天有60多个工人。同时,在生产基地之中加上管理和采收等岗位,我们全村带动闲置劳动力在3000人以上,采收工基本80块钱一天,育苗嫁接工400到500元一天,技术人员是500块钱一天,分工不同,收入也不同。”如今,有3000多名劳动力在王守兴的大棚里“上班”,他们家里顾得上,上班有钱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惬意。

产业发展,不落下一户。由于八张村农产业高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第三产业。“你看蔬菜这一块,我们还做了净菜加工和烘干,甚至考虑了腌制净菜上市。同时还开了纸箱包装厂、胶带厂、塑料袋厂和制冰厂等。”八张村虽小,但一、二、三产业俱全,且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越奋斗,越幸福。说到未来,王守兴满怀憧憬:“新时代国家给了农民很多机遇,我要乘着这个东风,做‘一人带多人、多人带一片’的乡村产业领头雁,带领村民把农产业做大做强,兴业兴乡,共创美好未来。”(程洁 潘轶)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