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西北部,我国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是阿勒泰风景旅游资源中的姣姣者,堪称“阿尔泰山旅游明珠”。该风景区是一个森林型综合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一块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飞地”。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北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东邻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宽约74千米,南北长约66千米,面积2500平方千米。保护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山峦起伏,冰峰雪岭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在1300~4374米。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4370米),就屹立在本保护区东北部的中俄蒙三国边境上。
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 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 月的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
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
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貂熊、紫貂、雪豹、北山羊和黑鹳,二类保护动物有雪兔、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驼鹿、麝、黑琴鸡、岩雷鸟等23种。国内仅产于此地或主要分布在本区的珍稀动物有:阿尔泰林蛙、胎生晰蜴、极北蝰、普通松鸡、紫貂、黑啄木鸟、雪鹄、北朱雀等。
喀纳斯湖中鱼类5科8种,它们是哲罗鲑、细鳞鱼、北极茴鱼、拟鲤、尖鳍鱼句、北方条鳅和江鳕。这里的哲罗鲑最大者可达4米,重大500千克左右,他们就是1985年新疆大学喀纳斯考查队发现的“湖怪”--大红鱼。
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土壤和空气均很潮湿,特别适宜于各类真菌蔓延生长,这里有27科59属99种,多数可作为食用佳品和医学原料,其中尤数冬虫夏草、猴头菇、平盖灵芝和松杉灵芝等最为名贵。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佳景、仙景?!
保护区内居民主要为图瓦人, 亦称土瓦或德瓦、 库库门恰克。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属蒙古族的一支,本区及其周围是我国图瓦人的集中分布区之一。他们保留着古老、完整的部落、氏族血缘观念,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我国现存的稀有语种-图瓦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每年都开展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鱼、祭火、祭敖包和拜佛、诵经等宗教活动,对自然环境备加珍惜爱护。素以游牧狩猎为生,住房均垒木为室,屋顶尖斜,牲畜棚圈也一概以原木围栏,即可以就地取材,又适应了山区多雨雪的特点。图瓦人主食是肉、奶,兼面食。他们性格直爽,热情好客,待客礼仪周到、细致,宾至如归。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又被《中国21世纪议程》列为优先开发项目,由新西兰政府给予了合作开发及示范建设的国际资助。可望不久的将来,喀纳斯将被建设成享誉海内外的高山旅游胜地。
(新疆台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