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抚州名人

晏殊与十字街大臣巷

发布时间:2011-01-19 16:31:06
    抚州市城区内最有名的十字街旁,有条巷子叫大臣巷,其实原名叫大成巷,这一字之改,其中缘由与大宋名臣、宰相晏殊有关。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公元991年出生。他从小聪明好学,五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晏殊六岁,其父晏固时任抚州衙门押运官,因押运茶叶送往省城茶盐使司衙门交割,途经三江口遇盗一事,被诬陷私通水贼而被收监。消息传到晏殊居住的抚州城内的大成巷,晏固之妻吴氏如五雷轰顶,号啕大哭。小晏殊忙劝道:“娘莫哭坏身子,待儿明日去找知府大人评理,救出父亲便是。”听着年幼志高的孩童带着稚气的语言,吴氏心中得到一丝宽慰。

  次日,晏殊来到府衙求见。门卫见是个六岁孩童说啥也不让进,几次三番后,门卫只好向知府禀报。抚州知府平日对晏固甚为倚重,为此正在绞尽脑汁,为晏固开脱,正愁无良策之时,忽闻门卫通报。知府曾闻晏固有个号称神童的儿子,如今正好试试他的才学以辨神童之真伪。还没等知府开口让他进来,就见一个不满三尺高的幼童闯进府来,虽身着布衣倒也眉清目秀,对着知府连忙躬身作揖道:“晚生晏殊拜见知府大人。”知府有意考他,只“嗯”了声,接着出了个上联:“黄口小儿岂能乱闯?”晏殊不假思索地朗声应道:“朱门太守不得胡来。”知府又厉声吟道:“半斤雏鸭四两嘴。”晏殊接着答道:“十年寒窗百世功。”知府见晏殊对得气魄非凡,暗自吃惊,于是脸带笑容地说:“你小小年纪,擅闯本府,可知有罪?”晏殊连忙跪下叩头,双目含泪地诉道:“家父含冤下狱,小童特冒死闯入,求大人高抬贵手搭救。”知府见晏殊举止有礼,言语动情,心中更加怜爱,忙扶起晏殊好言宽慰道:“你父犯案自有国家法度,本府一定秉公查明,你就放心吧。”接着知府又道:“本府闻你聪颖早慧,能吟诗答对,适才试过两联,果真应对不凡,但不知作诗如何?”晏殊答道:“请大人命题。”知府沉思片刻,捋着胡须指着府衙门前的白石塔和小松树道:“就以它们为题如何?”只见晏殊双眸微转,沉思片刻后道:“有了,小童就此献丑。”知府高兴道:“快快吟来。”晏殊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吟哦道:“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低不能齐。劝君莫笑松树小,来日松高塔更低。”

  知府听后更加吃惊,心想此童果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不仅对仗工整,且含意深邃,胸怀宽阔,气魄雄伟。白塔已定位,可松树会长,待小松树长大后,白塔自然低了。知府心中暗喜,掂量后赞道:“好诗,好诗。”

  知府为小晏殊救父诚心和超人才华所感动,遂千方百计尽量将案卷做得甚轻,并说明原委后申报上去,之后安抚使朱批:“照准。”回文一到抚州,知府即刻开释晏固,仅罚了两月俸金了事。小晏殊六岁吟诗救父顿时成为美谈。后知府于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极力举荐晏殊进京,次年十四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再后来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成了朝廷大臣,因此大成巷也就变成大臣巷了。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