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抚州概况

历史简况

发布时间:2016-03-07 12:46:58

  来源:抚州市地方志办 

  【政区沿革】 夏禹治水后,全国以自然分区法分为九州,抚州市境内属扬州。周武王十三年(前827)属吴。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属楚。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区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前204),境区属淮南王领地。六年,分淮南王国部分属地置豫章郡,辖18县,以豫章南境地为第11县,定名南城县,此为抚州市境区建县之始。东汉永元八年(96),置临汝县。南城、临汝两县均属扬州豫章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豫章郡之临汝、南城两县地置临川郡,此为抚州境区建郡之始。临川郡隶扬州,以临汝为上县,南城次之。同年,又析南城县东南部分置东兴、永城、南丰3县,析临汝西南部分置西平、新建、西城、宜黄、安浦5县。至此,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平、新建、西城、宜黄、安浦、南丰、永城、东兴10县。郡治临汝。

  西晋元康元年(291),临川郡属江州,辖区不变。齐建元元年(479),临川郡治由临汝迁南城。普通三年(522),分临川郡之地建巴山郡,另置巴山县。临川、巴山郡同属江州。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宜黄、安浦、南丰、永城、定川8县,治南城,同年迁治临汝。巴山郡辖新建、西宁、巴山、大丰、新安、兴平、丰城7县,治公溪古城。梁太平二年(557),临川、巴山郡属高州。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废临川、巴山两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抚州之名始于此。将西丰、定川两县并入临汝县,改称临川县;将南丰、永城两县并入南城县;废大丰、新安、巴山、新建、兴平、丰城、西宁7县,置崇仁县,宜黄、安浦两县亦并入崇仁县。十二年,以铅山县及光泽县置邵武县。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治临川。大业三年(607)。改抚州为临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改临川郡为抚州,隶洪州总管府。又以南城县之一部分另置永城、东兴两县;以崇仁县之一部分另置宜黄县;以邵武县之一部分另置将乐县。抚州辖临川、南城、崇仁、邵武、永城、东兴、宜黄、将乐8县。七年,改洪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抚州属之。将永城、东兴两县重新并入南城县,又以将乐县重新并入邵武县划归建州。八年,将宜黄县并入崇仁县,抚州仅辖临川、南城、崇仁3县。贞观元年(627),抚州属江南道。景云二年(711),析南城县之一部分另置南丰县。先天二年(718),南丰县重新并入南城县。开元八年(720),重置南丰县。抚州辖临川、崇仁、南城、南丰4县,治临川。二十一年,抚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改抚州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临川郡复为抚州。元和六年(811),升抚州为上州。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为镇南军,抚州属之。后周显德五年(958),以临川县上幕镇、归政乡设金溪场。

  北宋初年,抚州为南唐辖地。开宝元年(968),置宜黄场。二年,以南城置建武军,隶江南西道,治南城。三年,改宜黄场为宜黄县,属抚州。八年,南唐亡,改抚州为军州,抚州、建武军归宋,属江南西路。太平兴国元年(976),抚州、建武军改属江南路。四年,改建武军为建昌军。淳化二年(991),南丰县改属建昌军。五年,金溪场改金溪县。抚州军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4县,治临川。建昌军辖南城、南丰2县,治南城。南宋绍兴元年(1131),抚州、建昌军改属江南东路。四年,复属江南西路。八年,置新城、广昌县。十九年,置乐安县。抚州军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治临川。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治南城。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改抚州军为抚州路,次年又改建昌军为建昌路。抚州、建昌路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十九年,南丰县升为南丰州,又名嘉禾州,直属江西行中书省。抚州路辖县、治所不变。建昌路仅辖南城、新城、广昌3县,治所不变。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改抚州路为抚州府,改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又改肇昌府为建昌府。三年,南丰州复改南丰县。九年,废行中书省,抚州、建昌两府同属江西布政使司湖东道。抚州府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治临川。建昌府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治南城。正德七年(1512),置东乡县,隶属抚州府。万历六年(1578),置泸溪县,隶属建昌府。

  清顺治二年(1645),抚州、建昌两府均属江西省湖东道。雍正九年(1731),抚州、建昌两府改隶江西省南抚建道,辖县、治所不变。

  民国元年(1912),废府及直隶州,原抚州、建昌两府所辖11县均直属江西省。3年,全国统一改变同名县名,新城县易名为黎川县,泸溪县易名为资溪县。20年夏,南城、黎川、南丰、宜黄、乐安5县属第七区,广昌等4县属第六区,金溪、资溪等4县属第八区,临川、崇仁、东乡县仍直隶于省。同年12月,各县仍直隶省。21年夏,江西省以下划为13个行政区,临川、金溪、资溪、东乡与贵溪、余江等6县属第七行政区,南城、黎川、南丰、崇仁、乐安、宜黄6县属第八行政区,广昌县属第十二行政区。24年,江西省缩为8个行政区。临川、南城、黎川、南丰、崇仁、乐安、宜黄、金溪、资溪、东乡、光泽11县属第七行政区,治南城。广昌属第八行政区。

  1929~1934年,域内土地革命逐步深入,苏区地域日益扩大。从1929年4月开始,宜黄、乐安、南丰、南城、广昌、黎川、资溪、崇仁、东乡等县及苏区新置的南广、贵南、东方、赤水、金南、建东、黎南、广赤等县都先后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筹委会、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临时政府或县苏维埃政府、三县苏维埃联合政府。1933年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黎川县湖坊成立,随后建立的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黎川、资溪、南丰、南城、金溪、贵南、金南、东方、建东、黎南等县苏区。由于国民党军“围剿”,苏区政权存在的时间或长或短。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作战略转移,除资溪县部分地域的苏区武装仍坚持游击斗争外,全市境域各级苏维埃政府都先后停止活动。

  1949年5月,东乡、金溪、资溪、临川、崇仁、宜黄、南城、黎川等县先后解放。临川、东乡、金溪、资溪县属赣东北行政区贵溪分区。接着划出临川县的羊城、东外两镇另置临川市,亦属贵溪分区。7月1日,以临川市和临川、崇仁、宜黄、南城、黎川县正式组建抚州分区,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临川市羊城镇。8月,南丰县解放,属抚州分区。金溪、资溪改属抚州分区。9月,广昌、乐安县相继解放,属抚州分区,广昌县属宁都分区。1950年4月,临川市并入临川县,改置城关区。9月,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1年6月,临川县城关区改为抚州市,属临川县辖市。7月抚州区改称抚州专区。1952年12月,广昌划为抚州专区。1953年,抚州市改为抚州镇,仍隶属临川县。次年,抚州镇升为县级镇,隶属抚州专区。同年,广昌县划归赣南行政区管辖。“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夺取了抚州专员公署一切权力。1968年2月,正式成立抚州专区革命委员会,驻临川县抚州镇。进贤县划入抚州专区。6月,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69年10月,抚州镇改为抚州市。1973年2月,抚州专区改为抚州地区。1979年5月,撤销抚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抚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9月,进贤县划入南昌市。1987年8月,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临川县与抚州市,设立临川市(县级),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建制直至1995年1月才正式实施。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和县级临川市,设立地级抚州市和临川区,市人民政府驻临川区。抚州市辖原抚州地区的南城、黎川、南丰、崇仁、乐安、宜黄、金溪、资溪、东乡、广昌和新设立的临川区。10月20日,抚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开始对外办公,地址仍在原抚州地区行政公署内。2007年年初,位于赣东大道延伸段市行政中心峻工,2月1日,抚州市举行市行政中心落成典礼,市人民政府搬迁至此办公。      

  【历史述要】 抚州又称赣东。这一带是中国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拥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高潮迭起,屡领风骚。

  自古发达的农耕纺织  抚州的农业史与先民开发此地的历史同样悠久。夏商时,这里居住着三苗部落。汉代境内已设县治(南城),居民“饭稻羹鱼”。建县于三国时期的南丰,因当地多次出现一杆数穗的“嘉禾”而被称为丰县和嘉禾县。南朝时,区境内已呈现一派“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巅”的田园景象。隋唐期间,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到宋代,人们垦山为田,“盱江南北,地方千里,田如锦绣,树如烟云……”很多农村有了靠水力推动而自动提水灌溉的水车。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水车仍是农民提水灌田的常用工具。秦汉时期,整个豫章郡已成为全国的主要产粮区和储粮基地。赣抚平原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成为历朝贡赋的重要来源,并源源不断地运销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众多地区。

  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的赣东盛产葛、麻、桑、棉等纺织原料。数千年前,抚州人就利用野葛纤维纺织葛布。直到明代,这种清凉爽汗的布料仍被列为贡品。南宋绍兴年间,仅建昌军每年进贡的绢帛就达34000匹,是洪州府的1.5倍。抚州是国内著名的夏布产区,全区半数以上的县盛产苎麻。近千年来,宜黄县的夏布素负盛名。该县的棠阴镇是夏布漂染和集散之地,民谚“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道出其当年的繁荣。抚州还是江西最早生产棉布的区域。南宋晚期,区内一些地方就已种植木棉纺纱织布。明朝时,东乡县的万石塘已成为非常繁荣的棉布集散地。当时朝廷每年向江西征收10万匹棉布,其中将近半数出自抚州。抚州的棉纺织技术也在全国领先,这期间,苏州、杭州等地的纺车还只是三维(锭),而乐安县竟有五维纺车。连编著《农政全书》的徐光启也大为惊奇,赞叹说:“更不知五维向一手间,何所安置也!”

  迹遍中华的工匠商贾 宋朝时,抚州不仅农业、手工业跨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商业贸易也出现惊人的奇迹:淳熙年间,抚州布商陈泰将巨资散贷给崇仁、乐安、金溪乃至吉安等广大地区的农民,作为生产苎麻和夏布的本钱,以定购他们的产品。这种经营方式,在国内尚无先例。到明朝,抚州商人的足迹已遍及全国。万历年间,云南居民“十有五六”原籍在江西抚州,就连缅甸一带村落中的首领、头人也绝大多数是抚州人。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等省,也是抚州商人活动的重要区域。湖南一带至今还有“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说法。

  驰名海内的中医药业  抚州历代名医灿若群星,名列中国医学家词典的就有100余人。江西历史上的10大名医中,抚州达7人之多。 临川籍的南宋名医陈自明,是中国最早的妇产科专家;南丰籍的宋代骨科专家危亦林使用麻醉药比日本的华岗青洲早450年,他创立的悬吊法使脊柱骨折复位比英国的达维斯早600多年。

  抚州的中药业有着和中医同样辉煌的历史。明清数百年间,南城的“建昌药业”和清江的“樟树药业”并肩共扛中华药业的大鼎。建昌药业源于东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建昌镇已成为江西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官府在当地设立“建昌军药局”,规范成药配方、管理药材市场。明清两代,建昌镇和樟树镇同为江南药业都会,镇内加工药材的作坊鳞次栉比,药摊、药铺、药行、药栈遍布街市。长期兴盛的建昌药业造就了数以千计的药业人才。他们闯湖广,走福建,去南洋,把“建昌帮”的炮制方法与调剂理论传到国内外。“樟树的路道,建昌的制炒”、“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经建昌不行”,建昌药业对祖国医药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层出不穷的俊杰英才  早在唐朝时,大诗人王勃就写下“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千古名句。宋朝以来,抚州更是群贤荟萃,英才辈出,如锐意改革的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大散文家曾巩;词坛巨臂晏殊、晏几道;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人称“百世大儒”的哲学家、思想家陆九渊等。此外,还有南朝时卓越的军事将领黄法氍;宋代著名学者李觏,地理学家乐史,医林高手陈自明;元代历史学家危素,教育家吴澄;明代功勋卓著的外交家黄孙茂,抗倭名将谭纶,颇有造诣的天文学家吴伯宗;清代的数学家、军事著述家揭暄,方志学家李绂,书画大师李瑞清,和林则徐齐名的禁烟名臣黄爵滋等。

  到了近代和当代,抚州孕育出更多的著名人物。如叱咤风云的革命家李井泉、赵醒侬、傅烈、周建屏;卓有建树的文史学家游国恩、萧涤非;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饶毓泰、余瑞璜、吴式枢;波谱学家丁渝;土木建筑学家黄强;铁道机械工程专家程孝刚……。据不完全统计,当代在全国知名的抚州籍的专家、学者就有200余人。

  灿若星河的“临川文化”  人才与文化向来互为因果。赣东自古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抚州素称文献之邦。历代乡贤的著述汗牛充栋,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晏殊、晏几道、陆九渊、王安石、曾巩、汤显祖、李觏、吴澄等大家的著作均为文学、哲学史库中的瑰宝。乐史、李绂、危素、朱思本等在地理、历史领域留下彪炳千秋的篇章。此外,在医学、军事学、文学理论和自然科学方面,古往今来都不乏抚州英才的辉煌篇章。

  抚州的教育事业长盛不衰。宋代全国书院仅400余所,抚州就有40多所,占1/10强。自宋至清,江西共有进士10553名,其中,抚州就有2450名,约占全省总数的23%。千余年间,“地无城乡,家无贫富,诗书之声,尽室皆然”。民国时期虽然战乱频仍,许多学校辗转迁徙而师生不散,学风不衰。历代相袭的尊师重教风气,使得抚州教育至今仍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抚州民间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南丰、乐安、广昌一带的傩舞被誉为“中国舞蹈艺术活化石”;多种多样的灯采、道情、采茶戏源远流长。境内古代民居星罗棋布,古寺、古塔、古桥、古戏台、古牌坊等各具特色。被称为“千古一村”的乐安流坑展现出抚州明清两代的建筑大观。

  抚州的革命传统文化尤为珍贵。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这一带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这一段光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一起,成为中华儿女奋发进取的精神源泉。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