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的开拓者----江西词派领袖晏殊

发布时间:2011-01-19 16:39:10
 

   宋代临川文化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宋代临川文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晏殊的缔造之功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文化的高峰之一,又是临川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在晏殊之前,南城虽然出了曾任丞相的元德昭,但他只是小国吴越的丞相,政绩不显,影响不大。五代时期的临川文化,仍处在它的发展准备阶段。到了宋代则不同。晏殊在文学理论和创作上,在艺术各个领域里,在收集和整理古籍、大办教育、荐举人才等方面,都为临川文化形成高潮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切说明,晏殊是临川文化史上功勋卓著的奠基人、开拓者。

   在唐宋词发展史上,晏殊是将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领袖人物,起了承先启后的关键作用。冯熙说:“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又说:“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这说明晏殊既是北宋初祖,又是北宋江西词派的领袖。晏殊对宋词的主要贡献有四点。一是扩大了词的内容:由晚唐五代的浓妆艳抹的《花间》词,过渡到表现生活真情实感的北宋前期小令;二是创造了新的词牌:《钦定词谱》收录了晏殊发展和创造的词牌二十调;三是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突出地运用“婉”字法,含蓄而细腻地描写心中的情思;四是掀开了宋词风格流派的序幕:以晏殊为代表的前期小令,可说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开婉约词派的先声。宋代的临川才子为家乡出了晏殊这样的词坛领袖而自豪。他们纷纷挥毫填词,为宋代江西临川词坛增添光彩。史载:两宋词家江西籍153人中,就有出自临川区域的词人44人,王安石、晏几道、俞国宝、陈郁、王安礼、王安国、谢逸、谢过(过加草字头)、魏夫人、曾纡、赵长卿和杨泽民等为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一代名人的晏殊,不但精通诗、词、散文,而且对各种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中国戏剧萌芽于唐代,宋代开始趋于定型,而傀儡戏在宋初已达到繁荣的高潮。晏殊对这种傀儡戏很有研究,写出了“曲尽其态”的《傀儡赋》。宋代士大夫多崇尚书学,晏殊的书法以“率真”见长,在当时很有名气。晏殊还精于音乐,多次参与与审定音律的活动。《宋史》本传和欧阳修《神道碑铭》载:晏殊从小勤奋好学,直至“晚岁笃学不倦”。他一生所撰写的大量著作和参与各项艺术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宋代文化全面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大大影响了临川乡里的风气。以“率真”为特色的晏体书法艺术,培养了南城的陈景元、南丰的赵崇山番和乐安的邬克诚等一大批临川才子成为名重书坛的书法家;他“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的发愤读书的精神,开创了临川“乐读书而好文辞”、“民秀而能文”的一代学风。

   晏殊在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着广博的知识,对古籍的收集和整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其一,编撰史集。晏殊奉旨和李维一起撰修了《真宗实录》150卷;缮写了大量的秘藏供御典籍图书,并分门别类编成《类要》100卷。其二,修订典籍。晏殊组织人员校勘了大量的古籍,并亲自校订了《世说新语》。其三,捐献书籍。晏殊积极、主动献书朝廷,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籍。《四库全书提要》说:“《柳宗元文集》在宋时已有四本,其一为晏元献家本。”其四,撰写域志。天禧二年(1018),晏殊利用馆阁丰富的史料,撰写了《天圣十八路图》、《方岳志》和《舆地图》等史志,为宋代的地理学、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大的贡献。其五,替人写序。

   晏殊是宋代振兴教育的第一功臣。天圣五年(1027),晏殊从刑部侍郎知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大办教育做了三件事。一,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二,尽力延聘得力人才主管学校。三,极力支持庆历兴学。晏殊大力办学的精神,给临川才子的启示、鼓舞更大,一大批热心教育的临川才子纷纷仿效晏殊办应天府书院的模式,在家乡办起了书院。李觏首先在南城创办了盱江书院,前来求学的一时就有1000多人。乡村教育家杜子野在宜黄办起了鹿冈书院。随后,曾巩在临川办起了兴鲁书院,亲自制订校规并任教,还聘请欧阳修、王安石等名人来书院教授生徒,由是名声大振。从此,书院教育便在临川各地先后办了起来,出现了一个办学的高潮。这对临川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