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俗风俗

流坑旅游网:元 宵 灯 彩

发布时间:2011-01-27 14:23:19

  正月“玩灯”,为南方民间常见的节庆活动之一。流坑的灯彩特色,一是其规模盛大,二是表现了浓郁的文化气氛。

  和“玩喜”、出“何杨神”一样,流坑灯彩活动也由各房自行组织。而组织的具体形式,同样落实在各个“庙”。人们记得清的,是桥西(胤功、胤华)房的三义庙年年初八出灯,文晃公房的太子庙正月十二出灯。文肇公房“七甲”的仰山庙,正月十一出灯,唯有此庙,连续出灯三夜。而出灯和游神又是同一天开始的,白天游神,晚上出灯。仰山庙人多势众,游神也最有声势。庙里菩萨一出,共有20多尊,并全副銮驾。旌旗招展,管弦弹奏,锣鼓喧天,神铳、鞭炮,震耳欲聋。神像出行,必定游遍全村八条大巷,前后要用七八个小时。是时,围观者人山人海,连周围村庄的人也赶来看热闹。到元宵夜,出灯达到高潮,由轮值房管理当夜的活动。

  为整个灯彩队开道的,是由四个人抬的两个火盆,盆中炭火炽旺不熄。一对锣鼓,两把神铳,紧随其后,鼓铳不断,声势由是大增。接着是一位年高辈长的老者,头戴礼帽,身着长袍,一手执蜡烛,另一手执文明棍。这是轮值房的长者,开道引路。其后,是一个纸扎大坊牌灯,这是第一个露面的灯,是个门面,十分为人们看重。灯前灯后,均写有横匾与楹联,都是描写当夜景象的赞语佳句。水平高下,实际上反映了轮值房文人的整体文化水准,轮值房的士绅们常常为此绞尽脑汁,唯恐出错,贻笑大方,因而往往是雇请他房或其他姓的高手代写。此灯一出现,围观者便加以品评,稍有不当或差讹,马上会有人公开指出,要其更换。轮值房自然不服,反唇相讥,且要指责者当场也写一首,以煞其威风。而旁观者既然敢于出头挑错,其实早已成竹在胸,一挥而就,又有何难?有的甚至要代写一副,贴到坊牌灯上去。由是,双方争执不下,常常因此发生口角,甚至打架。各房枝间文化人的争强斗胜,由此可见一斑。

  轮值房担心的,还有当天夜晚的天气。因为在出灯过程中,如果天气骤变,或风或雨,或晴或阴,坊牌灯上的横匾与楹联文字,皆要随机变化,以合时宜。若求佳句,更有一番难度。因而,文化人都要很好地做一番准备,一门心思,是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文化落后,不如别人,故村民又将此举称为“演才能”。

  坊牌灯后,是神轿、罗伞、锣鼓、花灯等。如果是隶属仰山庙系统的房枝当值,神轿一般都有三乘。第一乘是关公神轿,旁由一人撑着一匹纸扎的红鬃骏马。其次是太子神轿,由人举着的是一匹纸扎的白马,另有人点一对二十多斤的红蜡烛。第三乘是盔袍轿,当是仰山神的轿子。轿后随一把罗伞,并跟一队“小吹”。菩萨随灯出游,有“押灯”之含意,一正压百邪,以防鬼魅邪神作怪。

  神轿后,便是各色各样的灯彩了。灯内皆点着蜡烛,大的穿在竹杠上,两人抬一个。小的,许多都是由孩子们手提,人手一个,一般都有几百个,多时据说可逾千数。灯名有“八纱宫灯”、“龙头灯”、“狮子灯”、“凤灯”、“吊丝灯”、“小桃红”等。再就是依照马、猴、兔、鱼等动物及鼓形、六角、八角的各色花灯。灯火通明,争奇斗艳,鼓乐喧天,热闹非常。每年出灯的绝大部分费用,就花在这各式各样的扎灯上。当值之房,一般在头年的腊月,就要雇请专职纸扎匠,扎许多的灯。多数的灯,游玩以后就可由提灯者带回家去。扎工特别精细的上品,则须放回庙里,留为纪念。

  灯队的殿军,是龙灯队伍,一般也有八九条之多。龙是纸龙,通体由烛光映红,非常壮观。龙在游灯结束后,都是要送到村边僻静处焚化的。龙灯一烧,是年的当值之房就算完成了任务,要向下一年当值之房做移交了,称为“交甲”。交接之物,若属仰山庙房系的,大致有仰山神的银盔、大宗祠中的铜香炉等,再就是六十元大洋。这是早年传下来的本钱,每年由当值房接管,并以之借贷他人,生出利息,就作为当年“出灯”费用。但实际上,仅仅靠此息钱,远不够用,轮值房都要在本房的公产(如山、田、房等)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来支付。五十年代以后,出灯没有了经济支柱,业已停业多年。

  元宵之夜,八巷之间是各式花灯。而各家各户之内,也都张灯点烛,门前檐下,灯火达旦,四处通明。旧时还有各家与猫鼠同赏花灯的说法,且有口谚流传:

  提灯、鼓灯,猫咪、老鼠看花灯。

  金银财宝滚拢进,臭虫、跳蚤滚出去。

  接着烧香,鸣爆,拜神,入眠。由此而结束了整个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忙碌的流坑人又要预备四处奔走了。所以,当时流传的俗语称:

  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意。

  是夜,年轻的女孩子们还给自己留下天真纯净的一角,以求吉祥。她们三五成群,前往户外的菜地“掸青”。每人都扯下一把菜叶,周身上下,抽打一遍,并齐声唱道:

  打青,打青,打得小娘身上没灰星。

  打青噼噼叭,打得小娘身上没灰迹。

  然后在菜地中摘些带青叶的蔬菜,如菠菜、小葱、芥菜等,回家做熟,然后围坐一桌,也喝一些家酿米酒,来一次难得的小型聚餐。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