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胜迹

抚州四大名镇之上唐镇

发布时间:2011-01-27 14:52:33
    上唐镇位于南城县南部,古代上唐以刘家塘为中心,环塘而建,并逐步向外扩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清末民初,围绕李氏“十记、十号”增建的房舍,形成纵横交错的街巷,使全镇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成为南城独具特色的乡镇圩集。

  该镇北郊的东湖村有沸珠泉,流量大、水质佳,泉涌此起彼伏,一串串,一簇簇,晶莹清亮,犹如珍珠。曾督,即曾国藩。清咸丰八年(1858年)8月,曾国藩在江西督办军务曾路过南城经洪门、硝石入闽,后因军情需要,于9月率军驻南城,时间长达5个多月,并在这里度过了咸丰九年的春节,之后移驻抚州。其间,听说上塘墟李氏书楼藏书万卷,曾特意前去探访,看到书楼保存了许多珍本、善本,不由发出“吾邑尚无此巨室耳”的赞叹。同时发现村中这泓泉水,兴奋不已,当时就命部将鲍超手书“天下第三泉”相赠。

  庆元二年(1196年),南宋理学家朱熹(号晦庵)在黎川福山武夷堂讲学期间,应邀来到建昌,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对该地人才辈出由衷赞美。朱熹到上塘源头村的“读书堂”讲学,在那里住了几十天,并为吴氏堂屋和村内活水亭桥分别书写“荣木轩”、“书楼”及“活水来”等匾额,同时撰写《社仓记》和作诗《观书有感》。其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任职抚州时,作《吴氏书楼记》,亦记有此事:“吾友南城吴公伸与其弟伦,初以淳熙之诏建社仓。其祥见于待讲朱公元晦所为记。其后又以钱百万创为大楼,储为数千卷。会友朋,教子弟,其意甚美。于是朱公又为大书‘书楼’二字以揭之。楼下曰读书堂,堂之前又为小阁。阁之下曰和丰堂,旁复有二小阁。左侧象山陆公子静书其颜曰‘南窗’;右侧艮斋谢公昌国书其颜曰‘北窗’。堂之后荣木轩,则又朱公实书之。於乎,亦可谓盛矣!”关于朱熹《观书有感》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多种说法。比如婺源说这是朱熹赞美婺源的一首诗,该县城不远有一口“朱绯塘”;福建尤溪则说其县城南的“南溪书院”内有口方塘,此诗该咏于此;浙江新昌也说朱熹曾经题过“新昌醉园半亩塘诗”……众说纷纭,但理由均难让人信服,不及上塘之说清晰。

  上唐民宅以清代李氏“十记”、“十号”最著名。“十记”为祥、和、瑞、义、景、观、詹、元、垂、达等记,其中建得最好的是祥记,其总门用琉璃瓦镶嵌,横额为“李梧冈公祠”,进门是4根大石柱的“接官亭”,西边是花厅,左边是藏书数万册的“棣华书屋”,清大臣曾国藩到上塘曾住在李家,浏览这里的藏书;“十记”中现保存较好的有和、瑞、义、詹4栋。“十号”中现保存下来的有长春、佑发、广丰、济化、元发5栋。佑发号最大,并列两栋,其中完整的一栋有厅堂五进,其次是长春号,院内有假石山、花圃和金鱼池。

  如今的上唐镇总面积为184.5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172个村小组,全镇共7359户、28586人。该镇属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北有将军山、大窠山、大高山、乌云峰,南有周公嵊,麻鹰寨等山。周公嵊主峰海拔497米,为全镇最高点。坊头水、貌陂水、丁坊水由东向西汇入上唐河、北流注入盱江。年平均气温18.1摄氏度,地下资源有石灰石、煤、铀、矿泉水等,尤以石灰石储量丰富。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贯穿上唐全境,并在集镇设有互通口,与向西7公里的昌厦公路构成极为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正在动工的向莆铁路(南昌向塘至福建莆田)、济广(济南至广州)高速将从上唐镇经过,为该镇今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