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胜迹

沙井:汤显祖故居唯一遗存

发布时间:2011-01-27 14:51:52

  文/图 邓全恩

  编者按

  抚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古城。“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是临川灿烂文化的写照。这里历代名人辈出,王安石、晏殊、晏几道、曾巩、汤显祖、陆九渊等如雷贯耳,灿若群星;现当代名人如游国恩、萧涤非、舒同等,声名远播。在一个面积仅1.88万平方公里的地级市里,有如此之多的文化名人,且大多著述丰厚,影响巨大,这是抚州的骄傲。

  然而,散布在市区的很多文化古迹保存得并不尽人意,经历几次大的破坏,已经所剩无几了。破坏最严重的,当数十年浩劫时期。躲过了多次战火的盐埠岭王荆公祠和文昌桥东的汤显祖墓,就是在“文革”“破四旧”中彻底被毁的。改革开放以来,抚州城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却很少注重文物保护。坐落在赣东大道的汤显祖玉茗堂遗址和坐落在金巢开发区的饶毓泰故居,都是在近段时期彻底湮灭和消失的。

  在抚州市中心城区赣东大道与穆堂路西头交会处、赣东大道东侧的人行道上(抚州日报印刷大楼对面),有一直径1米多的圆形铁板覆盖物,形同下水道的入口。这就是明代沙井遗迹,也是目前汤显祖故居玉茗堂唯一遗存。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深感官场黑暗,“世路之难,吏途殊迫”,弃官从浙江遂昌回到故乡临川。不久即从文昌桥东的祖籍地文昌里移居城内香楠峰下沙井巷的玉茗堂新居。玉茗堂由6座建筑(即清远楼、省兰堂、玉茗堂、寒光堂、四梦台、芙蓉馆,另有一方毓霭池)组成,玉茗堂位于中心,故统称“玉茗堂”。据史载,玉茗堂始建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竣工于万历二十九年。迁居时,汤显祖心情愉悦,写了一首《移筑沙井》诗,描述了这里的优美环境:

  亦自知津亦自迷,

  新归门径草萋萋。

  闲游水曲风回鬓,

  梦醒山空月在脐,

  家近金堤田负郭,

  巷连沙井汲成泥。

  幽迁不到嘤鸣得,

  大向春来百鸟啼。

  诗的标题中点明“沙井”,诗中又有“巷连沙井汲成泥”之句,可见沙井是早于玉茗堂而存在的一眼水井(或是建玉茗堂同时挖的一口水井),并处在一条民巷之中,和玉茗堂建筑相连。之后,汤显祖又在《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诗中,描写了沙井附近的风光:

  沙井阑头初卜居,

  穿池散花引红鱼。

  春风入门好杨柳,

  夜月出水新芙蕖。

  汤显祖诗中多次提到的“沙井”,几百年来,它既是水井名,又是因井名而扩大的这一地方的地名,直到1964年赣东大道进一步扩宽前,穆堂路(后曾一度更名为若士东路)的西头一直存在一条“沙井巷”(南北走向)。在沙井巷的北边,1958年建起少年宫(起建时,小学生都曾参加义务劳动。此前这里为一片荒园,园内也曾有另一口水井),之后改成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拆毁图书馆,建起汤显祖影剧院(包括汤显祖陈列室)。进入本世纪,拆毁影剧院改建商住楼;在沙井巷的西边,解放初期为一座木质结构的室内菜市场,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木房被启用办开关厂(现开关厂、底盘厂前身)。此座木房西临扩宽前的赣东大道,南起穆堂路街口,北至现保险公司大楼,中间隔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巷。该巷口曾立有一块高约两米、上刻“汤家玉茗堂”大字的的石碑。此碑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一位自称“西蜀居士”的《牡丹亭》崇拜者所立,但此碑在“文革”中失踪;沙井巷的东边原是一排临街民房,有南货店、皮货店、豆腐坊、马厩、医院(邹振邦、邓集梧两家西医和中医傅思义)、客栈等。这排民房的东边连着另外一条巷(这条巷仍存在,即今具庆巷,从现大公路进入,经过老五皇殿由北而南,横过穆堂路直至现在的临川区实验小学)。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这排民房被先后拆迁,进驻了轻化公司。2000年后,又开发成了高层商品房,并建起一栋诚信大厦,沙井正好落在该大厦西侧的人行道上,两者距离仅两米左右。据有关资料记载,玉茗堂整个建筑南北长14丈,北宽5.5丈,南宽6.5丈,大门开在南边,沙井的方位应该就在玉茗堂大门的东侧。

  汤显祖于1598年7月迁入玉茗堂,至1616年逝世,在这里生活了18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玉茗堂遭遇兵火,被夷为平地;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抚州通判陆辂捐资重建新堂,但不久又毁于火灾。此后历经200多年的变迁,沙井周边街巷纵横,楼房密集。至上世纪80年代,附近上百户人家,仍饮用沙井之水,如遇大旱,沙井干涸,该地的居民还得远到清风门,挑取抚河之水。此井用花岗石凿成的圆形井圈(直径1米以上,高约0.6米),随井道至上世纪末尚存在。

  玉茗堂,是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后半生写作、排练和演出剧目及生活起居的中心(《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外均在这里创作完成),是我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内争推玉茗堂”,“玉茗又闻风景地,丹青长忆绮罗人”,汤显祖与“玉茗堂”联系非常紧密,以至人们称他为“玉茗先生”。然而,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却发出“抚州难觅玉茗堂”的感叹,所幸留下了一眼沙井,让人们多少有点安慰。

  沙井是玉茗堂的明显标识,今后城市无论如何发展变化,只要有它存在,人们对玉茗堂的考证就会有所依据。这就自然涉及沙井的维护问题,我们必须尽快在沙井遗迹处修建纪念性标识。在这方面有两个实例可供参考。一是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王府井。此井湮没于上世纪20年代,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时被发现,该井距北京外文书店不远,亦在人行道上。北京市有关部门在井四周围上精致的铁链,覆以铜盖,上铸铭文,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二是浙江金华市的莲花井。该井位于金华市区宾虹广场一侧。金华市有关部门在井口上方建了一座亭台,井口则用木架上锁固定。

  沙井遗迹位于赣东大道的繁华地段,我们可以在方便行人、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制订好合适的方案。沙井本身就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它的修复和靓化是其他城市装饰所难以比拟的。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