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胜迹

兴鲁书院

发布时间:2011-01-27 14:51:18


绣花楼外景

  核心提示

  这里,有着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先后在此讲学;才子之乡,人才辈出,它功不可没。这里,曾是衙门府邸、古代女子的闺房,庄严、神秘结合在一起;300年来,在它周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衙门被毁、考棚被拆、新学诞生……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流连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今天,我们走进了兴鲁书院和绣花楼,开始接近它们、触摸它们、倾听它们古老的故事……

  在抚州市区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名叫兴鲁坊路。兴鲁坊的命名源自于临川区实验小学和临川区第六中学之间一所古代的学校―――兴鲁书院。在两侧琅琅的读书声中,兴鲁书院如今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呆在孤寂的角落里,回味着自己曾经有过的那段辉煌。

  谈及兴鲁书院,还得追溯到宋朝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当时,37岁的曾巩因未考中进士而心灰意冷。其间,在弟弟的陪同下,他游遍了抚州城内的大街小巷和山水古迹。在游历之后,曾巩突然有了办一所学校、用自己所学培育人才的想法。

  曾巩祖籍山东(山东简称鲁),其先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因此,取名兴鲁书院意在“兴五帝三王之道”、“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

  据史料记载,兴鲁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房屋错落有致,内设讲堂学馆、彩亭后院,其间名花异草、绿树掩映。兴鲁书院创建后,曾巩亲自讲学,制定学规,还经常邀请欧阳修、王安石等知名学者莅院讲学。很多文人学士也不时来书院会讲,极大地提高了书院的知名度。后人指出,宋代抚州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与曾巩创办兴鲁书院有一定的关系。

  据家住市区兴鲁坊路的七旬老翁黄先生介绍,明清两代,兴鲁书院是抚州6县(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的讲学之所,为本地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声名远播的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兴鲁书院也曾几经兴废、多次重修。1740年,抚州知府刘永锡重修了兴鲁书院,还远请清代名臣、理学家李绂担任书院院长;1781年,抚州知府陈朗为纪念曾巩、鼓励学子,在书院讲堂旁建造了一座梦欧亭;1882年,抚州知府郑祖琛、临川知县刘绳武等人又捐资重修兴鲁书院;1901年,抚州知府何刚德遵照清廷书院改学舍诏令,将兴鲁书院改名为抚郡中学堂。

  历经兴废,如今,兴鲁书院几乎成了废墟,仅剩一栋160平方米的矮房。矮房的外墙已破败不堪,随处可见大洞小洞;矮房里面堆放着破旧的课桌、废弃的自行车、工地用的铁桶等杂物,横梁也摇摇欲坠。听说,该房已成私人的杂货仓库。矮房的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而当年那些声名远播的故事,仿佛被人们遗忘;书院的牌匾听说也被一个拾荒者当作废品处理了。

  面对如今的书院,临川区实验小学校长喻华堂痛心地说,兴鲁书院之所以能延续那么多年,表明了抚州人民具有重视教育的光荣传统,临川文化和才子文化就是在这些传统中显现出来的。“我们似乎总热衷于修建各种高楼大厦,而忽略了身边珍贵的历史文物。”喻华堂说,他们也曾对兴鲁书院做过一些保护工作,但因财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重修兴鲁书院,让它焕发昔日光彩。

  据了解,如今的抚州一中,前身是从兴鲁书院迁出去的抚郡中学堂。

  

  寂寞绣花楼

    说起抚州一中,我们自然会想到位于抚州一中金??园内的绣花楼。

  绣花楼,原为清末知府内眷居住地,楼分两层,二楼是知府小姐居住和绣花的场所,因此,整座建筑遂留下了绣花楼的雅称。在绣花楼的前面及两旁,建有厢房,形成一个四合院。院内栽有花木,尤以几株桂花树引人注目,每逢八月桂花盛开,庭院内外一片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坊间传言,居住在该绣花楼的知府小姐有《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影子。她长期深居闺阁,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爱上一位男子,但得不到家人的同意,最后选择了自杀。女儿的自杀后,知府悲痛欲绝,将绣花楼后面女儿自尽的那个池子命名为金??池。而这个故事的真伪,至今尚未有人考证。

  在金??池旁边,有一块龟背镇池石碑,碑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据抚州一中副校长吴定宇介绍,在文革期间,石龟背上的石碑突然消失。直到1992年,这块石碑在抚河上游的流沙中被人发现。之后,校方派人将石碑重新安坐在石龟背上。吴定宇说,历史上,金??园为文人雅会吟咏休憩之所,宋代晏殊、王安石等均在此流连题诗。如晏殊作诗《金??园》:“临川楼上??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王安石也作诗道:“临川楼上??园中,罗帏绣幕围春风。”对金??园进行了赞美。

  如今的绣花楼虽保存完整,但它的如烟往事却逐渐被人遗忘,仅剩的是那些过往诗人的对酒当歌。

  1926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曾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当时就住在绣花楼内。1933年,蒋介石对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亲自来抚州“督阵指挥”。在其行辕未建成之前,蒋介石与宋美龄亦曾住在绣花楼里。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陈诚、顾祝同、刘峙等,也常在这里出谋策划。

  解放后,绣花楼和金??亭同时被列为抚州市重点保护文物。1974年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来校视察,参观了他在校读书时居住的绣花楼。1992年,这座古建筑被修缮一新,退休教师吴泽撰写的嵌头联“绣楼佳话传千古,花苑幽香溢四时”,镌刻在绣花楼大门两侧,为这座古建筑平添了不少风韵。楼内花砖墁地,丹桂飘香,环境幽雅。

  时代在变,绣花楼也在变。1992年,绣花楼的北厅被辟为抚州一中校史陈列室,展示该校创办以来取得的辉煌业绩及奋斗历程,供新生入校时参观学习。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