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这句绝唱见证了临川因景而美,因古建筑、古桥和才子等闻名遐迩。市区有两座古桥,一座是位于市区城西的二仙桥,以“临川二晏”长期在二仙桥旁赏景赋诗而闻名;另一座是文昌桥,其位于市中心,横跨抚河,以“文事昌盛”得名,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它们不仅给人们通行提供便利,还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
文昌桥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由钢筋水泥混合建成,全长大约300米,像一条长龙静卧在抚河之上。该桥两边为雕花护栏,整座桥有12个桥墩和11个桥拱。据传,明朝万历年间,抚州临川县城里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某年,有一知府到抚州上任,欲过文昌桥进城,只见四个汉子坦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知府知道是“陈、罗、章、艾”四大才子要出对子考他,随即吩咐衙役叫才子们报出上联来。四大才子一听要上联,立刻翻身跃起,随口吟道:“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但知府却一直未能作答,后来受一个摆渡人的启发,才答出“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这经典的对联。于是他在任职间,尽量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被传为佳话。
夏季,河风吹拂,文昌桥方圆1公里的居民不受蚊虫骚扰,据说蚊虫被一得道仙人赶走了。相传,古时候的一个傍晚时分,一位仙人摇着大蒲扇站在文昌桥中央,依着栏杆乘凉,正当他欣赏着夜色美景时,突然走来一名挑着担子的农夫。仙人对老农说:“我这一扇可以把风扇到千里外。”老农大笑,讥讽道:“不可能,你这一扇只能扇到身边。”这位仙人不服气,马上施法,但竟被老农说中了,仙人一扇下去,结果扇的风只吹到方圆1公里。后来文昌桥方圆1公里都沾了仙气,非常凉爽,蚊虫都变少了。传说归传说,但文昌桥附近的蚊虫确实很少,不过不是仙人施法,而是河风吹散了蚊虫。
家住市区文昌街办文昌里的郭老先生,今年82岁,他在文昌桥边居住了几十年。据郭老回忆道,当年日军发起侵华战争,残暴的日本兵用飞机在抚州上空肆意轰炸,抚州大地为此千疮百孔。郭老随父母逃往异地生活,一年后回乡,最让他欣慰的是,文昌桥依然“坚守岗位”。1982年及1998年抚河发大水,当时他非常担心洪水会把大桥冲垮,但文昌桥不畏咆哮的大水冲击,依然屹立在抚河之上。
据了解,文昌桥曾一度更名为“行易桥”,“解放桥”。之后抚州人民政府对桥面进行加宽,并铺上了水泥,两旁设置了雕花护栏和高桅华灯,使大桥显得美观壮丽。由于该桥历经风雨侵蚀,2002年,市政府又花巨资重修大桥,对两头引桥进行加固、加长,并在每个桥墩上设置十二生肖石雕,它们似乎在祈求我市繁荣、民生安康。现在,该桥即古老又华美,每到夏日夜晚,桥上游人络绎不绝,习习凉风吹来,暑气全消。
为了保护文昌桥,2006年4月28日,随着一声巨响,位于文昌桥头的几千万元工程河滨商城顷刻间轰然倒地,这座全省最大的阻水碍洪违章建筑终于被彻底摧毁。据了解,河滨商城是于2000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的7层高大型综合商住楼,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因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2006年被拆除。
由于文昌桥的东端为城乡接合部,为了确保道路畅通,减少文昌桥的压力,3年前,市交警部门对过往该路段的机动车实行单向行驶。
目前,文昌桥两端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天都有许多市民聚集文昌桥下唱歌跳舞、下棋讲故事。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