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化胜迹

汤显祖墓(临川)

发布时间:2011-01-27 14:45:41

点击图片看大图

汤显祖之墓--舒同题字

汤显祖墓志

汤园大门

汤园西门

   临川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涛涛江水穿城而过,江面上是久负盛名的文昌桥,桥边不远的灵芝园汤家山上,是一座汤显祖和他原配夫人吴氏及继室夫人赵氏、傅氏的合葬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临川知县江召棠曾进行过一次大修,并在墓碑上撰一联:“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解放前夕,墓地几遭夷平。1957年曾进行培修,“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1982年10月迁址人民公园。现在,这里成了文人凭吊、学者瞻仰的名胜之地。汤墓原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墓占地5000平方米。迎面一座四柱牌坊,两边连接着逶迤绵长的汤墓围墙。青白两色的围墙高不过1米多,且墙壁多用镂花雕窗,更使墙里墙外,视野开阔,与汤氏“平生爱好是天然”的性格相吻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汤氏的代表作“临川四梦”的戏文图像就镌刻在围墙的四块墨玉石上。戏像黑色衬底,阴线刻纹,虽说不上“吴带当风”,但那刚柔相间的线条,把《牡丹亭》中因情成梦、生死自由的杜丽娘,《紫钗记》中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霍小玉,《邯郸记》中梦里得作高官的卢生,《南柯记》中看破红尘的南柯太守等人物描摹得神采生动,呼之欲出。

   在十几棵松树的屏障下,在汉白玉雕刻的环形围栏的怀抱中,不足二尺高的汤墓显得朴实、恬淡。汤墓的墓顶既不是寻常人家筑坟习用的金字凸起,也不是朱门大户筑坟常有的宝顶圆形。墓顶呈亭子状,几根“亭脊”兀然突出,一个圆形的“亭顶”赫然醒目。墓冢有如半截埋于地下、半截立于地上的一个亭子,隐喻着汤氏第一名著《牡丹亭》。在《牡丹亭》中,汤氏让主人公为争取幸福生活“生生死死遂人愿”。后人把汤墓与“牡丹亭”浑然一体,先贤九泉有知,会当含笑了。

   汤墓碑面“汤显祖之墓”5个字,为书法名家舒同书写,笔力遒劲,寓动于静。墓碑顶端,圆形的框线内,雕有“日”、“月”二字。“日”“月”合则为“明”,显示着逝者的生活朝代,又是在赞颂逝者的著述与“日月”同辉。汤氏之受后人尊敬,不但在于他的伟大著述,还在于他的正直为人。墓碑后面的铭文,记述着汤氏一生事迹,就中约略记载着汤氏清贫自守,不肯阿谀权贵的史实。汤墓旁边,后人造“牡丹亭”一座,“牡丹亭”上的一副对联:“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当是对汤氏为人、为文的形象写照。

   汤显祖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里几代都不作官,却有着很高的声望,汤显祖很有才气,二十一岁中举,二十八岁进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了。但是,汤显祖因为不愿意替高官捧场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张居正,两次考试都落了榜。直到张居正死后,汤显祖才中了进士,那一年他已经三十四岁了。后来汤显祖几次拒绝大官僚们的笼络,结果被安排到南京当了个闲官。可汤显祖是个耿直的脾气,又嫉恶如仇,常常对时事大发议论。有一回他向朝廷上书,指责执政者,还牵扯到皇帝,因此他被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作了一个县官,可汤显祖并没有消沉,他把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反对他的人依然要罢他的官,汤显祖也早就对官场厌倦了,他辞官回到了江西老家。

   汤显祖的家乡盛行一种叫“海盐腔”的地方戏,光是职业演员就有一千多人。回乡后,汤显祖一心一意地创作剧本,还亲自导演排练,成为这个蓬蓬勃勃的戏剧运动的领袖。尽管他晚年生活贫困,可他从戏剧创作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他常常坐在书房里和朋友们谈文论曲,而窗外就是猪在吃食,鸡在叫唤。汤显祖流传下来的戏剧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又被称为“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无论从思想或艺术方面都达到了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它讲述了感情丰富的姑娘杜丽娘在家庭的束缚下,为爱情而死,又在爱情的感召下复生的故事。表达了真挚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的界限这样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在今天看起来很平常,可是在中国崇尚礼教、压抑人性的封建社会,却是个了不起的见解。《牡丹亭》一上演,就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触动了许多受压抑妇女的心灵,据说当时有一位女子,特别喜欢读《牡丹亭》,剧本的情节常感动得她泪流满面,最后竟伤心而死。

   在《牡丹亭》中,汤显祖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主人公杜丽娘的形象。为了爱情,她经历了从现实到梦幻,到幽冥再回到现实的复杂过程。《牡丹亭》中的曲文典雅清丽,文采斐然,其中有的曲子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名唱段。

   汤显祖其他的三个剧本也很有名。《紫钗记》歌颂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邯郸梦》、《南柯梦》描写了人生的无常和空虚。写这两个戏的时候,汤显祖已经到了暮年,他的爱子不幸去世,他自己也越来越迷信佛教,不再关心政治上的事情。他的精神面貌从这两个戏里也可以看出来。

   汤显祖的“四梦”在明代末年影响极大,不少戏剧家都学习他的风格,在明末形成了戏剧史上的“临川派”。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