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裕墓
“董裕墓”位于招携镇瓦子场村禄元村小组以西400米处白鹤形地势上。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神宗皇帝下诏,工部营造,吏部、礼部验祀,纪念明已故刑部尚书董裕而建。董裕(1537-1606),字惟益,号扩庵,明初从流坑迁居江田(港田),十八岁成秀才,嘉请四十四年中举人,隆庆五年登进士榜。初授东莞(广东)令,万历六年镇守云南,剿平当地土司判乱。万历七年,执掌河南道多平冤案,有“再世包公”之称,后擢升为郧阳(湖北)佥都御史、南京大理寺卿、工部侍郎。万年三十三年,晋资善大夫、刑部尚书。次年,告老返乡,病逝于家中,朝庭下诏特赠太子少保。
墓葬座北朝南。占地面积870平方米。由石门、神道、石生象、墓?嶙槌伞J?门为四柱三间,无檐顶,高5.2米,面宽3.8米,四棵抹角方形石柱立于单层四边形石柱上。明间下枋阴刻:道光庚戌夏月裔孙重修,上枋刻:明宫保尚书董扩庵先生神道。右次间上枋阴刻:万年三十六年戊申夏月之建,左次间上枋刻:嘉庆乙亥裔孙郡道郡案口口振纲重修。神道长22米,宽6.3米,用麻条石错缝横拼,石生像共8尊,立于神道两侧,右侧立文臣、武将、哀马、石羊;左侧立文臣、武将、哀马、獬豸。神道后右侧有石阶可通墓?帷D姑盼?四柱三间回廊式,进深二间,均以青石为之,立于须弥座台基上。明间置八角棱式中柱,上端以月梁式阑额连接,阑额正面凸雕花草纹,两次间立柱也为八棱形,各间柱头承托柱头枋,枋面雕锯凿纹,柱头枋上置额枋,枋面中间雕?C枝花卉,两端刻双线长方形纹,顶上覆宽厚青石板。明、次间分别镶嵌青石碑三通,中间为墓碑,碑面阴刻“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新建张位题”,左侧是各级地方官员“谕祭”碑,右侧为“明故显妣黄氏杨玉孺人墓”碑。
墓门前明堂向南呈半环形,墙基用宽大条石垒砌,两侧有九级石阶直通墓顶,顶部四周用厚重花岗岩条石做半圆形罗围墙,墙体正中纵竖刻满龙云图案神宗皇帝“敕葬”石匾。
“董裕墓”东、西、北三面临山,南边为入口,这种环抱的地形造成墓区的完整环境,石门、神道、石象、墓冢布局规整,遥相呼应,形成一种雄伟壮观气势、庄严肃穆气氛;用料硕大,敦厚凝重,坚磨耐用,虽历经四百多年风霜雨雪侵蚀,至今仍保存完整;雕饰方面仅在石枋、石板面刻简洁花草、万字纹,朴实无华,体现明代建筑典型风格,为研究晚明的政治体制、官宦的殉葬制度具有重要历史和文物价值。
抚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