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岳台胞

播下希望种子 撑起一片蓝天

发布时间:2012-08-02 09:03:18

  播下希望种子  撑起一片蓝天

  ——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阳光助学”岳阳见闻

  说起“阳光助学”首先不得不提到台胞杜夷波先生。家住台北的杜夷波,祖籍岳阳临湘聂市人。其父杜陵,又名杜振雄,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时离开临湘,1950年去台湾,先在台湾警察局做事,后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一心想回家看看,并要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杜老,由于种种缘故,直到2001年去世,始终未了此愿。

  总想为“家”做点事

  2002年,遵照父亲骨灰归葬家乡的遗嘱,已年过半百的杜先生第一次踏上归湘之旅。在岳期间,结识了岳阳市台办主任汪玉松,由于都是临湘人,一见如故,谈话十分投机。尤其是谈到杜先生的父亲总想为家做点事的家乡情感和善心要善行的向往,几乎成了杜老在生时的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于是,在台办汪主任的介绍下,他们一起走访了临湘市、汨罗市和岳阳县等贫困山区的学校。也许是父亲生前的教诲和心切的思乡情怀,得到了体验,每到一处,杜先生总是表情凝重,眼挂泪光。在那次离开岳阳时,他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事。”

  回到台湾后的杜先生,不断地思索,如何来为孩子们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经过无数次的考量,最后确定了以教育为主轴的“阳光助学”工程。2002下半年组建了“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筹备会,2004年7月在台湾内政部登记正式成立“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社团组织。

  四年来,该社团从无到有,人小到大,披荆斩剌一路走来,不断发展壮大。协会由初期发起时的5人,到现在共有理事、监事24人。先后在我市临湘、汨罗、岳阳县三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助学活动。捐资近70万元人民币,遍及32所学校,受捐助学生1229人,在受助的学生中,已有43人考上了自己曾经不敢梦想的大学。

  “阳光助学”工程的起与兴,正是杜氏父子善心化为善行的见证。经过几年的努力,结合社会各阶层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胼手胝足,慷慨解囊,造福了海峡两岸因贫困无法升学深造的优秀学子。

    人生有“梦”才最美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热情。这种温暖和热情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只有因困需帮之情,而这正是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阳光助学”工程成立的最根本宗旨。也正是这一宗旨,驱驶着热心好善的杜先生,南北奔波,两岸穿梭,召唤善心人士,精神加盟,物资驰援,致使今日“阳光助学”不断发展壮大。

  年初《华夏阳光通讯》创刊号在两岸发行,呼吁每一个有良知善心的人士,都要勇于站出来向前跨一步,行有余力则以仁,力量无比,风雨再大,我们也不担心,因为我们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阳光下我们有一个相互帮助的大家庭。得到了许多热心朋友资源、物力、人力甚至是举家及公司总动员的全力支持。

  该社团,四年来,至今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会员没有任何薪金和报酬。每年两期的助学活动,会员两岸奔波,都是吃的家常饭,住在亲戚家,自掏差旅费。他们的艰辛付出,他们的无私情操,他们的善心善行,在海峡两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得到了两岸受助的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一片赞许。有人也许会问,他们酬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善心只求付出,善行不求回报。人生有梦最美,朝理想的目标前进,凡走过的必留痕迹。人生有涯,即使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此生亦必心安理得,因为生命已有了光辉。”

      “华夏阳光”温暖我

  已是西北大学工艺工程系一年级学生的张维,曾是临湘市五中高50班的学生,他的班主任给我们讲起了当时张维受助的情况。张维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第一个想到要感谢的,是曾经给予他关心帮助过的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是“阳光助学”圆了他的大学梦。他给我们讲,小张出身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农民家庭。三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临湘市五中,分到了我这个班上。但由于家境贫寒,他母亲长年多病,无法负担每年几千元的学费。他的母亲为了小张维能继续上学,长期不肯看病,吃药,懂事的小张为了不给家里再增加负担,曾经起过停学外出打工的念头。正在父母为小张维学费发愁和面临辍学的时候,是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在临湘开展的“阳光助学”工程及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小张维在给“阳光助学”感谢信中写道:“在我高中期间,是你们为我提供了高达三千多元的助学金,来自两岸各界的这份关怀,不仅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及时效正了我的人生坐标。使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完成了三年的高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做梦都想上的大学。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我,是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的“阳光助学”资助了我。我将时刻铭记所有对我关心和支持的人,在大学生活里,努力学习,严格要求,争当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临湘三中的郑云秀同学,一谈到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更是情有独钟。2003年夏天是郑云秀同学家里的黑色日子,尽管父辈们含辛茹苦地劳作,家里经济条件长年捉襟见肘。就在那个夏天,母亲被医院诊断有严重的胃病后,哥哥又因车祸,压断了双腿,为了给哥哥疗伤,连重病的母亲都顾及不上,家中债台高筑。上学成了郑云秀同学的梦想。

  下学期开学已好几天了,辍学在家的她,仍渴望回到学校,但一想起体弱重病的母亲,看到哥哥残废的双腿,面对当时的家况,她说,她当时真的是绝望了,整日沉默寡言。本应天真活泼的她,看上去与她的年龄及不相应,说起话来,更是叫人听了心酸。这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告诉她,学校把她家的情况向上反映后,在临湘开展的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贫困助学阳光工程行动决定资助她的学费,并送去了一份“杜陵助学金”。郑云秀同学回忆说,“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就象一道明亮的光芒照射着我人生的阴影。绝望中的我,突然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从此,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开玩笑似的说,你这叫屋漏遭连雨幸遇堵漏人,所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她笑着连连点头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我学到的知识,以实际行动去贡献社会,报效祖国,把爱和阳光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是啊,不难想象,在1000多名受助学生中,就有1000多个相似而又不同的心声。我衷心祝愿,台湾华夏社会公益协会事业发展壮大,“阳光助学”越办越好。正因为有了“阳光助学”,使多少个忧愁变成了欢乐,多少个渴望变成了实现。是你们,用真情给了这些寒门学子的无限光明和力量;是你们,用真爱为孩子们的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是你们,用真诚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

岳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