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江奇石 从深山走向大众

发布时间:2013-02-05 10:44:41

    盘江奇石以它独有的风格、独特的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风靡全国各大中城市,在柳州、广州、香港、杭州、上海、贵阳和昆明等历次全国赏石评展中,独占鳌头,赢得了各界人士由衷的赞誉。

  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茫茫大山中的黔西南,强烈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山多、山奇、山险、山秀。

  在这片苍茫、神奇和浩荡的万峰林中,在奔流湍急和巨大的落差南北盘江流域,孕育了一座天然的奇石宝库,这里有以形取胜的盘江水石,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二亿四千万年前的“贵州龙”化石以及其它的古生物化石,还有五彩斑斓的矿物晶簇,洁白晶莹的钟乳石……这些原本默默沉睡于荒山野岭、山川河流和承载亿万年日月精华的天然原石,如今已步入国内、国际的奇石艺术殿堂,成为中国赏石文化中的一颗珍珠。

  在离兴义城一公里左右的公路两旁,并列着近二十家大小不等的奇石馆。因为如此,这条街被人们称之为“奇石一条街”。这些奇石都是石友们苦心造诣、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奇石一条街,兴义还有位于东南方向的怡心园、散落在城区各个位置的众多奇石馆。怡心园里展示的数百块奇石,多是体态庞大、造型生动、惟妙惟肖的旱太湖石,具有鲜明的瘦、皱、漏、透等传统赏石特征。其实,兴义人玩奇石应该得从“旱太湖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人便不辞劳苦上山觅石,收藏了很多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精品,1994年便跻身于柳州全国第二届奇石展,在全国性的大展上首次登上奇石殿堂。

  盘江“旱太湖石”参加柳州石展后,石友们大开眼界,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奖项,而是带回了一惊一喜。惊的是:天地之大,奇石之广,市场之阔;喜的是,黔西南州不仅有“太湖石”,其它石种也不比外面的差。他们认识了“水石”的价值,并带来了现代赏石界对水石“形、色、质、纹”的品石原则。

  黔西南“盘江水石”玩石之风由“柳州石展”后轰然而起。石友们跋山涉水,餐风宿露,人找马驮,足迹踏遍南北盘江沿岸的崇山峻岭、急流险滩,爱石、觅石、藏石、赏石,继“太湖石”“灵璧石”热潮之后,又掀起了一个至今不衰的玩石热潮。不到一年时间,石友纷纷告捷,以拥有“好石头”而“自吹自擂”。那一段时间,便拥有上百的奇石爱好者,盘江水石顿成“抢手货”。大家都为拥有一两块“精品石”而“自豪”。此时,一些农民瞄准机会,翻江掀石,以应市场。兴义花鸟市场沸沸扬扬,奇石爱好者向售石农民争留电话,唯恐他人先入为主。

  玩石者还各不相让,竞争高低,且互相“吹捧”,在玩石之间玩出“人品”,逐渐形成了黔西南奇石文化热。1994年11月,顺应众多奇石爱好者的人心所向,兴义成立了“盘江奇石会”,原中国旅游协会会长何若泉,亲自题词以表祝贺。沈钧儒之孙、北京赏石艺术研究会会长沈宽亲临兴义相庆,加上外地一些赏石家应邀而来,更把黔西南州盘江奇石文化热掀上了高峰。“盘江奇石协会”的成立,将黔西南的“盘江奇石文化”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

  一位国内赏石名家说过: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以自然奇石为观赏对象的历史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到东汉便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而黔西南铜鼓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出土的石器、石玩经测定,至少是在西汉时期。

  盘江奇石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价值赢得了它应有的经济价值,并引起了国内外赏石名家的瞩目,这些名家纷纷到黔西南考察,寻觅盘江奇石,把盘江奇石文化推向了高潮,盘江奇石的经济价值很快凸现出来,如在上海“亚太地区赏石展”期间,石友夏刚理的一块瀑布石,外商许以万金求购,主人也不肯割爱,一时传为佳话。此次比赛黔西南捧回了一个银奖和一个铜奖。

  从此,盘江奇石很快引起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奇石界的瞩目。尤其是毗邻的广西,纷纷来人采石、购石。韩国、港澳、台湾等地的石商均到过黔西南购石,足见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盘江奇石本身就可以转换为经济价值。而黔西南的“名土情结”因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环境的进一步宽松,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大众性的文化时尚。

  奇石和奇石文化成为城市一道独特风景,进入了千家万户,深入了市民之中。赏石氛围浓厚的奇石城市,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它还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锥状喀斯特自然景观互为补充、相互映衬。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