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贵州日报】采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华民族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兴赋,话题一直围绕研究古牂牁古夜郎国的历史,他随口道出一副对联:“愚攻青史研华夏,傻祭神物考夜郎”。
王兴赋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在10年来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尤其是近几年来他每年都有近百天时间利用双休节假日,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到边远的古文化遗址古村落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和发现了具有民族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数十种夜郎文化古遗物。交谈过程中,他如数家珍地讲述了在古文化遗址和古村落等地发现的数件文化历史遗物,和他对这些遗物进行潜心研究的个人见解,并认为古牂牁国和古夜郎国的中心可能就在黔西南州盘江之畔。
王兴赋说,他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有时为了发现和了解一件古遗物,他一天要翻山越岭步行几十公里才能找到收藏者。有时见到收藏者后,还需三四次的反复做思想宣传工作,才能让古遗物到手观看:青铜耜,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农耕民族使用的农器,长22.5厘米、宽20厘米、重1.5公斤左右,青铜耜上还印有一铭纹符号。此件青铜耜,如长时间留存在民间,很可能被作为烂铜烂铁廉价收进废品收购站处理,而把它收藏起来就可作很珍贵农业历史研究资料;阳燧、五铢钱、青铜剑,听王兴赋介绍,一件件古遗物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王兴赋发现和搜集的还有陶罐、汉砖、汉代日光魔镜、箭镞、青铜钺等数十种历史遗物,都对研究古夜郎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此而外,王兴赋还发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数种遗物。他顺着当年红军经过的长征路,搜集和发现了壹圆面值的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革命战争公债券,编号为5682085号,上面印有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券条例共6条内容。同时还发现了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造币厂制造的壹圆面值银币;还有遗留在北盘江畔的1933年发行的中央苏区贰角面值的2枚银币等。
作者: 王光行 编辑: 金黔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