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发布时间:2013-02-06 08:45:25

    摘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与广西隆林、西林、云南罗平、富源等县相接壤。先秦至秦汉时期,曾属夜郎、牂牁等国郡。由于黔西南辖八县市区,南北盘江像两条舞动的彩带一样镶嵌在黔西南周围,所以又别称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西南部,与广西隆林、西林、云南罗平、富源等县相接壤。先秦至秦汉时期,曾属夜郎、牂牁等国郡。由于黔西南辖八县市区,南北盘江像两条舞动的彩带一样镶嵌在黔西南周围,所以又别称为盘江八属。在历史的衍进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布依、苗、彝、汉等民族同胞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时至现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非文化遗产。

  自2005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以来,黔西南州积极相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针,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申报,距统计,全州各县市普查项目共为2000余个,申报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有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布依族查白歌节、布依族铜鼓十二则、白棉造纸、布依族三月三、勒尤、布依族高台舞狮等7项8处,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有45项59处,被列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65项87处。

  布依族八音坐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流传于南盘江沿岸黔西南州境内布依族村寨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常在婚丧嫁娶等民俗中应用,因用牛骨胡、葫芦胡、箫筒、勒尤、丁锣、皮鼓、木叶、月琴八种乐器伴奏、坐在凳子上演唱,所以叫八音坐唱。由于八音坐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曾赴西班牙、韩国、新加坡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常代表黔西南州赴全国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深受观众欢迎。

  布依戏,布依语叫“谷艺”,当地人称“土戏”,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安龙县、册亨县布依族村寨的传统戏曲,用牛骨胡、葫芦胡等布依族特色伴奏乐器,有《胡喜与南祥》、《看山穿》等传统剧目,常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演出,由于戏曲用布依语演唱,深受当地的老百姓喜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依族查白歌节是黔西南州布依族传统的音乐民俗节日。每年时值农历的六月二十一这天,许多来自广西、云南和我省黔南、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等地州市的各族青年不约而同齐聚查白场,缅怀为爱情忠贞不渝的查郎和白妹,对歌“浪哨”(布依语,交朋友谈恋爱的意思),寻找心仪的爱人。在节日的三天里,整个查白场变成了歌的海洋、爱的世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十二则,是布依族比较古老的传统打击乐。十二则代指十二月,由于铜鼓通神,是布依族摩师(超度亡灵的师傅)与上天神灵进行对话的神器。摩师在打老摩时,敲起时而舒缓、时而急促的铜鼓十二则,告之神灵,消灾祈福,保佑村寨四季平安。布依族铜鼓十二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棉造纸是流传于贞丰县小屯乡传统手工造纸术。用构树皮做原料,经多道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由于白棉纸质地好,美观独特,可作字画,一直以来,深受国内外许多书画业内人士喜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勒尤是黔西南州布依族传统的吹管器乐。勒尤,布依语,汉译为呼唤情人的小喇叭,是布依族的特色乐器。只要布依族男青年用勒尤吹起揪心的《喊妹调》,如果布依姑娘喜欢,听到了就一定会出来玩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依族高台舞狮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境内布依族地区的一种杂耍。这种杂耍以难度大、惊险刺激著称,常在布依族传统节日中演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比较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节日以祭祀山神为主要目的,倾寨到户外进行祭祀活动,以求神灵庇佑全寨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出台,根据我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黔西南州将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对我州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传承保护,通过保护传承,逐步增强全州人民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