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艺术之乡——贞丰

发布时间:2013-04-18 10:00:53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贞丰县布依族的民族传统祭祀节日。

   农历三月,正是农业春耕生产即将开始,春旱现象较为严重,蚊蝇害虫正在萌动,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时节,为了使全寨人达到“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目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北盘江畔的贞丰布依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年三月初三这一天,掌管着农业生产的“山王神”出生了,随着就把各种蚊蝇、蝗虫、蚂蚱等害虫放了出来,当年庄稼受灾,人畜患病。后来,每到三月初三,布依族村寨都要举行“扫寨赶鬼”、“祭祀山神”等活动,才保证了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布依族传统节日。布依族的“三月三”祭山活动,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南龙志·地理志》就有记载:“……每年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祭山活动是布依族“三月三”的主要活动之一。祭祀山神要在“扫寨驱邪”之后进行。中午时分,全村要举行祭祀山神活动,祭山神不分姓氏,不论亲疏远近,只要是同一村寨,就是一个团结的族群,共同享有一个山神,心目中就只有一个神圣的信念。山神布依语叫“墙苏”,在布依族人民的心目中,“墙苏”是全寨人丁、六畜的安全保护神,能保佑全寨人丁繁盛,六畜兴旺。山神住所多建于寨子上方,能俯瞰全寨的僻静之处,以木石建墙,盖瓦,高约八尺。并书写:“保一方风调雨顺,佑四季老幼平安”,横批为“风调雨顺”的红对联。祭祀吉时一到,各户的男家长,自带碗筷,香三柱,冥钱多张,主动到山神前集中,做力所能及之事,准备工作就绪后,由寨老主持祭神。寨老须由本寨中推选出来的德高望众之人,要求配偶健在,年满60岁以上的男性长者。在杀猪前,鸣放鞭炮,告诫全寨人不准喧哗,忌打闹,两位寨老穿着崭新的长衫,戴着花格头帕,洗净双手,虔诚地跪在山神门前,待宰猪刮净才起来原地静坐。祭品为全黑毛色过百斤大肥猪,大红羽高冠公鸡。意为供品纯洁干净,一尘不染,山神一诺千金,人们一帆风顺,所需一应俱全,办事一往无前。各菜肴供品准备就绪,由寨老主持并宣布“祭祀开始”,参加祭祀人员九跪三磕头祝福,烧香化纸,气氛肃穆,神色凝重,寨老祈求山神保佑。祭祀词意为:请山神老祖享用全寨人的供品后,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幼平安等等。祭毕,众人于山神前,十人一桌就地聚餐,听寨老宣读“议郎规”,征询众人意见并作保证,完毕鸣炮欢呼,大家共同用餐。用餐前,须由寨老一桌先动筷,尔后按顺序举筷,餐中吃肥食瘦,各有所需,看准后选择,不能挑三拣四,不能翻掀挑选,更不能抛撒于地。吃不完,可把肉分予各户,但不可将之食喂猪狗等牲畜,若大意撒于地,必须灶里焚烧,残汤剩饭必倒于人畜踩踏不到的高处,否则会受山神的惩罚。当日,在寨神前人人须衣着整洁,遵规守纪,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特别要注意一切禁忌,不可高声喧哗,否则将受到主持祭供的寨老指责。随后寨老看看“鸡骨卦”预测来年的丰收情况,随后,把食剩的骨头等物掩埋好,即意思是封死各种苍蝇、蚊虫,保苗壮谷丰。

   “三月三”节日的这天,寨里的每户,除了一个男家长去参加祭祀山神活动外,其余老少听到祭山神杀猪前鸣放的鞭炮后都要上山去“躲虫”,也就是躲避各种虫害、灾难和瘟疫。去“躲虫”时各家都煮好五花糯米饭、圆糖粑,蒸好香肠、腊肉等,用竹饭盒装到山头的大树下或草地上吃。寨里的老少去山地“躲虫”之后,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分头在各路口,插上标记,用龙竹建成寨门,门上系着一根绳索,索上夹起沾着鸡血的纸马,并扎一把木刀,横挡路口,以示禁止外寨人进寨和本寨去“躲虫”的人入寨,意为“封寨”。如有人入寨要严格罚款。寨内如有一些老年人在家要禁止作出声响,总之要保持寨子安静,犯禁则遭受指责,上山“躲虫”的老少,要等山神里负责祭供的两个寨老把害虫“封死”后,派人到各路口传令或鸣放鞭炮发出信号,方可回家,回家之后,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煮五花糯米饭等愉快欢度“三月三”佳节。

   2009年贞丰布依族三月三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贞丰布依族“三月三”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1年,根据《贵州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的有关规定,贵州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了2011-2013年度“贵州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评审命名工作,贞丰县(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被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进寨先喝“拦路酒”

主办单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